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京剧的由来
- 2、简短的京剧历史
- 3、能介绍一下京剧的角色和特点
- 4、京剧大师梅兰芳简介
- 5、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京剧的由来
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十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
京剧主要原起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剧,又叫梆子。
京剧是起源于徽班进京后不久的北京,并且吸收了徽剧、汉剧、秦腔、昆曲等多个剧种的特色,而形成的剧种,主要腔调为皮黄腔。京剧的特点:京剧是主要在徽汉两大剧种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腔等多种地方腔调而形成的剧种。
京剧起源于江南地区。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简短的京剧历史
1、从金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昆(曲)弋(阳腔)繁荣到四大徽班进京;从京剧诞生到成为“国粹”走进黄金时代,二百年的京剧史里产生了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大师。
2、被列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国粹——京剧,从形成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经济繁荣,国泰民安,文化艺术相应也得到了发展。
3、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
4、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5、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能介绍一下京剧的角色和特点
1、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1.生行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2.旦行简称“旦”。
2、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3、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生平简历 梅兰芳1894年出生在北平,他之所以后期能成为京剧大师,也是因为他出生于京剧世家,在年仅十岁的时候,就在北京广和楼首次登台演出《天仙配》,1908年创立了喜连成班,1913年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到上海演出。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 [1] ,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 (公元1894—1961 年),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梅兰芳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
梅兰芳个人资料简介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男,京剧大师,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
梅兰芳的简介是: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
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1、中国戏曲历经八百余年,传承悠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金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昆(曲)弋(阳腔)繁荣到四大徽班进京。
2、总之,在京剧形成以前,大约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在北京流行的规模较大的戏曲剧种,除在当时剧坛占主导地位的昆曲外,还有京腔、秦腔、徽调、汉调以及规模较小的柳枝腔、罗罗腔等地方戏曲。
3、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十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