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尼西林是什么(青霉素究竟是哪国发明的)_青霉素_盘尼西林_过敏

本文目录

  • 青霉素究竟是哪国发明的
  • 为何国外注射青霉素不需要皮试,而中国却需要
  • 战争时期,常被提及的“盘尼西林”是什么药为何比黄金还贵
  • 战争时期,“盘尼西林”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珍贵
  • 战争片中的盘尼西林是什么药品呢
  • 军旅电视剧里经常提到盘尼西林这个药,难道是“万金油”一样的药吗

青霉素究竟是哪国发明的

青霉素(也叫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881年出生在苏格兰的洛克菲尔德。英国著名细菌学家。1928年弗莱明有了他的伟大发现。在他的实验室里,有一个葡萄球菌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之中,受到了一种霉的污染。弗莱明注意到恰好在培养基中霉周围区域里的细菌消失了,他正确地断定这种霉在生产某种对葡萄球菌有害的物质。不久他就证明了这种物质能抑制许多其它有害细菌的生长。这种物质──他根据其生产者霉的名称(青霉菌)将其命名为青霉素──对人或动物都无毒作用。

为何国外注射青霉素不需要皮试,而中国却需要

谢邀!

为何国外注射青霉素不需要皮试,而中国却需要?

“使用青霉素之前只有国内做皮试,国外不做”这个传言在国内广泛流传已久,却并非事实。

有趣的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因为国外的生产工艺好,药品纯度高,过敏发生率低,因而使用前不需要做皮试;国内药品纯度低,过敏发生率高,因而需要做皮试”,则是谣言。

事实上,国外人群中青霉素过敏率跟国内并没有根本性差异,国外也进行青霉素皮试。只不过与国内相比,青霉素皮试的目的、指证和方法都有明显不同。

国内的青霉素皮试

目前国内的医疗规范规定,使用青霉素前都必须必须进行皮试。

比如,2017年发布的《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对此做了详细说明:

青霉素皮试的目的,国内是从需要使用青霉素者中找出有可能过敏的人,不给他们使用青霉素,以防止发生包括可致死的过敏性休克在内的速发型过敏反应。

上述“共识”是这样说的:

“青霉素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最为快捷、敏感和经济的方法。科学、规范的青霉素皮试对成人、儿童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其阴性预测值可达97%~99%,即皮试阴性患者仅 1%~3%可能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的风险。”

青霉素皮试的指证,即哪些人需要做青霉素皮试呢?

所有需要使用青霉素的人使用前都应该进行皮试。

上述“共识”如是说:

“青霉素皮试适应证及其临床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因此,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进行皮试。

停药72 h以上,应重新皮试。”

青霉素皮试的方法,使用青霉素之前,通常由护士按照规定将要给患者使用的青霉素G注射剂稀释制备皮试试剂,然后在前臂曲侧皮肤进行皮内注射,形成一个直径约2~3毫米的皮丘(小水泡)。

20分钟后根据皮丘部位的反应来判断是否过敏(阳性或者阴性)。

也就是说,国内的青霉素皮试针对所有需要使用后青霉素的人,目的是找出可能的过敏者,不给他们使用青霉素,从而避免发生过敏,终极目的是追求安全。

青霉素皮试的禁忌症,在有严重(青霉素)过敏史的人,即使皮试也有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因而被列为皮试禁忌。

国外的青霉素皮试

青霉素皮试的目的,从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中找出实际上并不过敏,可以使用青霉素的人。

这是因为,以美国为例,虽然人群中有10%的人自我报告青霉素过敏。但是,研究发现,这些人中的80~90%如果真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却只有5~10%发生真实的青霉素过敏。

而我们知道,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的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因而,青霉素是一种副作用最小的安全高效的抗生素。

当然,青霉素的优势还不仅限于此,因此,包括青霉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副作用最小的抗生素。

一旦青霉素过敏,那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都受到限制(存在交叉过敏的可能),不得不使用价格更昂贵、毒副作用更大的其他抗生素,也就更容易促使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大大增加了健康、社会和经济成本。

因此,国外一直对青霉素青睐有加,是抗生素使用的首选品种。

重要的是,研究发现,被戴上青霉素过敏标签者中的很多人,实际上并不真正过敏,而是把使用青霉素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标记成了过敏(国内一样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即使是真正对青霉素过敏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起过敏反应的特异性IgE抗体也会消失,变得不再过敏。比如,经过10年后,约80%的过敏者变得不再过敏。

青霉素皮试的目的是从这些有青霉素过敏史的人中找出那些不是真正过敏的90%,重新给予他们重新使用青霉素的机会。

青霉素皮试的指证,也就很明确了,有青霉素过敏史,而根据情况医生认为有使用青霉素的指证,或者患者自己有使用青霉素意愿的人。

青霉素皮试的方法, 要繁琐复杂的多。

以美国为例,接诊医生在仔细询问患者青霉素过敏史,认为需要进行青霉素皮试时,会转诊给专门进行过敏检测的专家或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进行皮试。

