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花粉过敏防治锦囊_花粉_过敏_过敏原

大三那年春天,思楷(化名)忽然开始接连不断地打喷嚏。随之而来的,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淌下的鼻涕和让人喘不上气的鼻塞。“后来眼睛也开始发痒,就像有蚂蚁在爬。”

小林(化名)已经在清华园里度过了7个春天。大二时,春季花粉引发的过敏性皮炎会让她的脸和胳膊上长出很多红疹,“痒得睡不着觉”。到了第四年,她开始出现明显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有时候一次能连续打十几个喷嚏,晚上睡觉睡着睡着鼻涕就流下来了。”

服用抗过敏药物后症状有所减轻,没想到第六年,她又出现了新症状,“嗓子特别痒,每一次吸气就忍不住咳嗽,尤其是晚上睡前。”一开始她以为是感冒,但是一个月过去症状仍然没有一丝好转。医生告诉她这也是由过敏引起的下呼吸道症状,虽然吃药可以缓解,但要想症状彻底消失,只有等到这次花粉季结束的那一天。

在我们周围,被过敏症状困扰的人似乎越来越多。

微信群聊中的过敏“预警”

怎么,你也过敏了?

根据央视财经频道2022年报道,中国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数已达2.4亿。《2022中国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与现状分析》显示,中国过敏性疾病患病率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但过敏性疾病患者就诊率低,专科医生仍然储备不足。

展开全文

每年春秋两季是北方地区花粉症的高发时段。所谓花粉症,即由花粉引起的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有变态反应体质的人,在花粉抗原的刺激下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即可产生过敏反应,症状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眼部,表现为鼻炎、结膜炎,少部分伴有哮喘。

根据清华大学医院往年的接诊经验,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这一个月是花粉症的集中爆发期,五官科门诊每天的接诊患者几乎都在五六百人左右,而在个别花粉传播量到达高峰的日子里,一天接诊量能超过一千人。

“今年由于气温回升较早,花粉季在提前,3月8号左右患者就开始明显增多。”校医院五官科主任刘英介绍,“这段时间来看耳鼻喉科和眼科的患者几乎都是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黄色的圆柏雄球花会释放大量花粉(詹萌摄)

除个体遗传因素外,环境也是导致过敏性鼻炎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卫生假说”,即由于现代城市环境卫生越来越好,加之各种抗菌肥皂和消毒剂的使用,儿童早期接触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机会少了,日后发生变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就会增高。

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过敏盛行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的过敏也是一种“现代病”。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环境、气候条件不同,过敏原也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尘螨在南方的致敏率最高,艾蒿、豚草和蒲公英则是西北最常见的过敏原。

此外,空气污染、气候变化、饮食习惯和结构的改变也都有可能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以前明明不过敏,今年怎么突然发作了?”

在季节性过敏患者中有一个普遍现象:不少人刚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并没有出现相关症状,甚至原本在自己家乡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换了一个城市之初症状也会有所缓解。但从第二、三年开始,晚则第五、六年,突然有一天就过敏了,从此以后过敏症状年年都会按时找上门。

刘英解释,这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有关。过敏体质的人吸入过敏原后身体会进入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会释放炎性介质,刺激鼻黏膜的神经末梢和血管产生过敏反应。

“患者处于致敏状态时并不会出现症状,只有再次接触过敏原后才会导致过敏症状。由于每位患者致敏的时间长短不一,因此部分患者接触过敏原的前几年没有症状,几年后才出现过敏症状。”

“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刘英说。

刘英介绍过敏发病机理(云心怡摄)

过敏的“罪魁祸首”,为什么不能移走它们?

刘英表示,其实真正导致花粉症的并不主要是常见的观赏花卉,而是树、草这些以风为媒介传播花粉的风媒植物。

春季常见的致敏花粉多为木本植物,早春花粉致敏性较强(3月中旬到4月中旬),主要有柳杉、杉木、圆柏、侧柏、杨树、旱柳、榆、白蜡等。晚春花粉致敏性较弱(4月中旬到5月中旬),主要有油松、落叶松、云杉、银杏、枫杨、白桦、法国梧桐等。

秋季致敏花粉以杂草类为主(7月到9月),总体致敏性较强,艾蒿、大籽蒿、黄花蒿、葎草、黎、地麦、豚草等都是重要的秋季过敏原。

清华园内常见致敏花粉(叶小静摄)

柏科植物花粉作为校园春季主要的过敏原,抗原性强、致敏率高、数量大、散播范围广。圆柏正是导致许多师生春季过敏的“罪魁祸首”。

根据学校修缮中心的全校摸排,清华大学校园内集中分布区域共有圆柏七千多棵,其中真正会产生花粉和导致过敏的雄株为三千多棵。

清华圆柏分布图(修缮中心供图)

有时,深受过敏之苦的患者们免不了心生疑惑:为什么不能直接砍伐或移栽校园内致敏的圆柏?

