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上「小学」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四)_学生_教师_班主任

第 1 页 共 31 页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

23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

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对于“课程”的定义主要是指功课及其进程,这与今天人们对课程的理

解基本相似。

A.曾国藩

B.孔子

C.朱熹

D.王夫之

2.1912 年,( )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表达了作为“教育方针”的

“五育并举”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

展开全文

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

A.梁漱溟

B.蔡元培

C.陶行知

D.叶圣陶

3.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

( )的指导作用。

A.全程性

B.诊断性

C.导向性

D.激励性

4.临近上课,大毛和小周突然打了起来,引起了班上同学的围观。刚进教室

第 2 页 共 31 页

的戚老师见状,并没有立即问原因,而是让两个人坐回座位,冷静下,好好上完

课。下课之后再去老师办公室解释大家的原因。戚老师的处理方式属于( )。

A.有效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冷处理原则

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6.在教育调查研究中,通过与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来获取资料的调查研

究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访谈调查

C.个案调查

D.调查表法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常见体征的是( )。

A.不适

B.呼吸困难

C.咳嗽

D.便秘

8.( )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

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知识学习

D.技能学习

9.浩浩给妹妹说:“从外面回到宿舍,总是能闻到浓郁的脚臭味,但是在宿

第 3 页 共 31 页

舍呆久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浩浩的话说明在宿舍呆久的男生出现了( )。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效

D.联觉

10.教师指导学生在修改错题时,要用红色的笔修改,这是为了引起学生

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注意的起伏

D.有意后注意

11.当学习者意识到她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

落或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

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12.关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彼此之间不存在主次联系

B.必修课程比选修课程重要

C.具有相对独立性

D.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13.推行 STEAM、创客教育、研学旅行等课程,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

会,在真实、多元、跨学科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学习。这些课程更突显( )。

A.综合性和实践性

B.理论性和系统性

C.均衡性和科学性

D.学科性和选择性

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第 4 页 共 31 页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5.高老师在教《静夜思》一课时,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诗人李白通过这

首诗想表达怎样的情感。高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读书指导法

16.李老师担任两个班的英语老师,由于两个班的英语基础不同,李老师总

会设计两种上课模式。这属于备课中的( )。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设计教法

D.制定目标

17.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培养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学唱了阎维文的《母亲》,

激发了同学们对母亲的爱和孝顺。这集中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哪些规律?( )

A.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8.王老师在设计《张骞通西域》一课时,通过投影的方式展示了当时匈奴

骑兵南下,威胁到西汉都城的安全,汉武帝为了与大月氏建交,派张骞出使西域,

在城门告别的情境作为导入。王老师在设计教案时采用了( )的方式。

A.故事导入

B.审题导入

C.问题导入

D.直接导入

第 5 页 共 31 页

19.刘老师为了激励学生们学习,让同学们确立了“赶超目标”,并根据考

试进步的名次多少,评出班级的十名“进步之星”,这种评价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外部评价

20.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这说明该测

验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简述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22.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23.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 6 页 共 31 页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一位有 30 年教龄的历史教师张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

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2023年视导员都来听课。张老师的课讲得非常

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听课时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

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

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张老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

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

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张老师回答道:“这节课,我准备了

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

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 15 分钟。”

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评析这位历史老师的教学行为。(10 分)

(2)假如你是一位新老师,你怎样才能成为像张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10 分)

第 7 页 共 31 页

25.材料: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聊到学生问题层出不穷时感叹道:“班主任每天就像消防

员一样到处救火,费时费力还不见效,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头啊。”朋友真诚的

跟我说:“你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问题时,或许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而是你跟问

题的联系了,问题产生了,成了既定事实,无论你是说还是打,都改变不了事实,

能做的就是分析思考:‘你以及你的学生可以从这些问题中获得哪些成长的养料

呢?’”

