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4岁英勇就义,临刑前留下《与妻书》感动世人两年后妻抑郁而终_觉民_妻子_革命

在民国时代,林徽因是“女神”般的存在,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多少英俊男子为之倾倒。民国大才子徐志摩为她“粉身碎骨”,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

林徽因出生于福建的名门望族,在她的家族当中还有一位“牛逼”人物,就是她的叔叔林觉民,林觉民是一位革命进步人士,直接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没有他的流血牺牲,就没有后来辛亥革命的胜利。他舍身取义,同时具有家国情怀,但也是一位普通人,是一位丈夫,是一位儿子,面对死亡,有万般不舍。

就在就义前几天,他写给妻子与父亲绝笔信,看哭了读者,特别写给妻子的《与妻书》,让妻子陈意映悲痛欲绝,恨不得马上跟随丈夫而去。这封“情书”,一百多年以来经久不衰,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今天跟大家聊聊林觉民的《与妻书》背后的故事。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这封信是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那夜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纵使万般不舍,他知道前去起义生死未卜,但他抱有赴死的信念。那么,他是怎样走上革命的道路?

展开全文

林觉民于1887年出生在福建福州三坊7巷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自幼很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从小过继给叔父,他的叔父也是一位饱学之士,深受养父的影响,他饱读诗书,四书五经对他来说那不是事。

他的养父希望他“学而优则仕”,考科举光宗耀祖。但林觉民对科举制度并不感兴趣,无意考功名。13岁那年,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在试卷上写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愤而离开考场。

后来,慈禧太后废除科举制度,提倡创办新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全闽大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逐渐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1905年,林觉民奉父母之命回乡与15岁的陈意映结婚。虽然他们是包办婚姻,不是自由恋爱,但新婚之夜他们一见钟情,彼此就爱上对方,或许是陈意映长得漂亮,让他一见就心动、一见如故。

陈意映出生在福建的书香门第家庭,与林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具有新思想的一位女性。两人婚后志趣相投,琴瑟和鸣,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这幸福的生活是非常短暂的。作为具有革命新思想的有为青年,理应为这个腐败的国家做点什么?而不应沉溺于儿女情长的花前月下。

林觉民觉得教育腐化,欲改变这现状,力赞邹容的“革命军”中所提的“革命与教育并行”,与几个进步同学在福建城北找了房子,自办私学。

作为妻子的陈意映,全力支持林觉民创办新式学校,拉笼家中族人前来入学。林觉民动员家中女入学,其中里面就包括他的堂妹林孟瑜。

林觉民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传播新思想。他虽然讲授国文课程,但他授课的范围又不止于此:西方的文化、欧美的科技、外部世界的趣闻……他一面抨击着封建礼教,一面倡导男女平等,鼓励女同学们放脚,让学生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从而为真正地从闺房里“走出去”创造条件。

在林觉民的谆谆教诲之下,一些女同胞们接受新教育,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发展,有的还考上了福州女子学校,成为该校第一届女学生。他的教学成果是显著的,对于他的养父来说,这样的行为就是离经叛道的,尽管如此,父亲也无可奈何,而林觉民继续在探索治国治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他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革命思想,他和同学们创立读报会,其中收纳了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小册子,还订了《民报》《苏报》《浙江潮》和秋瑾的《中国女报》等进步报刊,让他们了解最新的革命思想。林觉民以自己的方式与这腐朽的社会作斗争。

林觉民除了创办读报所之外,还亲自登上演讲台,演说革命道理。某一天晚上,他在城内锦巷七星君庙参加爱国社活动,发表了一篇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说,讲到激动处拍案捶胸,声泪俱下。那一天,全闽大学堂的某位学监恰好在场。事后他对人说:“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在1907年,林觉民告别父母与妻儿,东渡日本自费留学,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如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林觉民加入中国同盟会,终于找到了组织。

在1911年的春天,在日本留学的林觉民没到放暑假时,就提前回了家,他的妻子及养父感到很惊讶,而他解释说学校放樱花假。其实他是带着任务回国,准动发动广州起义。

妻子陈意映察觉到丈夫的异样,忧心忡忡,知道丈夫是与他的革命理想有关,便不再追问。直到有一天,丈夫林觉民准备启程出走香港,妻子依依不舍地丈夫说:“天涯海角,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都愿意去。”

可是此时的妻子身怀六甲,行动不便,容易暴露,很危险。林觉民便告诉她:在家呆着,等我回来。陈意映泪眼婆娑目送丈夫他们离开,心中五味杂陈,没想到这一别却是永别。

林觉民两天后,抵达香港,冒着生命危险将革命志士一批批从香港送往广州。就在起义的前几天,他在香港的滨江楼上写下两封绝笔书《与妻书》与《与父书》。

在1911年4月27日,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下午5时30分,林觉民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

林觉民被俘入狱,在狱中接受酷刑,始终坚贞不屈。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根据相关记载,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诉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

这番话振奋人心,李准甚至动了恻隐之心,想留下林觉民可以为清廷所用。但张鸣歧认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的林觉民,如果留给了革命党,实为后患无穷,此人绝不能留。张鸣歧于是下令处死林觉民,1911年4月27日黄昏,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

他牺牲后不久,两封绝笔信被送到福建老家妻子陈意映手中,打开这封信,妻子悲痛欲绝。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在这封信中,林觉民委婉而曲折地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及对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人民深沉的爱。回顾与妻子的点点滴滴,林觉民不忍丢下妻子苟活于世,甚至发出对“要妻子先他而去”的呐喊。只可惜他们生在不幸的时代,为了革命胜利不得不流血牺牲,为的是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从小爱推及大爱,表现出林觉民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为后世敬仰!

妻子陈意映含着泪读完这封信,读完之后,恨不得随丈夫而去,是她的公公跪地苦苦哀求,才放弃自尽的念头。想想腹中的胎儿,她强忍着悲痛,不久后早产诞生一子,两年之后,这位温婉柔情的女子最终因悲伤过度而病逝,年仅22岁。

这封情书历经百余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经过了岁月的洗礼,至今看来弥足珍贵。《与妻书》包含了家国,包含了生死、包含对妻子矢志不渝的爱情,让无数读者看了为之动容。他为了人间大爱,奔赴战场,舍弃小爱,英勇就义,被誉为“72黄花岗起义烈士之首”。致敬林觉民革命前辈!吾辈应当以自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