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写“xx曾说”,这样引用金句让文章不落俗套_名言_句式_解释

别再写“xx曾说”,这样引用金句让文章不落俗套

在写文章时,引用名人名言虽然能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但通篇都是“xxx曾说”,显得因循守旧,怎么引用才能不落俗套?今天这篇文章总结出名言引用的独特写法,学了这些引用手法,让名言素材更上一层楼。

方式一

木心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就是前程万里。”定夺之间,始悟其意蕴之深。

——《以勤奋为翼,唱响云巅》

#解释

先抛出名言,再以“定夺之间,始悟其意蕴之深”为衔接,自然引出下文对该名言的阐释,过渡流畅,又能增添文采。

方式二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鲁迅一句警世箴言,如平地惊雷,掷地有声。

#解释

将名言出处融入句式之中,不落俗套。运用比喻手法,将名言喻为“平地惊雷”,突显该句子的思想性。

展开全文

方式三

“达理故乐天而不竞,内充故退逊而不矜。” 细细品之,方知其言非虚。

#解释

以“细细品之,方知其言非虚 ” 点明作者对名言的态度,再自然生发出围绕该名言的思考,逻辑严密。

方式四

鲁迅早有“如果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之 呐喊,梁任公也曾发出“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之 号召。

——《青春的底色是爱国》

#解释

运用 “人物+名言+动词”的句式,形成对偶,论证有力;跳出俗套,用法新颖。

方式五

可曾记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 谆谆教诲,可曾记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 满怀希冀,可曾记否“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 字字箴言……

——《国之强健路,吾辈当自强》

#解释

“可曾记否+名言+名词”的句式运用反问,情感强烈,感染力强,三个相同句式形成并列排比,强调之余,也表现作者积累之深厚。

方式六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周总理的声音清晰而坚定,越过时间长河,指明发展方向。

——《心燃炽热赴浪潮,剑破沉疴向复兴》

#解释

着眼时间跨度,“声音清晰而坚定”贯通古今,历史感跃然纸上。

方式七

《华夏说》中有“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的 鼓励;唐寅曾留下提醒后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的 箴言。

——《充盈希望,求索不断,与理想撞个满怀》

#解释

运用 “著作+名言+名词,人物+名言+名词”的句式,语言生动多变,别出心裁。

方式八

傅庚生先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 抛问:“后生学者,文与心道契否?”

《轻嗅文骨的芬芳》

#解释

点出人物与其著作,名言来源清晰,说服力强; 一改“xxx曾说”的句式,运用“抛问”进行衔接,令人眼前一亮。

方式九

“中华其睡狮乎?闻之当勃然兴;中华其病象乎?闻之当霍然起。盖青年者,国家之魄。” 每当读起李大钊这句号召,心潮澎湃,思如潮汐。

#解释

“心潮澎湃,思如潮汐”一句 情感饱满,配合上文讲述家国情怀主题的名言,真挚动人,充满感染力。

方式十

不妨听听流传千古不朽的金玉良言:“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解释

适用于文末讨论“怎么做”的部分, 以金句提出建议,循循善诱,说服力强。

示例

示例一

可曾记文天祥“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的一腔赤诚,可曾记陈子昂“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雄心壮志,可曾记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视死如归……他们的声音穿过历史长河,至今仍久久回荡。

示例二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青春的乐章,在踔厉奋发中奏响。陆机早有“时无重至,华不再阳”之呼吁,林宽也曾写下“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之 号召。每每读起《少年中国说》,你是否心潮澎湃,思如潮汐?那么,不妨 循着李大钊百年前朝气蓬勃的呼唤,在新时代再次坚定地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来源:作文纸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