我听了这些话就好比黑灯瞎火中突然看见一盏明灯心里一下子就亮堂了。有

了这样的思维模式,我的行为模式也就改变了。学生搞出问题后,首先我会迅速

让自己冷静下来,既然已成事实,我要做的就是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然后,我还会进一步问自己,这是问题吗?究竟是学生的行为没有达到我

的预期而让我觉得这是个问题,还是相关的评价标准有问题,从而错评了学生

的行为?

问题:

(1)谈谈你对小学生班主任角色的认识?(8 分)

(2)假如你是一名小学生班主任,应该如何创新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12 分)

第 8 页 共 31 页

四、教学设计(共 40 分)

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小题计分。考生可按照所

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题为中文与社会,27 题为数学与科学,28 题为英

语,29 题为音乐,30 题为体育,31 题为美术。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

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答。

赵州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xiáo)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

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

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

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

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 在

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

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

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

了一样。

赵州桥体现了古代劳动网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本文被选入部编版三年级教材,请分析编者意图。(15 分)

(2)请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为本文设立教学目标。(13 分)

(3)为本课设计一个导入方法,并说明理由。(12 分)

第 9 页 共 31 页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10 分)

(2)如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和新授环节,并简明说明

理由。(20 分)

第 10 页 共 31 页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理念。(10 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 分)

第 11 页 共 31 页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 分)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准确掌握合唱的演唱形式”环节并说明

理由。(20 分)

第 12 页 共 31 页

30.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站在离球台 40 厘米左右的位置,击球前引拍呈半横状。当球弹

起,前臂和手腕向前上方挥动,并配合内旋转腕动作使球拍前倾,在上升期击

球的中上部。球拍触球时拇指压拍,同时加快手腕内旋速度,使球拍沿球体弧

线挥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正手快攻”的教学重点、难点。(10 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等。(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20 分)

第 13 页 共 31 页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第 14 页 共 31 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中,写意画与工笔画的区别是什么?(10 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以上内容,请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为本课设计一个合适的导入并说明理由。(10 分)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 分)

第 15 页 共 31 页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23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四)

参考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一词的由来。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

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这里的

“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C 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

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B 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是

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是一切教育工作

的出发点和归宿。A 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包括

教育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和冷处理性原则。其中,

冷处理原则是指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果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那

么处理事件就会顺利得多。对于有些突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

而应冷静地观察,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后再去处理。但是“冷处理”不是不

处理,也不是拖到不能再拖时再处理,而是先进行正常的活动,等活动结束后再

处理。题干中,戚老师面对同学打架,并没有立即问原因,而是让两人先冷静,

下课后再去处理问题。因此,戚老师的处理方式属于冷处理原则。D 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

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教育对

象是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这就要求,教师的劳动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讲科学

性,同时还要讲艺术性,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育工作是对人的改

第 16 页 共 31 页

造与塑造的统一。B 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调查的类型。访谈调查又称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

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题干中,通过与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来获取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是访谈调查。

B 项正确。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生常见疾病。A、B、C 三项:均属于感染新型冠状病

毒后的常见体征。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

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题干中的描述属于接受学习。B 项正

确。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有包括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其中,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

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男生在宿

舍呆久了会闻不到宿舍的脚臭味,这说明他们出现了嗅觉上的适应,这属于感觉

适应。B 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无意注意的理解。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

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其产生的条件

包括:(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

之间显著的对比联系;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④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

条件即人当时的需要。题干中,教师用红色的笔修改错题,说明刺激物之间的强

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显著,这可以引起学生的无

意注意。B 项正确。

11.【答案】B

第 17 页 共 31 页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

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

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题干中,学生重读段落或放慢速度,采取

了补救措施,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B 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将课

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地方、地方或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学

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的基础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依

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

异而开发的课程。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体现对学生基本的要求。

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二者对学生的

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等重要。B 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选

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具有的特性。综合性是指课程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

