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王妃富可敌国(古代有没有哪些家族富可敌国)_王熙凤_王府_富可敌国

本文目录

  • 古代有没有哪些家族富可敌国
  • 明代默默无闻的梁庄王,为何会随葬富可敌国的珍宝
  • 王熙凤说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悬殊这么大,她为啥还愿意嫁贾琏
  • 命运真的存在吗
  • 如何看迪拜王妃携款2.6亿出逃

古代有没有哪些家族富可敌国

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豪沈万三应该算一个吧?关于沈万三的出生年月几百年来一直有三种说法。一说沈万三生于1286年,另外两种说法是1328年,和1330年,关于沈万三的卒年,历史上只有一个记载1394年。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商人、巨富。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元至顺间随父沈佑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今江苏昆山周庄东垞)。

沈万三尝身帅其子弟力穑事,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难,乡人以长者呼之。他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后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巨大财富,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如果大家到过古镇周庄,在您对古城秀色称赞不一的时候,或许您没有想到,周庄就是因为有了沈万三,才成为江南著名的古镇。关于沈万三富可敌国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因听说沈万三富可敌国,眼红的朱元璋便逼迫他出资共同修建南京城,无耐的沈万三只好出资承担南京城三分子一的建设。

后来沈万三多次出资犒劳军队,导致朱元璋发怒说:“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绝对的乱民,该杀。”马皇后进谏说:“你老婆我听说法律这个东西,是用来诛杀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敌国,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又何必再杀他。”朱元璋听了有些解气,饶过沈万三没杀,把他流放到云南去了。

正史如此说,自然许多人相信。老百姓善良,不太愿意一个财富传奇老死边陲,就编造故事说他在云南得道成仙,康熙年间还有人在到处散播奇遇,说自己在云南见到了长生不死的沈万三。

明代默默无闻的梁庄王,为何会随葬富可敌国的珍宝

这里所说的梁庄王,是明仁宗的儿子、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朱瞻垍。

2001年,在湖北钟祥发掘的梁庄王和王妃合葬墓,随葬品有金、银、玉、宝石、瓷器等等,多达五千余件,其中包括一千多件珍贵的金、银、玉器。出土的文物数量如此多,如此精美,比较罕见,但说是富可敌国,就有些夸张了。

梁庄王墓的文物这么多、这么精美,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

先看看梁王朱瞻垍的身世。

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炽的九儿子,生母是郭贵妃,而朱高炽是朱棣的大儿子,朱元璋的孙子。

明成祖朱棣的儿子不多,只有四个,即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还有一个未封而亡的朱高爔。

朱高炽一共有十个儿子,比较奇怪的一点是,其中多个儿子早死,或者没有儿子,比如老三、老四、老八、老十等等。

按照《弇山堂别集》的说法,朱瞻垍生于永乐九年,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封王,封地是湖广的安陆州。宣德四年八月正式前往藩地,在位十八年,死在明英宗正统六年正月,时年三十一岁,葬在安陆的瑜灵山。

梁王的第一个王妃是安庆卫指挥纪詹的女儿,但册封梁王妃不久就死去,此时梁王还在北京,所以纪妃葬在了顺天府。

梁王的第二任王妃是南城兵马指挥魏亨的女儿,魏妃死在明代宗景泰年间,与梁王合葬在瑜灵山。

梁王朱瞻垍生前拥有大量的财富

朱元璋对自己的家人非常好,特别是自己的子孙们,他设计的分封制度对于朱家子孙的利益考虑得异常周全,王府配备官员和三个护卫,岁禄一万石。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对亲王的政治权力有所限制,但在经济上给以补偿。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之后,和父亲一样大方,对自己的两个弟弟特别好,岁禄达到了三万石,外加岁钞十万贯。

明宣宗沿续了祖父和父亲的做法,对自己的兄弟们很大方,他的兄弟们封王时,每人每年有禄米三千石,钱钞五万贯,他把禄米加到每年一万石,而梁王的钱钞比别人多一倍,每年十万贯。