皮试使用的试剂包括四种:

一种专门作青霉素皮试用的商业试剂苄基青霉素聚赖氨酸(商品名Pre-Pen,2009年公国FDA批准);

青霉素G稀释液,也是国媒青霉素过敏常规使用的试剂;

阳性对照(组织胺注射液)和阴性对照(生理盐水)试剂。

皮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穿刺或刺破试验(前臂内侧掌侧):在前臂内侧皮试部位滴上一小滴试剂,然后用针头刺破皮肤。

分别使用上述4种试剂,分别进行测试,一式两份,至少相距2厘米。

15~20分钟后进行阅读判断结果的阴阳性。

第二步,皮内注射试验。

如果上述刺破试验确定为阳性,即判断为对青霉素过敏,则患者不能使用青霉素,也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测试。

只有刺破试验阴性的人才进行皮内注射试验。

皮内注射试验跟上述国内的注射方法一样,不同的是也是需要使用上述2种试剂各注射两个皮丘,间隔最少2厘米。然后,使用阴性对照试剂进行单次皮内注射。

——国内只做一次皮内注射(虽然国内有得地方也做阴性和阳性对照测试),而国外要做两次、两排测试。

同样,20分钟后阅读判断结果。

第三步,口服挑战试验。如果穿刺和皮内试验均为阴性,则口服青霉素进行挑战,最后确定是否过敏。

但是,这一步并非必须,而是可做可不做的可选项。

因为,两项皮试均阴性者,还发生过敏的极其罕见。

国内青霉素过敏发生率高?是因为国内青霉素杂质多?

回答这部分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青霉素过敏到底是对啥成分过敏。

如上所述,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过敏的过敏原来自其核心环结构,即4元β-内酰胺环和5元噻唑烷环组成的双环结构。

但这些结构都不能单独引发过敏反应,必须首先与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共价结合,才能生成完整抗原,因此,青霉素只是一种半抗原。

其中,其酰胺环生成的抗原导致绝大部分(约90%)的过敏反应,因此被称为主要抗原决定簇。上述商品试剂苄基青霉素聚赖氨酸就是主要抗原决定簇的类似物,可以测试出约75~90%的青霉素过敏。

而苄青霉素+其碱性产物青霉噻唑盐), 和酸性产物青霉吡唑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导致约8~9%的过敏反应,被称为次要抗原决定簇。

皮试使用的青霉素G稀释液就含有这些混合物。

该混合物虽然仅引发少数过敏反应,被称为次要抗原决定簇,但大多数的严重过敏反应却是由它引发。

因此,美国即使有专门的商用皮试液供应,仍需要配置青霉素G稀释液进行测试。

另外,一些半合成青霉素类的R-侧链也会引发很少部分过敏反应。

而国内流传的“国内青霉素杂质含量高”所谓的杂质是什么?

本问答下多位答主比较一致性认为,“杂质”是青霉素分解出的“青霉噻唑盐”。

实际上,如上所述,“青霉噻唑盐”这种分解产物原本就是青霉素次要抗原决定簇混合成分中的一种。

因此,杂质导致国内青霉素过敏发生率高的说法是一种谣言。

问题是,这种说法在国内流传多年,似乎还形成了相当的“共识”,很大可能,这个谣言的始作俑者或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才能成为这种“主流”说法。

综上,国外也进行青霉素皮试。但是,皮试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这种差异主要在于规范制定者的动机不同,国内更注重追求安全;国外更注重追求更多使用青霉素带来的社会、医学(减少耐药菌)和经济效益

战争时期,常被提及的“盘尼西林”是什么药为何比黄金还贵

在很多战争片中都会出现盘尼西林,甚至有盘尼西林与黄金等价的说法。那么,盘尼西林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就是网上经常有人讲,在各大医院早已“绝迹”的“神药”——青霉素。

说青霉素在医院“绝迹”并不准确,至少在我们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药房里就有青霉素!只是因为长期使用和耐药性等原因,青霉素的效果已经相对比较有限了,所以很多医院才逐步“摒弃”了这款“神药”。而且,青霉素的衍生产品也越来越多,逐步替代传统的青霉素粉针剂,比如人们常吃的阿莫西林,其实就是青霉素的一个衍生产品——羟胺苄青霉素。谁敢说医院买不到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怎么能说青霉素在医院早已“绝迹”了呢?

