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如何写日记?民情日记范文_民情_日记_干部

本文目录

  • 一年级孩子如何写日记
  • 民情日记范文

一年级孩子如何写日记

一年级的孩子写日记其实很简单,不要弄复杂,孩子就会喜欢做了。

一、孩子的日记要做到想到什么写什么。

孩子写日记不愿意写,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写。写这里还是写那里,他们并不清楚。这种时候,就是训练孩子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要有任何的犹豫。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孩子写的语句有时候不通顺,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对文字的表达还不熟练,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时,先不要急着让们改来改去,先让他们多写一段时间。有一个轻松真实的体验,在内心里感觉到写日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某个句子可以适当的改一改,某个词语可以适当的改一改,但一次修改的时候不要多,就一个或两个就行。

另外,孩子刚刚写,可能会重复不断地写同样的内容,今天很高兴,明天很高兴,后天还是很高兴……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他才熟悉这种表达方式,当然要使劲地用出来。所以,对于这些写法,我们都不建议修改,等他写上一年半载的时候,再提提意见,换个句子来表达同样的心情。

二、孩子在写日记过程中,要注意思路的连贯性训练。

孩子在写日记过程中,难免会有不会写、写错字甚至写错的情况。这时,我们建议孩子不要停下来,一定要让思维连贯起来,让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思路不要断掉。不会写的字,就写拼音,拼音也不会写,可以画个图形表示;遇到写错字、写错的情况下,也不要去修改,直接往后面去写。

注意,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输出思维的训练,孩子写成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每天都坚持让孩子写,而且还是一直写,持续不断地写。这种方式,是我们切身体验到的非常有效的写作思维训练方法。至于说有错字、写错了、没有写出来的字,下来查字典让孩子找出来,写上去就行了。不仅让孩子的印象深刻,还训练孩子使用工具书自己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写日记,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大量的思维训练,完全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而且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有两个,一是阅读,一是写作,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写日记,意义非常重大。

个人简介:@童教雷鸣,从事教育15年,专注于6-16岁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学习提升,科学分析教育问题,做简单的事,坚持做,欢迎关注!

民情日记范文

民情日记是农村基层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同群众联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干部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  首先,民情日记弥补了工作日志的不足,它不是工作日志的简单罗列,不是事件的堆砌,也不同于个人日记;民情日记来源于日常工作而又超越于日常工作之上,它是在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以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感受和经验为主,结合实际去分析和研究下派工作中的问题,是下派工作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升华,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一篇好的民情日记对下派干部个人的思想和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民情日记直接取材于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和丰富的群众生活,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生活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民情日记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话套话,翻开民情日记,循着下派干部们探索奋斗的思路和足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体现干群关系鱼水情深的生动素材。“灾情查看的感想、引水架电的困惑、脱贫致富的思索、矛盾纠纷的调和……”,在这些反映着下派干部真情实感和良言佳策的民情日记中,无一不凝结着他们对群众的牵挂、对工作的思考…… 其次,民情日记在紧扣下派工作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培养了下派干部积极思索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下派干部的自我约束力。记好民情日记,不但要不间断地完成规定的篇数,更要对所记载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筛选使之得以升华,记民情日记的过程,对下派干部而言,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加压和自我约束的过程。我们对民情日记的要求是:要记一些对工作、对个人的思想进步有积极意义的典型的人和事、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和感想以及对指导农村工作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和方法。这样,就能够达到培养下派干部积极思索、勇于创新的目的。由于在这一过程中,下派干部对自己的所见所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因而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能从不同角度去进行分析,非常有利于问题和矛盾的解决。 再次,民情日记对于研究分析下派干部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以及考核考察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民情日记不但反映了下派干部的工作状况,而且反映了下派干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反映出了一个下派干部是否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是否一心为公、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师开展,各团场党委给机关和连队干部统一印发了“民情日记”,目的是督促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民情调研活动。这是一个深入联系职工群众的好做法,它不仅记录下为民办实事的点点滴滴,诠释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而且还畅通了一条知民情、体民意、解民忧的通道,受到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  但是,一些干部在发挥民情日记的作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认识不到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有的走家入户少,了解民意不够;有的只记反映的问题,不管解决问题;有的已把“民情日记”变成了工作日记或作了他用。  笔者以为: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是为了团连两级干部能更接近基层和职工群众,能更能直接听到和了解民声、民怨,能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就是为了干部走访、记录、汇报、反馈、督办、协办基层和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  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就是为了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把上级的意图传达下去,把基层的意见和民情收集上来,以利上级党委以科学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民情日记”要把功夫下在解民忧上。对于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时解决的就不要拖,当时不能解决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民情日记”反映的基层无法解决的问题,党委要认真办理,排出解决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民情日记”反映的重大、突出问题要有专人负责专项督办,确保落实。  只有将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困难作为开展好“民情日记”活动唯一标准,才能使“民情日记”真正成为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只有做到信息到一线去采集,职工群众的呼声到一线去倾听,问题到一线去发现,干部的工作推进到一线去检验,干群关系才能融洽。只有干部沉下去,民情记上来,调研的效果才能得到体现。只有“民情日记”真正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职工群众才会更加拥护科学发展、主动投身科学发展,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才能有不尽的动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