全国政协委员许玲:职教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未来需求_职业教育_发展_职教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今天的岗位需求,还要着眼于满足未来的岗位需求,要考虑产业的转型升级趋势。”

“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今天的岗位需求,还要着眼于满足未来的岗位需求,要考虑产业的转型升级趋势。”

“推进职教法的真正落地还需出台实施细则等相关配套文件。”今年全国两会,许玲的提案致力于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落实。

许玲,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她持续为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难题建言献策。

许玲既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也是一位实践者。谈及过去10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她有着真切的感受:从建章立制到职教质量提升,再到产教融合……

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如何?技能人才能否学以致用?关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许玲认为,不能仅考虑当下,还要着眼于未来需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今天,还要满足未来的岗位需求。

△许玲

见证发展

2022年5月,职教法完成修订并正式施行。

“建章立法,为职业教育发展确立了制度性保障。职教法的实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许玲说。

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例如,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权益保障、普职融通和职业教育类型层次等。

职教法的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为我国做强实体经济提供了技能型人才保障。

展开全文

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有力支撑我国成为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近年来,职业教育适应性不断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10年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是以规模见长的,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层次提升、结构优化。”谈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许玲说。

在她看来,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体现在多个方面。“职业教育建立起了专业预警制度,每年教育部会根据用工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此前职业教育追求就业率,如今更注重对口就业率,人才培养质量的追求在改变。”“除了对学生的评价机制的改变,还大力推进达标工程。”

角色转换

近年来,许玲努力成为一名职业教育问题解决的推动者。2018年,许玲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这让她有机会为职业教育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年,许玲提交的提案《工匠之师从哪里来——关于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建议》,被全国政协选为重点提案之一。当时,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她通过提案呼吁尽快解决工匠之师培养渠道狭窄、数量不够、层次不高等突出问题。

让许玲感到欣慰的是,2019年出台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就对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招生来源都作出规范。

在此基础上,许玲将目光转向职业教育师资认定问题。

什么人能做工匠之师?之前没有认定标准。她的提案受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重视。此后,许玲也参与了后来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制定。

2022年10月,教育部首次发布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试行),什么人能当职业教育的老师首次有了国家标准。

从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型人才培养到学生就业、职业本科教育,再到试验区平台搭建,为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许玲建言献策,她提案中的很多内容被相关政策吸纳。无论是新的职教法,还是此前的“职教师资12条”,都有她的提案相关内容被采纳。

未来方向

“产教融合始终是职业教育领域一个老大难问题。”许玲认为,如果离开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一定是打折扣的。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如今,我国制造企业在加速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整体用工数量逐步减少。

“从制造业需求来看,对普工用工数量确实在减少,用工质量要求明显提高。”在企业考察时,许玲发现,工厂招聘要求多是大专或本科,因为工人或多或少都要与智能化、数字化设备打交道。

然而,产教融合推行起来何其之难。“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不再是问题,这也是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许玲说。

产教融合涉及的不仅是教育部门,还涉及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许玲注意到,2013年之后,产教融合一般是五部门联合发文,或发改委牵头发文,甚至是国务院发文。

而在此前,关于产教融合的文件一般是由教育部发布。“产教融合发文部门的改变,既体现了国家对产教融合重视程度的改变,也体现出对职业教育规律认识越来越深入。”许玲说。

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在许玲看来,衡量职业教育发展质量有两个维度。一方面,对当地社会、经济、主要产业的人才支撑程度;另一个方面是人的发展,即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

“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今天的岗位需求,还要着眼于满足未来的岗位需求,要考虑产业的转型升级趋势。”许玲说。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3年第6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许玲:职教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未来需求》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旗下融媒体平台。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 “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