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夸克禁闭是什么为什么会使夸克不能单独存在
- 什么是禁闭
- 监狱服刑人员被关禁闭时,其心态是什么样的呢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禁闭岛》结尾隐藏了什么含义
- 关于《禁闭岛》结局
- 《禁闭岛》男主小李子到影片最后到底有没有疯
- 求类似《蝴蝶效应》,《禁闭岛》,《盗梦空间》一类的高分烧脑电影
- 禁闭岛,到底讲的什么意思
- 解析电影禁闭岛
- 《禁闭岛》故事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夸克禁闭是什么为什么会使夸克不能单独存在
夸克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夸克禁闭”这个概念听说过的人应该不多,这算是粒子物理学中的一个“谜题”吧。
“夸克禁闭”描述的是一种物理现象,简单的说,就是指夸克不会单独存在。
我们都知道的是,这个物质的世界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夸克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一种基本粒子,但科学家在物理实验的观测中,像质子与中子这些基本粒子是可以拿出来单独观测的,但夸克不同,我们现在所有的物理观察都无法观测到单独的夸克存在,只能发现由一对或几对夸克组成的粒子。这种无法观测单独夸克的现象被称为“夸克禁闭”。
“夸克禁闭”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夸克“尺寸”过于微小(小于10^-18米)而无法单独观测,而是存在一种无法打破的“循环”。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点的就是,在微观层面,能量与质量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特别是夸克这种“级别”的,你把它看做是一小团能量也是可以的。对于质子或中子,它们之间结合是由核力,也就是在强相互作用力下结合到一起的,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就可以把它们分开。
但这种“蛮力”对夸克则行不通,目前对于“夸克禁闭”的解释比较流行的是用弦理论,夸克之间是由强子连接的,而强子可以认为是一个极短的弦,夸克就是弦的两端,如果想让这个两个夸克分开,就需要很大的能量将这根弦“打断”,然而将两个夸克分开的能量足以在分开夸克的同时又形成新的一对夸克(能量转换为质量),这样一来,新的夸克和原来的夸克就又组成了两对禁闭的夸克。如此反复下去,就永远得不到一个“自由”的夸克。这有点像你将一个条形磁铁切断后,总是能得到两条新的磁铁而不是只有一个磁极的磁铁。
总之,“夸克禁闭”算是非常前言的一种理论,几句话根本无法清晰的描述,这里的解释只是非常笼统的,了解一点就可以了。
什么是禁闭
禁闭,劳动改造机关或者劳教所对严重违犯监规纪律的被改造人员或劳教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将受到禁闭处分的罪犯单独关押在禁闭室内,令其反省检查错误。禁闭期限一般为7~10天,最长不得超过15天。罪犯在禁闭期间,粮食定量按不参加劳动的标准供给;每天放风2次,每次0.5~1小时;除特殊情况外,不准接见家属;认错较好的,可以提前解除禁闭。
监狱服刑人员被关禁闭时,其心态是什么样的呢
心态怎么样?心里肯定有一万个不服啊……
但是,蹲过禁闭的罪犯都明白一个道理:
在监狱里,哪怕你是头狮子,也特么乖乖受降吧,别在这里面装大尾巴狼,要不然禁闭室伺候!
我见过的禁闭室大约5-6平米,里面就一个几十公分高的水泥床、一个蹲坑,其他啥都没有,罪犯关进去后,里面24小时亮灯,民警在值班室用监控摄像头24小时把你盯着。
在这里面,你不用上工、不用看新闻、报纸,啥事不干就这么耗着、思考人生,最多就是站起来在几平方大小的地方溜达溜达。
到了饭点,外面有人给你送饭,饭菜不多保证饿不到就是,吃完后碗筷被人收走。
睡觉时有人送铺盖卷儿给你,白天睡醒马上收走,从进去开始就没人跟你说话、唠嗑,就是让你一人在里面反思。
此外,无论外面是40度的酷暑还是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你都是一个人在里面坐着...
这时候你想死都死不了的,因为里面没有任何尖锐、索状物品,想撞墙死都难,因为警察随时把你盯着的......
