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篇丨《健康报》聚焦“中大放射”_放射_中大_放射科

搭建放射学科发展

“高速路”

近日

作为国家卫健委主管的

全国卫生健康行业

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健康报》

在其权威的专栏《医视野·学科》

以《搭建放射学科发展“高速路”》为题

展示了东南大学中大医院放射科的学科风采

展开全文

导语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以下简称中大放射)历经八十余载,团队始终贯彻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经过辛勤耕耘,中大放射逐步打造了多方面协同的人才摇篮,奉行多角度并进的团队理念,构建多元化共存的合作体系。如今,中大放射已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重大疾病智慧诊疗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医学创新中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省临床重点专科。在最新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中大放射在专科综合榜及声誉榜排名第五。

No.1

学科带头人说

以点带面

多角度推升团队建设

学科带头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主任

居胜红

学科学系学校协同的人才摇篮

人才培养需要以点带面。人才培养向来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直属附属医院放射科,中大放射的人才培养一直在团队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积累,团队拥有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医学影像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近些年,从中大放射走出去的规培毕业生拥有超高的就业水准,一次性就业率达100%,其中80%就职于三甲医院。中大放射的毕业生拥有强大的执业能力,70%的毕业生现已成为业界精英和行业担当,他们的身影遍布在医学影像相关科室。

人才培养需要学科、学系、学校多方面协同,学校是学科建设的基石,学系与学科建设互为依托。尽管经历了从中央大学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到现今东南大学医学院的历史变迁,但是学科建设始终顺应学校的发展,并倚仗学校优势稳步向前。比如,近年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学科建设发展的主流任务之一,中大放射基于东南大学强势的工科,大力进行了医工结合、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作为省内第一家创办的医学影像学系,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学系源源不断地培养影像专业人才,为学科的建设发展铺石筑路。与学系发展相呼应的是快速发展的影像学科,中大放射为学科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招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医疗教学科研并进的团队理念

团队建设需要以点带面。中大放射现今的成绩是一个个学科带头人求真务实、带领整个团队锐意进取的结果。我国老一辈著名放射学家荣独山、邱焕杨、张秉彝、蔡锡类等教授为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滕皋军教授作为学科的领航人,继承前辈遗风,带领团队探索医疗新技术、教学新方法和科研新方向。作为学科现阶段的掌舵人,我更深知责任重大,需要让团队的医疗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教学改革之路走得更顺,科研创新之路走得更远。

团队建设需要医疗、教学、科研多角度并进,如同立鼎之三足,共同撑起一个优秀的平台。精准影像,技术先行,影像设备和技术是团队的硬实力。早在1989年,科室便引进江苏省首台磁共振成像仪,随后先进设备的逐步引进,为团队发展架起了飞翔的翅膀。教学改革,是一个医学院校附属单位的必然要求。作为省内第一家创办医学影像专业的单位,我们一直致力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培养,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成果,取得了多项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科研创新,是团队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科研之路不平坦,但前进的每一步都有收获,因此中大放射热爱科研,更注重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基于团队的不懈努力,中大放射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个荣誉。

集团联盟搭桥共存的合作体系

合作体系需要以点带面。中大放射采用多元化的合作体系,与各级医院放射科一齐发展。我们与国内优秀的平台,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搭建合作桥梁,促进双方共同进步。我们与国内170余家放射科,包括各级医院在内,结成合作同盟,共享发展新机遇。我们与多家集团医院放射科合作,设立工作站,派出实力干将,进行指导帮扶。我们通过月度临床科研会议与国际接轨,通过每周疑难病例讨论与国内大咖紧密交流,通过科室公众号让医学影像继续教育惠及远方医生。

院外交流-中大湘雅桥项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大放射始终愿意基于自身平台优势,采用多元化的模式,创造更大的合作平台。中大放射也渴求更多的影像同仁与一道,一起推动影像事业的前进。