梁王朱瞻垍占用郢王府,而且没有儿子

朱瞻垍的封地有点特殊,是在湖北的安陆。这里原本是朱元璋的二十四子、郢王朱栋的藩地。朱栋在永乐六年前往安陆,几年后死在那里,因为只有几个女儿,没有儿子,郢王的王爵自动消除,只有一些宫人守着王府。

宣德四年,明宣宗打发自己的九弟朱瞻垍前往自己的封国,直接借用空着的郢王府,做了梁王府。郢王府的庄宅、田园,以及原来的王府护卫军建造的房屋和田土,全部落入朱瞻垍手中。加上自己的一份,他的财富相当可观。

大概这个王府有点毛病,朱瞻垍在这里住了十几年就死掉,也没有儿子,王爵也自动消除,和郢王的命运完全一样。

梁王朱瞻垍的个人喜好

朱瞻垍在位将近二十年,积攒下大量的财富,他曾经请求明宣宗准许他派人到松江、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一带采购物品。这其中一定有大量的外来的宝石、宝物,这也是他的墓葬中宝物特别多的一个原因。

如果朱瞻垍有儿子,梁王的王爵会继续传下去,许多的金银宝物也会继续留在梁王府中。

由于无子,梁王的王爵自动消失,但王府的财物如何处置,是一个问题,一个最简单、最没有争议的办法,就是陪葬。后来王妃魏氏也与他合葬,应该也带来了大量的财物,所以梁王的陪葬品才这样豪华。

王熙凤说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悬殊这么大,她为啥还愿意嫁贾琏

王熙凤嫁给贾琏是高嫁,贾琏是荣国府长房长子,将来时要继承爵位的。

只要贾家不倒,王熙凤将来至少也能和尤氏一样混个三品诰命夫人,而且作为长房长媳妇,将来是名正言顺的荣国府中馈当家主母。

贾家是国公府,王家是伯爵府,王熙凤的婚姻是高嫁

王熙凤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到了贾府衰败的后期,在财富方面肯定是比不上如日中天的王子腾所掌管的王府。

可是当年王熙凤嫁给贾琏的时候,贾府可不这样穷,王家也只是有钱,权势方面还比不上贾府,因为王子腾并没有发迹,父辈大概也是和贾代善一样是袭爵位而已。

贾府本是国公府门第,王家只是伯爵府,在四大家族里面,从第一代宁荣二公开始,到王子腾发迹之前。贾府一直都是占据着老大的位置,王家不仅排在贾府后面,还要排在史家后面,是个三弟。

当年贾府鼎盛的时候,宁、荣二位国公的权势就不必说了,仅次于四位王爷而已。史家也很厉害,史家的史公是保龄侯尚书令,尚书令相当于宰相官职,文官封侯可以说非常厉害了,四大家族里唯一的书香门第,要不是贾家有两个国公,史家必然排第一的。

王家祖上是都太尉统制县伯,只是个伯爵,不过到了第二代,也就是王熙凤爷爷一代干的是肥差,所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一点从王熙凤有很多外国奇珍、摆件、药物等都可以看出来:

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但是,光有钱不行呀,管各国进贡朝贺的官儿油水虽大,但是权势不够,所以王家才会把王夫人嫁给贾政联姻,至于薛姨妈为什么会嫁给皇商薛家,我的理解是两家在生意上有很多勾连,结亲是最稳妥的合作方式。

贾家不倒,贾琏袭爵,王熙凤就是三品诰命夫人

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虽然很牛,但也是后来的事儿。前面并没多么厉害。王熙凤的父亲很没有存在感,应该也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书中曾有“王熙凤打点送父母的书信礼物”让哥哥王仁带回金陵的交代,可见王熙凤的父亲要么是退休了,要么就是自身有什么问题,不在仕途,,只能呆在原籍老家生活。

这样的情况下,王熙凤能高嫁荣国府长房长子贾琏为正妻,全靠王家祖上的面子,王夫人和王子腾的关系,而且贾琏长得好挺好,脾气也不错,就是好色这一个缺点,在外头还挺有能力的,是贾府在外面撑门面,管家理事的爷们。

如果贾府正常走下去,没有抄家,应该还能支持一些年。只要熬到贾赦归西,贾琏就可以袭爵,再不济也能和贾珍一样,做一个三品将军,那么王熙凤就可以和尤氏一样,也能混上一个三品诰命夫人了。