在这种环境下,一般人呆个一周左右都要崩溃的,假如你脾气够大,OK,再给你来一周......真心要把你关的哭......
比起来,跟其他罪犯一起吃饭、训练、工作的环境,后者不要太幸福。
当然,被关进禁闭室的罪犯,多半是打架斗殴、不服管教、顶撞民警之人,你犯了罪进监狱就是被改造的,你还想把外面呼风唤雨那套拿到监狱来使用,那会死的很惨……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禁闭岛》结尾隐藏了什么含义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有些惊悚,也有些云山雾罩,怀疑精神病院是一个阴谋的所在,但是也看得出来小李子扮演的男主角精神上有问题,并且属于有着严重的精神创伤,尤其是关于战争和家人的创伤异常严重。
看第二遍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些细节,比如他的搭档的眼神,以及再次注意到交枪的细节(这个细节第一遍看的时候就留意到了,当时的感觉是助手是个新手菜鸟),第二次看发现这个助手确实不是一个真正的警察,而恰恰正是男主角的主治医生。而为什么剧情安排主治医生做助手而不是头儿,也是出于精神治疗的作用,一方面让男主角成为引导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随意发散思维,同时也跟男主角的人物性格有着密切关系,因为男主角的性格就属于非常容易暴躁甚至狂躁,主治医生肖恩不想跟他硬碰硬,而是以一个辅助者安抚者的角色存在。
了解到助手的正式身份是男主角的主治医生这一点后,再看下去就会发现一切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小李子的演技也是杠杠的,把一个极度创伤人格分裂的角色演绎德异常到位。而看上去狡诈危险的光头院长,也原来正是在极力帮助男主角的人,最后男主角放弃治疗的时候,院长非常难过,不愿意他去进行脑前叶切除手术。
其实这一点在男主角刚刚以警察的身份进入院长办公室的时候,院长已经正面给过说明。只不过故事的最终男主角在院长的精神唤醒方法成功后,却自愿选择了去做手术,因为他曾经到现在都深爱着他的妻子和孩子们,这些从他各种梦里的场景就可以看出来,他对于妻子和孩子们充满了愧疚与不舍,而且非常非常温柔。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创伤,我想男主角一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深爱的妻子可爱的孩子们,看得出来男主角最爱的还是自己的女儿,所以他多次在多种梦境中梦到她并且都是怀着异常自责的心情。但是当他从梦里醒过来,又极力逃避自己就是当事人,而把自己置身事外,认做一个调查这件案情的法官,以此来逃避内心对子我的谴责。
但是当最后院长的方法救了他以后,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就是案子的男主角,自己的妻子因为自己酗酒以及疏于关心得了抑郁症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自己走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这样的事实他完全无法接受,所以他选择了继续装疯,让他的主治医生送他去手术,想彻底告别过去的痛苦记忆,对他而言,死都不足惜了。所以最后他非常平静地走向了院长他们,跟他在精神分裂状态完全不同,既没有愤怒也没有害怕,我想这就是哀莫大于心死,也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
这个故事氛围烘托得也非常到位,有些情节比较恐怖所以往往第一遍看会被剧情带着走,跟着男主角的思路走。但是看到结尾发现男主角真的只是病态的状态下,再回头去审视剧情,才欣赏到小李子卓绝的演技,全剧没有任何让人出戏的地方,甚至配角们第一遍看的时候让人不解的细节,第二遍看的时候也非常感叹。
