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余光中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乡愁”全诗是什么作者简介_乡愁_给我_腊梅

本文目录

  • 诗人余光中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 “乡愁”全诗是什么作者简介

诗人余光中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感谢邀请,惊闻余光中老师辞世,十分悲痛,我是老师新书的责编,几月前还通过电话,只知道老师近来身体不好,没想到转瞬就是天人永隔。

我认为余光中老师的一生可以用这句话概括: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我们的生活是眼前的苟且,他的生活只有诗和远方!

“作为一个诗人,不要埋怨这个社会不读诗,不需要诗。问题是,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能提供什么。”

余光中写诗,爱诗,更爱这个世界。他把这世间的一切美好,爱情,亲情,思乡之情,爱国之情,都写进诗里,写进文字里。

他的生活被诗歌填满,郁闷,欢欣,踌躇满志,忧国忧民,“以诗为经,以文为纬,纵横半世纪的艺术生产。从旧世纪到新世纪,从扬眉少年到慈眉老年,任何一个时段都从未欠收。”

时而柔软,时而清丽,时而诙谐,时而犀利。至纯至美的汉语尽显无遗,却又低调淡然,让人不知面对的是一位显赫的大师。

八十九岁的老者,“凤凰死后还有凤凰,春天死后还有春天”愿老师走好!

“乡愁”全诗是什么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对中学生来说,《寻李白》也是最熟悉不过了。一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被无数次地写进作文中,成为描述李白最优美的句子。抗战时期在重庆就读中学,其后就读于南京大学及厦门大学。 22岁赴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在美国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在美国大学任教4年。返台后,历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中文系或外文系教授。他驰骋文坛,涉猎广泛,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是其写作的四度空间。迄今出版著作50余种,包括诗集20种,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10余种,评论集 《龚自珍与雪莱》,翻译英美现代史学等10余种, 代表作《乡愁》等。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四韵/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