青霉素真的“一针见效”吗

青霉素刚刚出来的时候,因为人类从来没有使用过人工提纯的抗生素,所以效果奇佳!通常情况下,感染性疾病几针下去基本就搞定了,而且剂量非常小,根本不需要后来那么大的使用剂量!战争期间,创伤是最常见的,创伤继发感染也是非常常见的。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因为创伤感染而死亡的伤兵不计其数!量产青霉素一出,自然受到了世界各国军方的热捧!所以,二战期间青霉素得以“风靡全球”。

不过,“一针见效”似乎还是有些夸张了。虽然青霉素问世之初需要的剂量很小,但感染程度有所不同,需要的剂量和注射次数也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是比较轻微的感染,“一针见效”或许还有可能;比较严重的感染想要“一针见效”恐怕还是有些难度的。青霉素毕竟是药,不是仙丹……而且,青霉素是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螺旋体的抗生素,并不是一款广谱抗生素,更加没有抗病毒的作用。所以,如果是其他谱系的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注射青霉素的效果相当有限。所谓“一针见效”,真心谈不上。只不过彼时的人们从来没有使用过这种奇特的抗感染药物,所以感觉青霉素非常神奇罢了。或者这么说,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抗生素都可以“秒杀”传统的青霉素!

后来,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和耐药性的形成,传统青霉素的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差,使用剂量更是变得越来越大。加之各种各样的新型抗生素层出不穷,青霉素便逐步被“摒弃”了。说到底,医院之所以不太使用青霉素并不完全是经济原因,而是因为青霉素的效果早已大不如前了。

盘尼西林为何价比黄金

盘尼西林价比黄金主要是在二战时期和之后一段时期,所谓“价比黄金”指的是同质量的盘尼西林与黄金价格相差无几。那么,一支小小的青霉素凭什么敢跟黄金叫板呢?

青霉素刚刚问世时产量极低,加之将青霉素研发制作成药品的研发费用也被摊到了价格中,自然非常昂贵!那么,为何在量产之后青霉素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呢?二战期间,实际上青霉素在美国已经实现量产了,可为何价格还是居高不下呢?这就不得不提“专利保护”了。在实现量产之后,相关研发生产企业很快便申请了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期内,其他企业是不能生产的。说白了,其实就是美国资本家在借战争大发“球难财”。青霉素本身在彼时虽然价格不菲,但远达不到与黄金等价地步。这其中绝大多数费用都成了相关专利保护企业的利润和美国的税收!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美军在二战期间可以大量使用盘尼西林的原因所在。美国有钱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美国的国家机器干预了,美军采购的盘尼西林要远低于卖给其他国家的所谓“市场价”。

这还不包括运输、保存、中间商利润甚至进口关税等等的费用,美国生产的盘尼西林运到中国、欧洲之后,自然更加“价比黄金”。在专利保护期结束之后,青霉素的生产限制解除,在世界范围内,大量青霉素被各国生产出来,青霉素也逐步“走下神坛”,成了老百姓的常用药品。

综上所述,盘尼西林并不是什么仙丹,它其实就是早年间国人最常用的青霉素,所谓盘尼西林是英文青霉素(PENICILLIN)的音译。二战时期及之后的一段时期里,青霉素之所以“价比黄金”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一、产量低。二、专利保护。其实就跟药店里卖的“蓝色小药片”一样,它根本不值那个价,同样是因为专利保护,所以才卖得那么贵!随着辉瑞的专利保护期结束,“蓝色小药片”降价几乎是必然的。盘尼西林亦然,在专利保护期结束之后,青霉素很快便由“价比黄金”变成了“地摊货”“白菜价”,成为了老百姓的常用药。最后顺带说一下,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虽然是英国人,但对青霉素进行量产的却是美国。

战争时期,“盘尼西林”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珍贵

盘尼西林就是我们叫的青霉素。

如今可能大家不以为然,但是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没有消炎药,身体上擦破点皮可能都会要了人的命。更何况天天在炮火下讨生活的军人们,那个时候比起在战场上死掉,更让人郁闷的是死于感染。而盘尼西林的发现挽救了数千万人的性命。堪称当时的神药。它是在1928年的时候,英国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意外发现的。

当时他休假时,把几十个长有葡萄球菌的培养皿遗忘在实验台上就离开了,实验室的一扇窗户一直开着,回来后他发现其中一个培养皿已被从室外飘进来的真菌污染,真菌菌落周围所有葡萄球菌都消失了,形成一个空环,弗莱明准确地猜测,是那种真菌分泌了某种物质,杀死了葡萄球菌。那种真菌是青霉菌,之后经过试验和提纯,发现它居然可以对抗很多致命的细菌,且不会破坏正常的细胞,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弗莱明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于是,美国人在得知这一发明时,便组织了无数的科学家继续研究攻关,寻求量产,直到1943年才正式量产并快速投入到前线。它的出现一下扭转了战局及战场后方的伤病情况,很多病人打一支就能度过危险期。但因为这是严格管控的药物,当时市面上非常少见,我们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就能发现,几乎都是私下偷着交易这种药物,而且还是非常昂贵的,甚至有的时候你有钱都买不到。因此不少有钱的人家,都会攒一些盘尼西林,以备关键时刻救命。