总之建议看两遍以上。
关于《禁闭岛》结局
错乱”的叙事逻辑,“精神病”的主角形象,让《禁闭岛》在大多数观众面前显得不是那么地平易近人,提不起兴趣。
我第一次看《禁闭岛》是在几年前了,已经记不清楚当时是如何发现了这部电影的。看完之后,也是云里雾里,甚至有些不明白结局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根本就不清楚结局是什么。在网上寻找到对电影的解析,却看到持两种不同结局观点的观众之间的争论,让我更加迷茫。
过不了多久,我便像电影中的“精神病”主角一样,把电影内容给“清零”了,但却留下了诸多疑问,这些疑问倒是让我难以把这部电影彻底舍弃,经常会提醒我,找一个心灵清静的时候,再看一遍。
一部好的电影,会让人从中发现许多话题,这些话题有的是时代所留下的独特铬印,有的是物质世界的人文观怀,有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
再一次看《禁闭岛》,我给它贴了几个标签:心理学、精神病、人文关怀、善与恶。
其实电影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由于电影的主角是一位“精神病”,所以当整个电影的逻辑按照这位“精神病”的思想轨迹来发展时,便让第一次接触这部电影的观众感觉到不知所云,似是而非。
顺便提一下,这部电影是我个人觉得莱昂纳多演得最精彩,最完美的一部电影。
莱昂纳多饰演的是电影的主角,一名联邦执法官泰德,他和他的搭档查克被派到禁闭岛上来执行任务,调查一位失踪的女精神病犯人。禁闭岛上关押的都是精神病犯人。泰德一边在岛上执行调查任务,另一边还有一个自己的私人目的,就是寻找杀害自己妻子的雷迪斯。
随着调查的深入,泰德越来越觉得这座岛上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发现,除了自己要调查的那个叫瑞秋的失踪的女犯人之外,在这座只有66位精神病犯人的岛上,还存在着第67位犯人,被隐藏起来了,而这个第67位犯人就是自己要找的雷迪斯。岛上所有人的神情和表现都让他感觉到奇怪,这更加坚信了他的判断。
于此同时,每当遇到暴风雨的天气时,泰德总会做噩梦并出现幻觉,梦中和幻觉中的场景有自己之前还在作为一名士兵时,进入被解放的集中营中看到的一堆堆的可怜的尸体;也有自己和战友们开枪打死俘虏的情景;还见到自己的妻子死于大火之中。
随着更多细节的调查,泰德的注意力被渐渐地转移到了岛上的灯塔上。泰德开始听到一些传言,说岛上在进行着政府主导的秘密的不可告人的人脑实验,实验对象就是关押在岛上的精神病犯人。
一开始,泰德还不太相信。后来他在岛上的崖洞中发现了自己调查的失踪的精神病犯人瑞秋。瑞秋告诉他原来是这座岛上的精神病医生,因为反对那个秘密的人脑实验而陷入危险之中。于是,她决定逃离这座恐怖的岛屿,却发现岛上的码头都在控制之下,自己无力出走,便在岛上的崖洞中来回躲藏。
这一次,泰德相信了。他坚定地以为,杀死自己妻子的那个雷迪斯一定是被关在了灯塔之中,等待着被实施人脑实验。于是,泰德闯入了灯塔之中。
进入后,泰德才发现,灯塔中并没有什么人脑实验,也没有自己要找的那个雷迪斯。灯塔顶层的房间中,等待自己的只是这座岛上精神病院的院长考利。
原来,事实是这样的。
泰德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雷迪斯。雷迪斯是一名二战士兵,解放达豪集中营后,进入集中营的他看到营中惨死的像垃圾一样堆弃在一起的尸体时,感到深深地自责,他认为这一切是自己来得太晚了。一位纳粹军官自杀未果,死前的狰狞同样让他受到深深地刺激。种种刺激让他得了“二战后遗症”。
二战结束后,他回到美国做一名执法官,却依然不能从后遗症中的摆脱,整日酗酒,忽略了自己患有重度抑郁症的妻子。有一天回家,雷迪斯发现自己的妻子将三个孩子溺死在了家旁边的湖里。瞬间失去三个孩子,让他悲痛欲绝,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而分裂,同时也失去了理智,亲手开枪打死了妻子,然后放火烧掉了房子。雷迪斯也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被关押在了禁闭岛。