暂且不论树木移植的严格管理规定和复杂审批手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代表、“三山五园区”的一部分(三山即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指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良好的绿化环境也意味着众多柏树的重重包围。

试想,秋季内蒙古草原的蒿草花粉可以乘风上千里来到北京,同在一片天空下、与周边园林仅几街之隔的清华园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而且,大气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移树可以带走花粉,却也可能带来新的问题。圆柏作为重要的常绿树木,大量移除会使冬季校园内小环境湿度下降,进而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子对粉尘的沉降作用减弱。粉尘是诱发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的过敏原之一,伴随干燥而来的浮尘或许比花粉还要棘手——因为它可能意味着常年性而非季节性过敏。

与花粉“斗争”的努力从未停息

从多年前收到“圆柏花粉导致师生过敏”的提案开始,修缮中心园林科就开始积极寻找方法处理校园花粉问题。

通过在柏树分布集中的区域安装高空喷淋设备进行早晚喷淋,以及采用高压水枪对校园主要道路两侧的柏树进行夜间喷洒冲洗等措施,近年来校内柏树花粉飘散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根据多年的有效治理经验,今年3月6日起,园林科已开始实施对花粉密集区域的喷洒冲洗并将持续至4月10日左右,以降低花粉季校内空气中的花粉浓度。

高空喷淋(修缮中心供图)

高压水枪冲洗(修缮中心供图)

净水喷洒冲洗(修缮中心供图)

此外,针对春季杨柳飞絮,园林科早在多年前就开始通过注射药剂控制杨柳树的飞絮形成,从源头上控制过敏原的传播,已降低了校园内70%的飞絮飘散量。

为树木注射防飞絮药剂(修缮中心供图)

借鉴杨柳飞絮的成功经验,园林科正在积极与北京市园林科研院开展科研合作,通过实验研究圆柏的繁殖特性和花粉分布规律,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研制出能够有效抑制圆柏花粉的注射药剂,并从养护管理方式上最大化减少花粉产生。

“即使无力改变整体的大环境,我们也想尽最大努力改善清华校园内的小环境,减轻一些校内师生的过敏季症状。”园林科工作人员潘江琼说。

面对“无法根治”的过敏,

我们只能“束手就擒”吗?

虽然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过敏性鼻炎还不能被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患者的各种症状可以得到长期控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四位一体,防治结合”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防治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

环境控制主要是指避免或减少接触过敏原和各种刺激物。过敏性鼻炎患者通过过敏原筛查确定了特定的过敏原后,就应该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接触相关过敏原。

药物治疗中一线治疗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等)、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片等)、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等)。

其中,针对糖皮质激素类鼻喷雾剂,一些患者听到含有“激素”就会有副作用的担忧。但其实,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和抗水肿作用,可以改善鼻部症状,对眼部症状和合并支气管哮喘等症状也有改善作用。相对于全身应用激素,鼻用激素用药剂量小、全身吸收量少,总体来说比较安全,个别局部不良反应也多为轻度。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简称脱敏治疗。针对患者的过敏原,通过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给药(治疗性疫苗)的方法,让患者对过敏原产生免疫耐受,一般3—6月后见效,总疗程为3-5年。目前常用的过敏原免疫治疗方法有皮下注射法(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含服法(舌下免疫治疗)。

对于常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或者希望避免长期使用药物、希望预防哮喘发病的患者,免疫治疗尤其适用,但由于周期较长,需要有较好的依从性(即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

作为防治中的重要一环,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认识到规范化治疗及预防不仅可以缓解症状、减轻不适,还有利于防止疾病发展,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

自2019年开展义诊以来,清华大学医院已经连续5年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组织了过敏疾病科普宣讲和交流,帮助了越来越多深受过敏困扰的人们。

3月9日晚举行的2023清华大学过敏疾病防治交流会邀请了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医院的多个科室专家,和清华大学医院五官科团队进行线上过敏疾病防治科普和问题答疑。

“今年依旧邀请了好多重量级嘉宾,会议室里大家的各种提问都刷屏了。”小林说,“听完才知道自己对过敏的认识原来还很粗浅。”

日前,清华大学医院发布最新编写的《过敏性鼻炎知识问答》手册。“清华有很多过敏的师生,虽然我们也建了几个过敏交流群,但医生们日常接诊确实没有太多时间一一答复群里的问题。所以我们把过敏性鼻炎的介绍、治疗、防护、鉴别等各类问题进行了详细汇总,希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参考指南,为大家解答实际的困惑。”刘英说。

“我国的变态反应科和过敏性疾病的诊疗还在起步阶段,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过敏,提高预防和治疗的意识,这样也能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信心,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刘英说,“虽然过敏无法根除,但积极应对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症状,不至于让过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如果可以做到避免接触过敏原,那当然是最有效的方法。”

思楷和同学交流抗过敏心得

有人说,过敏是大自然对封闭在水泥森林之中的现代人的“敲打”。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在提醒我们人类不能失去与自然世界的连接。

附:春季花粉过敏小贴士

1

户外活动要关注花粉浓度预报,避开致敏花粉较高的时间及区域。

(从3月1日起,北京市气象台开始对花粉浓度进行观测,3月2日在公众号“花粉监测预报”和小程序“花粉健康宝”可以实时查询花粉浓度信息和花粉预报。)

2

外出佩戴口罩、防风镜等可减少花粉与鼻腔或眼结膜的接触。切忌反复用手揉眼、揉鼻,以免引起继发感染。

3

花粉播散季节,室内空气中花粉也能达到足以引起过敏症状的浓度,因此在室内应紧闭门窗,开窗通风也尽量避开白天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

4

从室外回到室内后及时清洗面部、眼睛、鼻腔等粘有花粉的部位,避免在室外晾晒衣物。

5

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症状加重并产生并发症。对花粉过敏的患者,为减轻花粉季发作时的症状,可以在致敏花粉播散前在医生指导下提前1-2周用药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并根据花粉播散时间以及对症状产生的影响决定具体疗程。

出品|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春苗计划

策划|苑洁 詹萌

采写|詹萌

封面摄影|林希颖

春苗计划logo设计|撖晓雨

鸣谢|校医院 修缮中心

排版|詹萌

来源:清华大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