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

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

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

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干中,①创客教育来源于创客运动。创客运动

可以理解为“互联网+DIY”,指人人都可以像科学家、发明家一样,利用身边的

一切资源(如软件、硬件、材料、专家、同伴等),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并

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分享给全世界。②STEM 教育,即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s),是一种“后设学科”,

基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形成一个整体。③研学旅行是由学

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

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

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所以,

STEAM、 创客教育、研学旅行等课程更突显综合性和实践性。A 项正确。

第 18 页 共 31 页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

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题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

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 项正确。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

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其中,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

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题干中,高老师让学

生各抒己见,这属于讨论法。B 项正确。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

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其中,备课上课

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备课主要包括(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

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设计教法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

识传授给学生。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确定课的类型与每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

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相应地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学生在

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等。题干中,李老师担任两个班的英语老师,由于

两个班的英语基础不同,李老师总会设计两种上课模式。这属于设计教法。C 项

正确。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

的教育性规律)要求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

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题干中“爱国”

“孝顺”都是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属于教学的同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D 项正确。

18.【答案】A

第 19 页 共 31 页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导入设计。故事导入是指教师通过讲述与教学

内容有关的故事,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导入方法。题干中,王老师通过投影呈现的

是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故事,说明王老师使用了故事导入的方式。A 项正确。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根据评价所参照标准的不同,教学

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中,相对性评价又称为

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

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确

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们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题干中,让同学们确

立了“赶超目标”,并根据考试进步的名次多少,评出班级的十名“进步之星”,

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因

此,属于相对性评价。A 项正确。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区分度的理解。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指标主要有信度、

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其中,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

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题干中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

能得低分,体现了区分度。C 项正确。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确立课题

(2)查阅文献

(3)拟订行动计划

(4)实施行动

(5)总结反思

(6)评价效果

22.【参考答案】

(1)从思想上重视家访。

(2)做好家访前的准备。

(3)精心选择家访时机。

第 20 页 共 31 页

(4)要讲究和家长谈话的策略。

(5)要及时做好记录和总结。

23.【参考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这位经验丰富的历史老师的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值得每一位

老师学习。

①张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坚持了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

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同时,张老师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材料中,邻校的教师请

教张老师时评价说,张老师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学生身上。这说明张老师关

心关爱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②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理念。教师不仅

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张老师用毕生的时间来备课,但

是整节课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 15 分钟,这说明张老师能够将自己的知识灵

活运用到学生身上。张老师从教 30 年,用自己的心血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成

长。

③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包括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其中知识素养包括本体性知识、条性知识

等,能力素养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材料中,张

老师能够让同行忘记记笔记、挑毛病,说明他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非常丰

富,并且张老师上课时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很强。

④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关爱学生、终身学习。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终身

学习是教师不竭发展的动力。材料中,张老师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给了学生,体

现了关爱学生;张老师任教 30 年,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活到老学到老,体现

了终身学习。

第 21 页 共 31 页

(2)作为一个新老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我。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新老师应当多去听优秀教师或者老教师的课,

或者可以从网上搜集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

②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5~20 分钟)

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

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③进行专门训练。新教师若要得到成长,就要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其中的关键程

序如下:每天进行事发,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布置家庭

作业,每周、每月都进行事发。

④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

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

25.【参考答案】

(1)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

等工作的教师。小学班主任角色包括:

①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组织建设负有专门的责

任。

②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要长

身体、长知识、增长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需要班主任专门指导,使他们在德、

智、体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③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使各位教师互相配

合、步调一致,统一教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

④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正是按照地方的教育目的、教

育政策以及学校的教育要求来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在沟通学校、家庭、社

会教育力量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⑤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学校一般

是通过班级来开展教学、教育工作的。因此,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

位和作用,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办好学校的骨干力量。

总之,小学班主任在学校中担任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和效

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正确认识。小学班主任只

第 22 页 共 31 页

有树立起正确的角色意识,才能全力地投入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

(2)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班主任是学生全

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导师和领路人。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

