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博鳌论坛首次举行线下年会,零碳办会直面经济热点_博鳌_议题_年会

三年疫情之后,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将全面恢复线下举行,今年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会期定于3月28日至31日。

3月28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的与会嘉宾,将主要围绕年会主题以及“发展与普惠”“治理与安全”“区域与全球”“当下与未来”四个板块展开讨论,共商共谋区域合作,解决当下世界最为关切的经济与社会议题。

据了解,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来自各国的政商人士、专家学者也将出席本次年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会上,绿色“零碳”成为亮点,南都记者获悉,此次会议保障车辆首次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且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全部电力均来自岛内外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据博鳌论坛年会保供电负责人杨泽介绍,今年年会期间,预计东屿岛最高用电负荷为6.64兆瓦,最高用电量为23.61万千瓦时,比传统供电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75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排放234吨以上。

3月28日上午10点,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召开。南都记者 蒋小天 摄

绿色低碳主题覆盖多数议程,论坛直面多个经济热点

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濒临南海,是著名的万泉河入海口所在地,每年春天,世界迈入一年一度的博鳌时间。作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加速发展背景之下搭建的高层次对话平台,经济议题是每年博鳌论坛年会关注的焦点。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的博鳌论坛年会主题,针对当下的经济热点议题作出了多项议程安排。当前,全球绿色产业加速发展,多国加快制度创新和技术革新步伐,推动经济、能源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双碳话题,关注节能减排,从今年的会议日程安排看,“绿色低碳”的相关议题在博鳌年会的议程中占据大部分篇幅,例如“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全球绿色能源与绿氢供应链”“企业ESG成果测定”“ESG投资如何行稳致远”“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清洁能源的未来”“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世界能源大变局”,都将聚焦环境、能源以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等议题展开讨论。

在后疫情时代,尤其是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面对主要经济体经济下行风险,通胀高企成为目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控制通胀成为一些发达经济体的首要政策目标,收紧货币政策和促进经济复苏之间如何寻求平衡,亟须找到新的确定性答案。

本届年会将“世界经济展望”“通胀、滞胀与加息:钢丝上的舞蹈”等议题也纳入论坛议程之中。

如何持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是多国寻求突破的重要抓手,与近年议题设置类似的是,今年博鳌年会相关议题依然安排较多。例如分论坛科技竞争与合作,推进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和全虚拟世界中的前景,下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赋予美好生活,加强数据安全等等,这些议题的设置,都期待各方能凝聚共识,迎接挑战,展望未来,重塑一个充满活力制度完备的未来世界。

聚焦区域发展与合作,关注后疫情时代的热话题

在上述两大议题之外,开放与合作,区域安全与发展,也是本届博鳌年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比如面对全球化进程终结了吗的疑问,“重塑全球化”“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等多场会议将聚焦全球化前景,探讨如何更好促进开放,以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规则为基础,促进商品和服务国际自由流动。

再比如,“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机遇,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全球地缘政治展望,构建合作与安全的南海秩序等议题,无一不期待重新以开放合作促进各国走和平安全发展之路。

本届年会上,生物安全与医药健康也是年会的另一大关注议题,“终结新冠大流行”分论坛将持续关注病毒变异新特点、疫苗和药物研发新走向;更重要的是,聚焦怎样筑牢公共卫生体系防线,以应对下一次危机,生物医药创新和国际合作新路径,则期待构建更加坚韧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公卫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实习生 尚咲 发自海南博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