No.2

科研篇

深耕厚植

探索疾病诊疗新模式

每月科研会议

影像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得以透过人体看到疾病的内在表现,放射科因此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提出,影像工作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疾病诊断,而是被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各个阶段,这也给影像科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潜心基础研究 挖掘疾病本质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医学基础研究是以有待突破的临床科学问题为目标,进行深入挖掘,探索疾病本质,是持续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与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基于此,中大放射团队长期潜心于影像基础研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早在2002年,中大放射在国内率先建立“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重点实验室”,并配备7.0T Micro-MRI(国内首台)、多功能近红外光学成像仪等应用于基础研究。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大放射现已拥有一支富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针对各类重大疾病如肝癌、胰腺癌、脑卒中、糖尿病等,团队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凭借分子影像、功能影像、影像组学、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进行多项跨学科合作,建成了集医科、工科、理科为一体的开放交叉科研平台。

聚焦临床难题注重临床转化

从“临床到实验室”以及“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双向转化, 是现今医务人员及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快速突破临床瓶颈问题的优选创新模式,这也是中大放射团队坚持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脑卒中的诊治过程中,针对半暗带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一直是个难题。基于此,团队分别从神经可塑性、炎症反应、神经血管屏障调控、细胞凋亡等角度挖掘相关生物标志物,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带演变机制及分子靶标,为开发全新示踪探针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评估中,建立了“急性脑卒中区域诊疗联盟”“急症一小时救治圈”, 并通过云平台积累了大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数据,率先建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影像数据平台,为患者的临床诊疗及脑卒中的深入研究添砖加瓦。

No.3

临床篇

精准规范

甘当守护患者的幕后英雄

尽管放射科医生多通过一纸诊断报告与患者交流,是老百姓嘴里“拍片子的人”,但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幕后英雄的力量越来越大。为更好发挥作用,中大放射开创了独具特色“中大放射临床诊断模式”。

架构规范化的诊断流程

中大放射在2004年即成为江苏省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为实现疾病的规范化诊断,中大放射不计工作量翻倍,采用“三线写签审”报告制度。此外,从规范化的扫描到规范化的诊断, 中大放射在同行影像领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中大放射定期向集团医院放射科委派骨干医师进行规范化扫描和诊断的指导、宣讲,每年召开影像质控会议向全国推广中大放射模式,并邀请省内、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推动影像规范化前进的步伐。

助推多种疾病MDT诊疗

多学科团队(MDT)会诊现今已成为三甲医院疾病诊疗的重要模式,放射科也是各类疾病MDT诊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大放射成员积极参与肺结节、肝癌、妇科肿瘤、炎性肠病、神经肌肉病、慢性肾病-心脏病、甲状腺结节等多种疾病的MDT诊疗,在部分环节承担着主导或核心作用。

比如 对于肺结节MDT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评估, 减少不必要的恐慌。中大放射引入了肺部影像人工智能医学辅助诊断系统,有效降低了早期肺癌筛查的漏诊率。此后,肺内结节的过度诊断又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中大放射率先开展“肺结节”特需专家门诊,聘请被称为“神眼医生”的肖湘生教授,为患者答疑解惑。

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病死率高,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和后期生活质量一直困扰医患。中大放射妇科肿瘤亚专业组与妇科、肿瘤科、病理科等组成MDT诊治团队,基于精细的磁共振成像,在肿瘤的分期和手术方案方面提供重要线索,并持续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妇科肿瘤MDT自开展以来,每年逾200名患者从中获益。

No.4

联盟篇

共享共赢

搭建放射联盟平台

中大放射联盟授牌仪式

为积极响应国家新一轮医改的要求,中大医院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放射科也没有缺席,主导了中大放射联盟的成立。联盟盟主居胜红教授表示,中大放射联盟保持与国内顶级专家、先进经验接轨,致力于与基层单位沟通桥梁的搭建,发挥学科优势提升联盟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带动国内基层医院医学影像技术水平提升。联盟自2019年成立,历时4年发展,现拥有联盟成员单位170余家,覆盖江苏省各市,遍布全国2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联盟内医学影像学专业医技人员5000余人。