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假如我是一名小学生班主任,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班主

任工作: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与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使用观察

法、谈话法、调查访问等多种方法准确、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特征与班级状况,从

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评价;

②组织与培养班集体。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可以在了解班级情况

的基础上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明确集体纪律,营造良好班风;

③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并组织班会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与课外活动是班主任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与课外活

动丰富学生生活,提升学生品行;

④协调各种教育影响。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时应坚持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协调任课教师、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⑤进行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

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班主任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分

层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⑥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发展水平上提前做好规划,并

在一个完整的工作时间段内对班级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的、恰如其分的总结;

⑦开展个别教育工作。个别教育工作是针对不同学生,包括优等生、中等生

和后进生的教育。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班主任应针对其自身需求提出

不同要求,从而引导学生发展、进步;

⑧不断反思与总结。反思是班主任不断成长、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班主任可以通过反思班级活动,使自身素质得到提升、教育效果得以加强,使以

后的活动得以优化。

综上所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工作中只有

讲究科学、创新、艺术,与时俱进,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见实效,真正促进学生的

全面健康成长。

第 23 页 共 31 页

四、教学设计

26.【参考答案】

(1)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介绍了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赵州桥不

仅雄伟而且坚固、美观,小哥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通过学习课文,能

够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感受古代劳动网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并且掌握文中出现的数字表达的方法。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拱”“济”等几个字,会写“赵”“省”等几个字,

会读“设计”“智慧”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品析重点段落及语句,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

学习数字表达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小哥表达的对赵州桥的赞美之情,感受古代劳动

网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导入方法:开课之初,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

桥啊?都见过什么样的桥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闻。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并适时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和大家的见闻非常相像,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作者要介绍的

赵州桥是什么样子的。”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理由: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

堂的积极性;同时,热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距离,营

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27.【参考答案】

(1)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

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因此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运算能力:

第一、在学生的态度上,首先要强调态度上要让学生重视数学运算。

第二、要抓住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即运算的正确、灵活、合理和简洁。首先保

证运算的正确,然后在反复操练、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要形成运算技能,还

要引发对“怎样算”“怎样算的好”“为什么这样算”等一系列的思考。

第 24 页 共 31 页

第三、运算能力的形成要遵循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的原则。运算能力需要经

过多次反复训练,螺旋上升逐步形成。

第四、在学生运算过程中,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有直接联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理解运算的性质和公式,以提高他们进行推理的能力。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法交换律,掌握加法交换律的运算方法,会用个性化

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能将加法交换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探索理解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抽象概括的意识,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

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3)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视频。接着引导学生认真

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回答看到的信

息。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得出的回答,再次提出启发式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

行了多少千米?从而引入本节课新课——加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提高

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初步感知,以旧引新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这一道题该怎样列式?有几种不同的列式?观察:这两

个算式有什么联系?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目标问题四人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交流,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交流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

生互评或学生自评。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探究出结论或预设:40+56=96,56+40=96。

环节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抛出问题:你还能在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你会发现

第 25 页 共 31 页

有什么规律呢?给予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思考抢答或自主探究再回答,教师针

对学生的回答结果作相应评价或选择学生自评或互评。

学生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回答出:23+34=34+23;45+43=43+45,也就

是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结果相同。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

换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活动:学生有的展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有的用△+☆=☆+△,有

的用字母表示 a+b=b+a。

环节三: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教师梳理和总结本就新课的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

运用;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层层提问,利用提问法和引导法引导学生进行问

题的思考并进一步的讨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和自主

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语言表

达和信息共享意识,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性作

用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

28.【参考答案】

(1)基本设计理念:

①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②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性。

③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④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⑤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⑥丰富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单词“nurse, policeman, teacher, worker”,

并学习句型“-What does ... do? -He/ She is a ...”。

②技能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并且能够对本节课的核心话题进行交流。

第 26 页 共 31 页

③情感目标: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未来的工作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英语。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n read and recognize the phrases such as “nurse, policeman,

teacher, worker”, and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does ... do?

