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上山采药发现神秘洞穴,洞内金光闪闪,怀疑为传说中吴三桂的藏宝洞_衡山_山洞_专家

谈到中国历史上的反派人物,吴三桂可谓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山海关”作为吴三桂汉奸人生的起点,他在这里“冲冠一怒为红颜”,一直是后人演绎和评说的焦点。纵观吴三桂的一生,可为传奇,但最让人好奇的还是吴三桂身后的宝藏,作为曾经权倾天下的藩王,吴三桂一生收藏的珍宝自然不少,然而这些财宝在其被抄家时却神秘消失,不见踪迹。那么,吴三桂的财宝究竟藏在了哪里?

“混沌开时乾坤奠,上浮下凝天地见,自有天地有此岩,岩间宝物宁清炫”这是流传在衡山一带关于宝藏的藏宝诗。当地史料记载,在衡山有一个山崖,山崖下有一个神秘的洞穴,就在洞穴的最深处,堆满了珍宝,但这笔财宝却始终没有人能够找到,直到有一天,考古人员在衡山一带发现了一种特殊铜币“利用通宝”。利用通宝流通的时间不长,它的铸造者正是吴三桂。吴三桂出生于将门世家,从小习武,善于骑射。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兴明讨虏”,起兵造反,开始发行利用通宝,激活经济,稳定人心。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山一带正式登基称帝,但仅仅五个月,叛军就被清政府剿灭。吴三桂众多的金银军饷也随之散落衡山一带。而今在衡山发现了利用通宝,吴三桂的神秘财宝会不会就隐藏在衡山的某个地方?为了揭开这一谜题,专家来到衡阳市展开调查。

衡山又名南岳、南山,是中国五岳之一,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深秋时节的衡山云雾缭绕,专家找到一户当地的居民询问情况。据一位杨姓村民介绍,30年前他的父亲上山采药时发现了隐蔽的山洞,洞内幽邃曲折,岔路也非常多,在一个支洞的最深处,不时闪着金光。看到眼前的景象,村民欣喜不已,难道这里就是传说中吴三桂藏宝的地方?于是他赶忙回到家中,决定第二天带着工具来。但没想到的是,当他再次进入山洞,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闪着金光的支洞了。30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杨先生还是一个孩子,对于父亲所说的神秘山洞的具体位置早已模糊不清。这个让人好奇的山洞究竟在哪里呢?横山绵延72峰800多里,其中祝融峰海拔1300.2米,是南岳衡山72峰的主峰。

展开全文

从古至今登临祝融峰都是征服山岳的标志,当年再次称帝的吴三桂也曾到祝融峰上举行封禅典礼。因此,专家决定到祝融峰上探查一下。在快要到达峰顶时,山坡上出现了很多长满苔藓的岩石,这些花岗岩风化严重,这也说明,在这一代可能会出现因为风化作用而形成的洞穴。很快专家就发现了一座巨型花岗岩组成的洞穴,祝融殿就耸立在这座巨石之上。根据目前的岩石证据推断,祝融峰是由这种粗粒花岗岩构成的。花岗岩由地下岩浆喷出和侵入冷却结晶,以及花岗岩的变质等形成。由于本身存在很多裂缝,如果遇到山崩地震,岩石就会顺着裂缝坍塌坠落,无数的石块堆叠在一起,就会形成洞穴。倘若祝融峰真的有一座隐藏财宝的巨大洞穴,那么它最有可能出现在山间峡谷中。随后专家沿着祝融峰的山脊一路奔发,没过多久果然在两座山峰之间发现了一条峡谷。峡谷的两边是高达上百米的花岗岩绝壁,峡谷的地面上遍布花岗岩碎石块。经过仔细探查,专家发现峡谷中存在着很多形态万千的岩洞,但这些岩洞都比较小,最大的岩洞长度也不过十几米,根本不能够隐藏所谓的珍宝,那么在当地流传的神秘山洞到底在哪里呢?