后来欧洲更是出现了专门走私这种药的黑帮,盘尼西林一度成为欧洲走私最值钱的东西,当时在黑市上更是能充当货币使用,可见当时它的重要性。我们国家当时也是盟国,可以从美国人那里搞到一点,但是量也不多。但是要想研究这种药物也不是易事,到处都在打仗,经费也奇缺,直到1944年我们才生产出第一批可以投入使用的盘尼西林,即便如此,哪个年代算上我们,世界上也就只有7个国家可以生产这种药物。

其实今天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也许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可能都曾经改变过很多人和事。我们还是要感谢医学、科技的进步,让今天的我们能消灭大部分的病痛吧。

战争片中的盘尼西林是什么药品呢

在战争题材的影片中,往往都存在着一个重要角色——盘尼西林。二战时期的海报中写到“谢谢盘尼西林,士兵可以活着回家了”,由此盘尼西林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如今在医院、药店几乎找不到叫盘尼西林的药物。那么,这个重量级的药物到底是什么?又去了哪里呢?

从海报中,我们可以看到盘尼西林其实就是英文“penicillin”的中文音译名。在临床中,我们规范的叫法是青霉素。这下是不是豁然开朗了,原来盘尼西林就是青霉素。青霉素?您可能会问,为啥当年青霉素如此神奇,几乎“药到病除、包治百病”?可如今很少会使用青霉素,老大哥的江湖地位怎么不复当年了?

首先,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开创了人类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新纪元,它的发明者也因此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阳性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在战争中被炸伤、中弹、刺伤等造成的感染,往往是由这些阳性细菌引起的,因此青霉素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如今,随着抗菌药物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细菌耐药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使得原先对青霉素敏感的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变得不再敏感,由此青霉素的治疗效果就大幅下降,因此临床应用的比例也相对减少。这种细菌产生的耐药性会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产生致命性的打击,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不要滥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军旅电视剧里经常提到盘尼西林这个药,难道是“万金油”一样的药吗

你好,很高兴为你作答,当今社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历史的了解已经不在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面了,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影视剧来了解真正的历史,虽然说里面有些虚构的方面,但是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不知道大家在观看抗战类型的电视剧中有没有发现这一幕,就是当时我国的军人经过乔装打扮进入敌人的医院,然后不顾危险的从里面拿出一种叫盘尼西林的药物。那么其实每次我看到这的时候都会感到十分的纳闷,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在当时会那么稀少,并且被人抢夺。其实这个是一种药物,对于我们当今社会来说倒是不缺,可是在那个年代,这种药物十分稀缺的并且它的作用也很大。在战争之中,出了军队士兵还应该有医护人员,他们的职责就是为受伤的战士们治病疗伤。但是这种药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药物,所以很珍贵。

盘尼西林就是我们闲杂十分常见的青霉素,虽然说这种药物在我们现在很常见,但是还是十分的重要,在很多的地方会用到它。既然是在我们现代搜显得如此的重要,更何况在当时呢。1928年的时候有一位专家将其给发明了出来,但是并没有收到重视,直到到了1942年的时候,美国将其给制作出来了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

后来这些东西被投入当了战争之中,再投入战争中后就迅速的收获了好评。不过这样技术也被美国给秘密保护了起来。不许任何人持有并且买卖这类东西。所以说市面上的这种东西并没有大量的流通,使得这种东西十分的稀缺。说道这个东西的作用那可是是十分的大了,对于很多的伤兵都有很大的帮助。以至于在当时这种东西堪比黄金,当时许多的有钱有势的人囤积这种药物。

在感冒发烧面前,只需要注射这种东西,那么这个感冒就会很快的好起来。发烧也是同样的,可能啊大家看来这个感冒和发烧是一件小的事情,其实不是这样的,感冒和发烧一直都是我们过去很难治理的一种疾病,一般情况下就等于死亡。当有他却可以治好我们,真的算是过去很重要的药物了。

这种东西在战争上得到了很大的应用,比如说战士受伤伤口被感染了,这就很容易引起发烧,没有药就很有可能会死,有了药才能活,这就是为何我们的军人不怕危险也要潜入敌营去窃取这个药物。当时因为十分的珍惜,所以呢这种药物的售价也是很贵的,一般人还真的是买不起。更不用说当时还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了,更加用不起。

当时呢这种药物在战争上挽救了不少的人,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来我国也自主研发了这种药物,这种药物慢慢就变得不再是那么稀缺,向我们现在,这已经是人人都能用得起的药物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