精神分裂并患有严重的幻想症的雷迪斯,在精神世界中创造了另一个自己,并赋予了自己一个名字叫泰德,是一名联邦政府的执法官。他被委派来到岛上来调查一名失踪的女精神病犯人瑞秋,这名犯人曾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在调查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岛上还存在着另一位精神病犯人,就是害死自己妻子的雷迪斯,而且岛上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雷迪斯就会陷入上面的幻想之中。由于自己是军人出身,受过专业的训练,他在自己幻想的调查之中总是会伤害到岛上的其他人,包括病人和医生。岛上所有的人都对这些一清二楚,却唯独雷迪斯自己不知道。每次醒来,他都会将过去清零,等到暴风雨来时,一切又再次重复。他因此也成为了这座岛上最危险的人物。
医院委员会决定采取行动,对他进行脑叶白质切除手术,让他成为一个永远“听话”的病人。幸运的是,他的主治医生肖恩(就是泰德的执法官搭档)和院长考利都是更具人文关怀的精神病医生,他们不愿意用这种“科学”而残忍的方法来让病人变成一个麻木的存在。
他们决定再进行最后一次努力,他们试图和雷迪斯一起,走进的幻想世界,通过配合雷迪斯的幻想行为,让他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幻想是虚假的,是不存在的。如果这次努力失败,那么他们也不再执著,会允许脑叶白质切除手术的进行。
于是,又回到了上面说的情节,雷迪斯化身为泰德来岛上执行任务,寻找失踪的瑞秋和雷迪斯,并发现岛上的灯塔中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闯入灯塔中的泰德,发现等待自己只有院长考利和主治医生肖恩,没有人脑实验,也没有雷迪斯,也没有自己的执法官搭档查克。
肖恩和考利对雷迪斯的幻想中的每一个细节说得一清二楚,并一一击破了他所提出的种种证明自己不是雷迪斯的证据。雷迪斯回忆起了自己的种种往事,因为强烈的刺激而晕倒。
再次醒来,面对考利与肖恩的提问,雷迪斯的回答证实了自己的真实存在,他就是雷迪斯。
他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妻子杀死了他们的三个孩子。在此之前妻子曾经告诉过他,自己的脑子中有东西在拉扯着她的神经,逗着她玩,可是雷迪斯却没有关注。他认为是自己的没有能帮助到妻子而造成了孩子们的离去。是他,杀死了他们。
这就证明了考利院长的尝试成功了。考利非常高兴,对说雷迪斯说,你重新开机了。
新的一天开始了,雷迪斯坐在台阶上。他的主治医生肖恩过来和他闲聊,问到下一步怎么做时,雷迪斯说,我要离开这监狱,回到陆地上,这里太糟糕了。
听到这句话,肖恩意识到他和考利失败了,雷迪斯又一次“清零”了。他依然把自己当作从陆地来岛上执行任务的执法官泰德,而坐在旁边的是自己的搭档查克。肖恩朝着远处观察的考利和委员会们,摇了摇头。考利和委员会们决定开始下一步的行动——手术。
泰德问查克(也就是肖恩):哪一种情况更糟糕呢?是做一只活着的怪物,还是当一个死去的好人呢? 说完,便走身朝着前来带他去实验室的医护人员走了去。
肖恩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依然以查克的身份,叫了一声泰德。然而,没有得到回应。因为,泰德已经不存在了,只有雷迪斯。
雷迪斯已经苏醒了,他找回了自己的真实存在,没有了幻想。
但是,集中营中的悲惨,没有关心妻子而造成妻子杀害了孩子,实际上是自己间接害死了孩子们,自己又直接杀死了妻子,这种种痛苦让他实在难以接受,他认为自己活着就是一个怪物!