如果二房唯一的儿子贾宝玉再不争气,不能科举做官,那么不管宝玉娶了黛玉还是宝钗,将来二房都是没有什么实力和大房抗衡的,荣国府中馈的大权稳稳的是王熙凤的,这也是王熙凤之所以在王夫人手下这么卖力的原因,甚至不惜得罪婆婆邢夫人。

王熙凤应该认为这份家业早晚都是自己的,这是在给自己干活。毕竟等到贾琏袭爵之后,邢夫人这个继母又不是亲生的,王熙凤照样不怕她。

所以,王熙凤面对自己的婚姻,一开始应该是很满意的,两人也有过恩爱的时光。但是凤姐这个人太过于争强好胜,又希望贾琏对她一心一意,贾琏又是没什么大本事,但又有一份公子哥的骄矜的,就算王熙凤严格管控,还是闹出了一连串的糟心事儿什么鲍二家的、多姑娘、尤二姐,又来了个秋桐,后来两口子彻底翻脸,同床异梦。

到了王熙凤说“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这话的时候,贾府已经摇摇欲坠了,贾母过了个生日都快过不起了,一连串的交际应酬都要用钱,窟窿堵不住了,俩人求了鸳鸯,典当了贾母小金库里的的宝贝才算遮掩过去。

《红楼梦》虽未写完,可我们都知道后面贾府肯定是抄家败落了。王熙凤很可能最后被贾琏休弃赶出家门了,劳心劳力给贾府管家这么多年,终究是一场空,真是: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贾府没落,王家、史家都再也不愿和贾府结亲

随着不思进取,只贪图享乐的贾府渐渐不能支撑,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就内囊渐渐上来了,外面风光里面艰难,出的多,进的少。

又过了几年,元春省亲差一点花光了家底。可是死要面子的贾府依旧铺张浪费,奢靡无度,宫里的元春那边打点太监公认开支也很庞大。

贾府众人依然只贪图享乐,不肯省俭,进的少,出的多,贾府已经都到了需要典当补财政窟窿的日子,连像样的人参都找不出来了。

对于贾府的财政危机,王熙凤这个管家比谁都清楚:

(王熙凤)向平儿笑道:你知道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 一家子大约也没个背地里不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虽然看破些,无奈一 时也难宽放。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有大小事儿,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 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 屈,家下也抱怨克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所以王家再也不肯把女儿嫁到已经逐渐败落的贾家,王子腾事业红红火火,把女儿嫁给了保宁侯之子为妻,根本都不带考虑四大家族的。

史家也不想让史湘云嫁给宝玉,而是早早另外订婚;甚至薛宝钗在后期也开始参与交际,只是因为出身没落皇商,又年龄大了,实在找不着更好的,才只能继续谋求金玉良缘。

宝玉到了第八十回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七八岁了,这么大的贵族公子还没结婚都要算大龄男青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最后只能和宝钗凑合凑合过吧。

所以说,以王熙凤的出身来说,嫁给贾琏本身并不亏,甚至还占了便宜,王家当时有钱,但权势不够,贾府有权有势,那时候经济实力也不差。

王熙凤也没想到后来贾府败的这么快,这么彻底。以她的出身来看,要是晚生几年的话,王子腾应该也不会再让她嫁给贾琏的,而是另择其他有前途和实力的人家联姻。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命运真的存在吗

我相信,一同学,从小父母宠着,像公主一样,一件衣服也没有洗过。弟弟也是为了照顾她而生的一样,全是为她服务的,长大后,找的婆家也是势均力敌的家庭,有钱有地位,但是婆家对她仍旧是和娘家一样,孩子从生下来就是奶奶姥姥抢着管,但是孩子却跟她很亲近,而且孩子学习一点儿也不用她管。自己每天学到催着去睡觉。一直居于年级第一。人家开车高速上出车祸,车都报废了,人家毫发无损。你说这不是命吗?

如何看迪拜王妃携款2.6亿出逃

像宫斗剧和豪门家斗剧的现实版,只是王妃是约旦公主,却有如此豪情,真的可以搬上银频,绝对是大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