在衡东县洣水河边有一个清朝初期形成的古镇——吴集古镇。据《衡山县志》记载,吴集市后广袤五里,当年吴三桂进攻衡阳时,发现此地前后左右有形态各异的群山相簇,地势陡峻、易守难攻,因此吴山桂也将这里作为集兵之处,吴集镇也因此得名。种种和吴三桂相关的历史信息出现在这里,那么吴三桂的藏宝洞会不会就在附近呢?于是,专家决定沿着洣水河进行搜查,船舶在河上缓慢行进,人们生怕错过些什么。这时专家发现面前的山形地貌逐渐发生了变化,在一片丘陵中,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引起了专家注意,人们推断这个山峰应该是灰岩地貌,这座山峰名叫金觉峰。

金觉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位于湖南省衡东县城洣水镇东部。据山下村民透露,金觉峰上面有很多幽深的山洞,这些山洞都达800米深。在衡东县的集市上,有一位老农在叫卖着一种螃蟹,这种螃蟹十分特殊,是从金觉峰的一条溪流中抓来的,学名叫做长江华溪蟹。它分布在整个长江水系及其支流的山溪中。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那时已经入初冬了,溪蟹应该爬进洞穴开始冬眠。然而,金觉峰溪流里却布满了活跃的螃蟹,专家怀疑是水质的原因。在对水质进行初步检测后发现,这里的水质非常好,适宜各种水生动物生存,并且这里的水温达到了15.3摄氏度。同一时期的普通溪流水温在7-8摄氏度之间,但这里的水温却比其他地方高出将近一倍,专家认为这条溪流应该是从溶洞中流出来的。山洞中的四季温度相对恒定,因此溪水能够保持冬暖夏凉的特性,这也是溪蟹活跃的原因。于是专家决定沿着溪流逆流而上,可能就会找到所谓的藏宝洞。

经过艰难跋涉,人们在一处隐秘的山坳里发现了一个黑乎乎的洞口,考察队随即向洞内进军。洞穴内的道路纵横交错,有宽有窄,在行进了几十米后来到了一个洞厅,一根根石笋出现在大家面前,条条石柱浑然天成,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自然现象。专家在洞壁上发现了一个黑色图案,近距离观察更像一个人为书写的汉字,一位学者猜测这可能是一个“金”字。文字的出现让专家感到意外,在幽深的洞穴内,这个奇怪的符号究竟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留下的?如果是人为留下的,那么是谁写下的文字?这个金字又意味着什么?

考察队继续向洞内前行,在行走几十米后,洞穴的顶部又出现了三个字“题诗处”,在这三个字后面的石壁上写着一首诗,这些文字墨迹已经进入到岩石内部。诗的落款是光绪23年,这让专家感到震惊,光绪23年的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并且保留到现在呢?经统计,洞穴内共有1666个完整文字,除了大部分诗文落款是清朝外,还有一首诗的署名是唐朝诗人张乔。山洞里常年阴暗潮湿,这些文字要保留下来绝非易事,这时山洞内的石笋再次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在石笋的表层沉积了很多波浪状的纹路,这些纹路也说明这个山洞目前的沉积速率比一般溶洞高出许多。专家推断这个山洞在数百年前就进入了快速发育的青年期,因此碳酸钙可以很快覆盖在石壁表层,几百年前古人在枯水季进入山洞,他们在相对干燥的岩壁上写下这些文字。由于山洞里常年雾气弥漫,雾气里溶解了很多碳酸钙,当这些掺杂着碳酸钙的雾气飘到写有文字的岩壁上时,碳酸钙凝结下来,当下次洪水来临之前,文字被碳酸钙牢牢的保护着,这些古代文字的真迹才得以保存下来,那么这个山洞为何会吸引来这么多人?

这时专家又在洞穴岩壁上发现了一首五言律诗《甲戊重阳前一日游锡岩》:漫羡桃源交,争如此洞玄。雷鸣飞锡杖,龙渴涌岩泉。莲濯何须沼,葵倾别有天。渊明今醉否,好与群会仙。从“渊明今醉否,好与群会仙”一句来看,专家推断当时的古人将这里比作是桃花源的人间仙境,在看到此洞的景象后,便写下了这些游览的诗作。那么,这个山洞又为何会被当地人当作是吴三桂的藏宝洞呢?

又经历了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专家来到洞穴的最深处,当手电筒不经意间划过岩壁时,远处闪着耀眼的金光,大家兴奋不已,难道是传说中的宝藏出现了?走进观察后,原来是岩壁上的明黄色颗粒,这是一种天然晶体,石灰岩在溶解后变成了方解石晶体。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它分布很广,多为白色或无色,但当某些特殊杂质进入到晶体后,方解石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正是石灰岩在溶解时,泥土混杂到里面,方解石才会呈现出金色,而那些闪闪发光的正是泥土中的云母。古代人在进入山洞时,都是靠火把照明,当火光照在岩壁上,这些方解石就会发出金灿灿的光芒,而误入洞中的当地村民正是将这金灿灿的岩壁当成了宝藏,于是便有了衡山藏宝的传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