无法接受,便只能忘却。于是,他选择了手术。手术不成功死去也好,切除脑叶白质泯灭掉自己的人性而“死”也好,都会让他彻底摆脱这段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苦。
在叫了一场泰德没有得到回应后,肖恩也明白了,雷迪斯不再是泰德了,他醒了,但是他尊重雷迪斯的选择。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
这部电影里,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称它为“心理学电影”。电影中充满太多的心理学现象。
实际上,这部电影的故事逻辑也正是从心理学的争论而开始的。如果没有两种心理学治疗方法的不同意见,雷迪斯早就成为了一个“听话”的病人,而没有我们看到的剧情。
虽然故事的结局依然是一样的,雷迪斯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被切除脑叶白质的病人。但是,那个选择,是他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的真实选择,而不是在不明所已的情况下的被动行为。
这让我不得不佩服肖恩、考利医生的坚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了。提到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依德自然是最为重要的人物。他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结构在这里似乎也是一种印证。
在弗洛依德的理论中,“本我”对应的是“快乐原则”,这种快乐,并不一定仅仅是字面上所理解的快乐,其实可以理解为感性,或者说遵循人的本性。电影中的雷迪斯在杀死自己的妻子时,自然是已经没有理性可言,强烈的刺激让他在本能的驱使下做出了杀妻的行为。“超我”对应的是道德原则,是至高无尚的道德行为。“自我”对应的是现实原则,负责调和“本我”与“超我”,以使我们在道德的指引下控制我们的行为。
当“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无法调和时,“自我”便产生一种防卫机制,以抵抗焦虑。雷迪斯的行为显示已经超出了道德控制,无法调和的冲突让他陷入无尽的痛苦与焦虑之中不能自拔。为了抵抗,他的防卫机制便给自己虚拟了一个符合他的逻辑的场景。
这种防卫机制,很难由外人来打破,因为外人本身就很难走进这种精神的禁闭之中。肖恩和考利医生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巧妙地走进。当这个建立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的防卫机制被打破时,雷迪斯才又再次回到现实之中,成为了真实的人。
然而,回到真实世界中的他,“本我”与“超我”的矛盾依然无法调和。他没再选择防卫,而是选择了走向灭亡。
走向灭亡,在他看来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才能永恒地证明,他认识到自己犯下的过错,才能证明他是一个有人性的真实的人。因为他害怕,自己随时都会在短暂的清醒之后,因为不能承受如此沉重的生命之痛,而再次陷入无尽的幻想之中,成为一个怪物。这种可能性也在影片中得以暗示,在雷迪斯醒来后,考利对他说他的理论曾有过重大突破,但是九个月前,你又开始退化了。
走向灭亡,是雷迪斯证明自己的存在的选择,在他可能的再次疯狂之前。
很多人说,雷迪斯最终依然没能走出禁闭岛,在我看来不然。
雷迪斯选择接受手术,不管是死亡也好,还是切除脑叶白质而失去真实的人性也罢,都能让他的精神得以摆脱依然停留在禁闭岛上的躯体。或许,这就是他所追求的自由。
影片的最后,有一丝伤感,但却依然可以看到温情:即便是精神病人,肖恩和考利医生依然愿意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愿意为他们付出自己的心血帮助他们找回自我。虽然最后是同样的结果,但却是不同的选择。
- END -
《禁闭岛》男主小李子到影片最后到底有没有疯
其实作者就是设置了两种结局。
你以主角是精神病患者的角度去看也能理解,以他是一个正常人最后被催眠,或者逼疯也是可以理解的。
支持他是精神病患者的依据:
1:男主角刚出现的时候不停的在重复“水,只是水”这句台词,包括他后来梦到自己女朋友死的那个房间时到处都是水,这个暗示在后面他回忆起他妻子和孩子真正死因的时候进行了交代。
2:他的搭档查克,在刚开始要进入医院的地方交枪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不一样该是一个探员应该有的生疏,他是以一句自己是文职解释了。
3:在男主角上岛的时候,周围的警员有意无意的很警戒他,而在他进入医院以后里面的病人似乎也对他很熟悉。
至于反驳男主角是精神病人的例子我觉得也是存在的。
1:其实对应当面所说的第一点,男主角的这个对水的恐惧症在原著中一开始就有了交代,是从小就有的,小时候随父亲第一次出海就在船上吐个不停,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这一点不足以证明这里男主角的表现和后面他回想起来的杀死妻子的情景有联系。
