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来四万八千岁(李白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中为什么是“四万八”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写作背景是怎样的)_千岁_李白_人烟

本文目录

  • 李白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中为什么是“四万八”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寨通人烟的作者是谁

李白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中为什么是“四万八”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的《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开篇就说: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

我们先看一下所谓“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的意思。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又说:

《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其分野:舆鬼、东井。其君上世未闻。

这就是《蜀志》中所说的蜀国(古蜀国)在传说中三皇时代的人皇时期建国,巴蜀两地就同处于所谓九囿(九州)中的一囿。

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撰写的《三皇本纪》记载:

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司马贞主要活动在开元年间,生卒年不详,即使按照某种能够确定他生卒年的说法他比李白年长20余岁,在当时的图书流布传播环境下,不能径直认定李白读到过他的这一著作。但是,按照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的说法:

天皇已下,皆出《河图》及《三五历》也。

李白读过《河图》和《三五历》的可能性却是很大的。

质言之,李白的“尔来四万八千岁”指的是人皇时代的45600年加上到从人皇时代结束一直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秦灭蜀的年份——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时间跨度不是某些说法的从人皇时代结束到李白生活的时代,因为要兼顾李白诗句的后半部分“不与秦塞通人烟”。

至于具体的四万八千岁这个整数,可能存在取整、取成数、同时顾及诗句的音律等各种其他原因。

谈古论金,掰开揉碎历史的人性和技术流呈现给您

欢迎评论互动,感恩点赞关注!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寨通人烟的作者是谁

李白的《蜀道难》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