-He/ She is a ...”.

Ability aims:

①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through

activities. ②Students can use new phrases and sentences to ask about others’ jobs.

Emotional aims:

①Students can imagine their future jobs. ②Students can cooperate with others in learning English. (3)热身和导入:

热身:全班同学一起唱一首“Ten Little Indians”来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导入:教师呈现不同职业的工作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邀请他们就

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描述分享,随后教师给出相应的反馈,进而引出新课话题。

设计意图:视频的呈现形式,形象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

时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话题。

新授:

1.生词教授

教师通过展现职业的图片,介绍新单词的含义、发音和拼写。随后引导学生进行

认读和拼写。例如:OK, everyone, please look at me. I will show you a

picture..., you should watch it carefully, and tell me what it is. Now,

let's start!”之后,老师会介绍新单词“nurse”,并带领学生大声朗读。以

同样的方式,老师将教剩下的新单词:policeman, teacher, worker。

2.句型教授

教师展示课本中的图片,首先让学生图片进行描述。随后,老师讲解关键句式

“-What does ... do? -He/ She is a ...”,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第 27 页 共 31 页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有效地呈现和教授新知,教学活

动严格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Warming up and lead in:

After greeting students, the whole class will sing a song named “Ten

Little Indians” to activate class atmosphere. Then the teacher will show

a video of different jobs and ask one question: “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video? ” Then invite some volunteers to share their answers. After that,

the teacher will give corresponding comments on students' answers and show

the topic of this lesson.

(Purpose: Videos, with vivid and interesting images, can draw the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class activities and then the teacher can

naturally lead to the topic of the class.)

Presentation:

1. New words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some pictures, the teacher will present the meaning,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of these new words. For example:

T: “OK, everyone, please look at me. I will show you a picture, you

should watch it carefully, and tell me what it is. Now, let's start!”

After that, the teacher will introduce the new word “nurse” and lead

students to read it loudly. Students need to show their fingers to write

the new word in the air. In the same way, the teacher will teach the rest

new words: policeman, teacher, worker.

2. Key sentence teaching

Showing the pictures in the book, let students describe the pictures

firstly. Then the teacher will introduce the key sentence “-What does ...

do? -He/ She is a ...” and explain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it.

(Purpose: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the new knowledge is effectively

introduced. The basic teaching principles are firmly followed and

students are the real center of learning.)

第 28 页 共 31 页

29.【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这是一首国外歌曲,歌曲采用 F 大调、3/4 拍,是一首合唱的歌曲。音乐情

绪优美抒情,表达了美好的童真童趣。

从节奏上看,歌曲多使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较为规整、律动性强,同时

特使用了附点节奏,音乐形象较为鲜明、跳跃,充满活力;歌曲出现了多次五、

六度以上的音程跳跃,塑造了活泼、阳光的音乐形象。

(2)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国外民歌的音乐风格,体会美好的

童真童趣,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听结合法、创设情境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

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演唱五度、六度音程的音准,准确表达出作品

的强弱标记以及合理换气,能够完整演唱歌曲。

(3)“准确掌握合唱的演唱形式”环节:

环节一:

教师引导学生用 la 哼唱歌曲旋律,请同学们自主发现问题,并逐一解决。

学生自由回答,引出合唱的演唱形式问题。

环节二:

针对该问题,设置出如下练习并予以解决。

(1)请同学们通过多媒体课件,观摩该歌曲合唱的演出视频,明确合唱的

概念,引导同学们自由学唱第一声部主旋律,教师指导并纠错。

如:附点节奏问题,通过节奏练习突破难点;