2:在审问当中,第二个出场的是个看上去很正常的中年女性,在她支开看护的视线后给主角写了一个RUN。我认为这里是这个妇女不忍看到主角有一个正常人被折磨或被催眠成为一个疯子。所以让他尽快离开这里。
3:与真实的瑞秋对话的那段,她问主角是否使用过这里给他提供的一些东西,例如食物,烟还有水或者药。后来瑞秋告诉她这些东西里面都含有精神用药(具体是什么药剂记不大清楚了)而这里的这一点也能证明可能主角以前是个正常人,来了以后被人下药后,使得分不清虚幻与真实。导致最后的被人催眠。
4:关于四字规则,一开始那个医生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对于这个上面写的一无所知,但到最后也是他在给主角讲解这个规则。所以让人感觉到比较费解的就是他为什么要装。
5:有人提出再最后主角有灯塔下来后从床上起来时身边的护士就是那个瑞秋,所以认为主角本来就是疯子。这里我要指出的是仔细看,那个护士是官方宣称找回来的,并非躲在石洞里的那个。所以这里我认为这里论点也是不成立的。
这些只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求类似《蝴蝶效应》,《禁闭岛》,《盗梦空间》一类的高分烧脑电影
《恐怖游轮》
因背信承诺死神惩罚她在无尽的地狱不断循环的受尽折磨
2009年上映的一部心理悬疑影片,由英国和澳大利亚合拍
该片讲述单身母亲杰西和一群朋友乘坐游艇出海游玩遇到风暴,登上一艘经过的游轮后却发现这艘1930年失踪的神秘游轮里空无一人,随之而来的连环凶杀让杰西等人陷入轮回的恐怖之中。
这部影片的看点很多,留下的悬念也很多,并且很烧脑。
比如为什么女主一上轮船就看到了腐烂的食物?为什么她的手表时间和轮船上的钟表一样?而其他人的时间却不一样?
为什么朋友们都说朋友是被杰西杀死的?为什么轮船上会有三个杰西?
刚上轮船的杰西和朋友争执的杰西杀人的杰西同时都存在呢?
为什么只有把朋友们都杀光了?杰西才会回到家里呢?为什么家里又有一个杰西呢?
这是讲一个轮回的杀人案,女主只有把所有人都杀了,才会回到家里,才会阻止她和儿子出去玩,遇到车祸,儿子死了。
可是女主一直没走出循环,从她带儿子出去玩,遇到车祸,儿子死了,她决定救儿子,所以她打算出海,当计程车司机,问她会回来吗?她说会,她骗了司机,(网友说,其实女主也死了,影片当中有证据,司机是死神,女主因为违背了承诺,所以受到了惩罚,西方神话文化当中的典故,这是隐藏点)
她去找朋友出海杀了所有的朋友,醒来她又变成了带儿子出去玩的母亲,她知道只有再一次出海才能救儿子,可是她在某一环节又会失去记忆,然后所有的故事又再来一遍,她永远都救不回儿子。
故事真的非常烧脑,留下的彩蛋细节真的非常多,真的需要有很好的悬疑脑子才可以看得懂。
这是一张故事理解图
这部悬疑烧脑片真的非常值得一看,超级经典,说不清楚是看不清楚,只有靠你的脑瓜子去琢磨,而且是那一种越看越惊悚,越看越看不懂的。
如果你对于这部影片有一些独特的看法,欢迎来分享哦!
禁闭岛,到底讲的什么意思
主角是一个二战老兵,退伍后成为一名警官,并且有妻子和三个孩子。但是他的妻子患有重度抑郁症,一次主角下班发现妻子发病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悲伤之余主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而且焚烧了自己的房子和尸体。后逃跑被抓,因负罪感而患有“被害妄想症”及“精神分裂症”。50年代美国患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会被强制执行“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后果是病患很少一部分会回复正常,小部分会死亡,很大一部分会变成“很听话”的“白痴”。为了抵御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手段,精神病医学界有一部分有识之士发明了一种叫“角色扮演”的群体治疗法,为了向医学界、社会、政府证明这种很“人道”的治疗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脑前额叶切除术”,主角成为最佳的实验品。当主角真正清醒的时候,主角认为“背负着杀妻和没有拯救自己的孩子的罪恶感清醒的活着”不如“接受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 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一步步会感到主角被带入了一个圈套中;但最后随着主角进入灯塔,真相大白,才发现原来是观众自己被影片带入了一个圈套中。
解析电影禁闭岛
首先,不得不承认,《禁闭岛》是一部经典的悬疑惊悚电影。观看电影《禁闭岛》,不仅可以感受到烧脑的悬疑惊悚,还可以感受到故事的离奇和出人意外。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有4点:
1,故事情节,险象环生,出人意外,使得赏析电影的观者对整部电影充满了期待感和吸引力以及观者“预知后事如何”的冲动。吸引观者,这一点,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无疑是最成功的。
