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老师发作文本时,就很期待看到自己得了多少分,如果比上次高一点就很高兴,哪怕是多一分;当语文考卷发下来时,先是关心总分,再就是作文分,祈祷没写偏题,希望不要得低分。
那时,谁都不希望看到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分数忽高忽低,起伏很小,但总是不高;二是分数还不错,但达不到预期,比如初中时总上不了40分,高中时老达不到50分;三就是得了低分。
今天单说得低分的一些情况。
书写对作文当然很重要,书写差就会影响得分。
好的书写对老师来说有时就是一场视觉盛宴,反之,可能就是一场视觉灾难。记得有次网上阅卷时,老师们做过一个实验,就是让一个写字很好看的学生把一篇字写得很乱、得分很低的作文重新誊写了一遍,然后再把这篇作文投入到阅卷池里,结果作文分高了不少。
这篇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每一个字都工工整整,整体上也很美观。
展开全文
这篇大多数字都不端正,笔画都牵着扯着,整个看起来乱糟糟的,老师忍不住写了两个字“字啊”,意思是希望学生认真点写,有意思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批语后写了“很好”二字,而这两个字就很好看,这说明学生是可以写好的。
像这种有凑字数嫌疑的作文,容易被低分“青睐”。
网络用语非必要最好不要出现在作文里。
前几天,一篇小学生作文《帮助乞丐》火了。语文老师发现学生作文用了“栓Q”一词,老师很诧异,觉得网络对孩子影响挺大,还特意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教育。很多网友认为作文中不应该出现这类词句。
像“心巴”“干饭”“玩得花”“美惨了”等词语出现在作文中,就显得特别突兀,也会让人产生说不出来的不适感。老师不会给那些不能规范使用语言的作文打高分,也有可能打低分。
当然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使用网络用语。作文本身就是在讨论“如何规范使用语言”的时候可以用,像“老师让我们别再把‘大肠包小肠’‘yyds’等之类的网络用语写在作文中”就可以,这里的某个词语是代指大多数网络用语的,没有实际意义。
有的题材可能也会导致作文得低分。
据说上面这篇《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篇高考零分作文。文章有很多优点,思路清晰,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只是题材过于“特别”。
一个学生把初中的最后一次模考作文直接变成了表白文,老师毫不犹豫打了零分。
在作文中玩梗也不太好。
一篇英语作文要求写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一个人或者一句话,一个学生带着玩梗性质竟然写了一位电影人物,老师直接给了零分。
下面这篇《我逐渐地奥利给》可以说触碰了作文的多条“红线”。
一是字迹潦草,其实从第三段中的“我帮你”三个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字体还是不错的;二是文章堆了很多网络用语,像“么么哒“奥利给”等,语言过于口语化,混淆了口语和书面语的界线;三是玩梗明星,“我是蔡徐坤,喜欢唱跳、篮球……”,就显得特别不严肃,也不够尊重人;四是重复某句话来凑字数,像“你帮我,我帮你,你不帮我,我不帮你”。
当然从内容本身来看,本文也不合格,没有明确的中心,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老师连1分都不想给,果断地给出了一个大大的零分。
作文得低分的原因还有审题不正确、没把握好时间等。
这种情况的产生有时与学生对应试作文的认知有关,有时与态度有关。事实上是,得高分可能不那么容易,但避免低分还是很简单的。有的学生意识到了书写的重要性后,就能很快写好;弄清楚了哪些题材难得写好后,就会选择更适合写进作文的题材;知道哪些话不能出现在作文里后,就能迅速避免;掌握了“整体把握材料”“找关键词”等审题技巧后,就不会再偏题了……
其实平时作文得几次低分没什么的,就像平时考试失利几次没什么一样,只要我们吸取教训,就一定可以越来越好。
今日话题:很多老师不希望学生把自己的“爱豆”写进作文,你觉得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