资源共享 为基层提供发展机遇

作为盟主单位的中大放射秉持开放共享的先进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与联盟单位无私分享临床科研学习资源。 “周一大咖连线”,与盟友们一起聆听国内放射界顶级大咖对疑难病例的思路分析和经验分享;“周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讲座”,为联盟单位的继续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周五文献佳作赏析”,向盟友们普及科研方法。每年举办的“联盟年会”,让联盟成员在学术交流中拉近距离。

另外,中大放射还会依据当年中大影像论坛的主题精心筹备专题学习班、培训班等,以提升大家的临床诊断技能。

合作互通 携联盟实现互利共赢

“作为基层医院的医生,加入中大放射联盟这个平台,不仅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进了专业诊断能力。这里有一个不断奋进的学习环境,每周一的大咖连线,我们都是组织全科室认真学习。”来自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逊克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范连强说。中大放射联盟的成立,推动了基层医院放射科的发展, 像逊克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的联盟单位不在少数。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主任李勇说:“加入联盟让我们科室在科研方面获益很多。有了科研思路后,我们积极参与了中大放射的多中心研究,科室科研从原本的零基础,发展到2020年42篇中英文论文,成为了当地的佼佼者。”

中大放射根据联盟单位的特色,开展多中心研究,推动影像诊断及技术的革新。中大放射也借助联盟的优势,邀请联盟单位精心挑选优质病例,汇集成联盟病例库,打造“中大放射助手”小程序,并免费供广大影像同道日常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联盟的成立,也吸引了大量进修学员,进一步促进了中大放射与联盟医院间业务互动。

No.5

人才篇

打造独具特色的住培基地

规培生微课竞赛

中大放射拥有完备的住培教学资源并且打造出独具风格且成熟的中大放射住培模式,荣膺国家级住培基地、南京地区优秀住培基地。

教学有广度 夯实理论基础

英文读片竞赛

中大放射为住培学员们创造了异常丰富教学活动,从每日经典英文书籍学习、每日精品病例读片、每周一疑难病例大咖连线、每周二英语沙龙、每周三精选文献读书报告、每周四影像专题住培讲座、每周五精选科研文献解析、每年中文微课及英文读片竞赛等,到不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系统教学讲座。从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到科研拓展,有住培导师的倾囊相授,也有住培学员的展示舞台。中大放射的每位学员都能通过积极参与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及科研思维,为结业后的临床、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大放射的教学活动不局限于科室内,还惠及省内外住培单位及广大住培学员。多家住培单位将中大放射模式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成效颇丰。中大放射自2016年创办科室公众号,持续更新、分享科室学习资源,吸引了众多影像医师和住培学员的关注,被誉为“业内最值得关注的公众号”之一。

教学有深度 强化实践技能

英文视频学习

为强化学员临床实践能力,中大放射将所有的操作培训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过程中,囊括了从影像报告书写基本功培训,到图像后处理、胃肠道造影、介入操作、医患沟通、对比剂不良反应等各个环节。在国家基地质控标准的基础上,细化中大放射住培基地培养标准,依托信息化系统,做到学员实践过程实时化质控,并结合阶段性检验,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个性化培养方案,保证每个学员的培训质量。也正因此,中大放射培养的学员能轻松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并受到广泛赞许。

教学有温度 重视人文关怀

英文晨读学习

中大放射是有温度的住培基地。在医师节、国际放射日等属于医生的节日,放射科都会组织庆祝仪式,让学员们体验到属于自己的节日气氛。科室为每位学员配备了责任导师,在三年的生活中,学员与导师间除了学习上的沟通,在生活、情感等任何方面,都与自己的导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交流纽带。各位住培导师更是以身作则,比如居胜红教授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27分,亲自带领大家学习英文专业书籍,至今已坚持十余年,风雨无阻,获得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国家级“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小编团队】

审核、策划:程守勤

编排:刘敏

校对:王倩

配合:放射科

中大医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