2,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也是这部影片成为经典之谜的必要条件——创造两个不同的故事结局,给观者无尽的想象。这部影片的结局,可以思考为是主人公泰德患有精神病,想象和制作了这一系列故事的情节和发展。但是这部影片的结局也可以思考为主人公泰德没有精神病,而是禁闭岛上的医生和野心家操作了这一切,使得泰德陷入禁闭岛 无法将医生用活人做实验的事实公之于众。
这部影片在结尾所创造的两种结局,以及故事情节的不断转换,还有电影中虚实相生的人物变化,使得这部影片充满了谜一样的色彩,也让影片创造了悬疑惊悚片所不能企及的高度与无法复制的经典形象。
3,这部影片使人深思,促人联想。看完影片,会使人引发对于精神病人的思考和精神病人所生活的世界。又或者说,当你置身于精神病院,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可以相信,身边的人都无法信赖时,究竟有精神病的人是你还是精神病里的所有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人心理防线不断斗争与抉择的过程,它会形象而又真实的显露一个正常人与精神病人不断转换与抉择的历程。
4,影片的另一个闪光点在于,影片的所有拍摄与过程以及故事的发展都是在一个小岛上完成的:小岛,医院,精神病人,医生,几个警察。没有大的排场,没有众多复杂的人物关系,几个简简单单的人物角色,加上一个小岛和医院做背景,就创造了这个高度悬疑惊悚而又不可复制的经典影片——《禁闭岛》,不得不说,这是一部电影,堪称经典。
《禁闭岛》故事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一觉醒来,在自己所幻想的世界里走了一遭的男主角,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究竟是谁,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也从他的口中听到了自己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已经说明他已经在这种治疗的方法下完全康复了。可是,结局的意外却将这个影片推向了高潮。
在第二天的清晨,他的主治医师,也就是他的助手,坐在他的身旁,却意外的听见主角仍旧叫他查克,仍旧跟他讨论计划逃离这个岛的事,在医生和院长眼神的交汇中,可以看出,医生认为主角的意识还是不清醒的,他们的计划应该是失败了。
这个所谓的计划,院长说过,就是于病人进行沟通,试着去听他们说话,试着于他们进行交流,从而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阴影,而不必接受外科手术。可是主角的这几句话,让他们彻底失望,从而不得不接受让他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案。
而后,男主角站起来,慢慢的走向将要带走他的几个警卫和医院工作人员的时候,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or to die as a good man.”“哪一样更差些呢?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
当他的医生听见这句话的时候,其实知道了主角的病已经完全康复了,只是,男主角自己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宁愿在自己的世界里死亡也不愿意背负这那样沉重的思想负担而生活着。
因此他选择进行外科手术,去除掉自己的记忆,思维,感官,意识,因为康复前的他不愿意去面对,而康复之后的他却无法面对,而他的医生,则是默默的,尊重了他的选择。
扩展资料
相关剧情:
故事发生在1954年,联邦执法官泰德·丹尼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上级新派来的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饰)奉命上岛调查此事,主管医生考利接待了他们并负责协助调查。而泰德此行前来还有一个隐秘的目的:寻找让妻子葬身火海的凶手莱迪斯。
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泰德的推断:在这66名有档案的精神病罪犯外,还有一名编号67的人存在,但无论狱警还是医生或者其他病人,对此都矢口否认。
泰德深信这个67号就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莱迪斯,而且这里一定有一个天大的阴谋。但他的同伴查克提醒他这可能是政府的秘密试验所,而政府派泰德来,是因为泰德在遭受妻子惨死后遗留精神创伤,是他们最好的实验对象,泰德予以否认,说来这里调查此案是他自己申请的。
他怀疑导致自己妻子惨死的凶手就被人藏匿在这个岛上,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泰德在调查中偏头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经常出现幻觉和噩梦,参军时纳粹集中营的惨象不断闪现在他眼前,他发誓不再让纳粹的行径出现在这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