六度旋律问题,师生共同模唱解决问题。

(2)教师为同学们弹琴,请同学们跟随琴声,共同演唱第一声部主旋律。

(3)请同学们加歌词完整表现第一声部,教师提示唱出热爱生活的感情。

(4)教师弹唱第一声部,请同学们数准节拍,在教师手势的提示下进入歌

曲,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二声部合唱,发现配合问题并解决。

环节三:

第 29 页 共 31 页

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合唱知识,分为男、女生两组合作演唱歌曲,教师给予

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其原因在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中明确提出了教学中应当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

好为动力”以及“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以上环节可以引

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寓教于乐、循序渐进的掌握合唱问题。

30.【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持拍手以前臂快速内收发力,配合手腕内转沿球体弧线挥动。

②难点:在球的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乒乓球正手快攻的技术动作名称及动作方法,

并且在比赛或游戏中运用这一技术动作。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示范、游戏、竞赛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

作,发展上下肢及腰部力量,提高学生身体的快速反应能力及身体的灵活性和协

调性。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运动过程中体验乒乓球的乐趣,培养机智果敢、

沉着冷静的良好品质。

(3)易犯错误纠正方法及理由

易犯错误一:正手攻球时,动作有停顿。

纠正方法:反复做连续挥拍动作练习。

理由:动作停顿会导致发力不顺畅,攻击性下降,通过连续不断的挥拍练习

可以解决动作停顿的问题。

易犯错误二:上臂与身体夹角过小。

纠正方法:提示学生放松肩部,加大上臂与身体的距离。

理由:上臂与身体夹角小会造成摆动幅度下,力量小,通过放松肩部加大上

臂与身体之前的距离能够增加摆幅,加大力量。

易犯错误三:击球时,手臂与身体配合不协调。

纠正方法:反复做连续挥拍、快速移动步伐的练习,强调及时调整身体重心

第 30 页 共 31 页

理由:学生刚刚开始练习,各部位配合不协调导致错误动作的出现,通过反

复练习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31.【参考答案】

(1)写意画运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而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需要使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

写意画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的不雅。工笔

画做工精美,用笔工整,作画步骤清晰。而写意画比较注重用笔,在笔法的运用

上,较丰富一些。比较注重“写”的痕迹,更注重意境。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趣味;掌握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表现花鸟画方法,并能动手创作一幅花鸟画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提高造型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造型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

学习的持久兴趣。

(3)新授环节:

①直观导入

为学生呈现关于鸟语画香的图片、视频。教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

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春天美景的十品。(展示图片或视频后询问)在观看视频

是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了树、花、草、小鸟和小溪,听到

了鸟的叫声。你们想不想画一幅表现鸟语花香的作品呢?今天让我进入《鸟语花

香》这一课。

【设计理由】利用直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与主题产生关

联性,为接下来的新授环节奠定基础。

环节一:直观感知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著名画家潘天寿的《花卉小品》作品图片。介绍中国花鸟

画的基本概念

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是否见过关于表现花鸟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提问:说

说你的感受?

设计理由:本环节运用直观感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观察生活,让学生对本

第 31 页 共 31 页

节课的新知有一个初步认识。

环节二:分析示范

①通过提问、讨论、游戏分析教材中现代画家王雪涛的作品《牡丹》和吴湖

帆的作品《五彩结同心》,提问:画家表现花鸟题材的笔墨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用笔要中锋、侧缝相结合来表现线条的快慢、顿挫

和转折;墨的表现要注意干湿浓淡变化,墨分五色,不同的墨色表现不同的物体。

②(学生尝试动手),教师进行制作方法的技法或者步骤的示范讲解。

步骤:1.笔头蘸清水;2.笔尖蘸浓墨;3.在宣纸上涂抹。

设计理由:

本环节教师运用分析示范,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讨论、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

生思考与情绪,将其带入学习情境。让学员对水墨表现花鸟题材有更深入的认识。

老师的示范能带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全方位来体验鸟语花香创作乐趣,并且能够

清晰的看见制作的过程,为学生自己动手打下基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