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光明日报》头版:我在俄罗斯自制红纸写春联_中俄_春联_光明日报

坚定互信,世代友好

联接中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连接中俄经贸交流,促进贸易增量

链接中俄科技教育,促进产业发展

搭建中俄两国中小企业交流合作的互信平台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助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

《光明日报》专版采访网址:

2021年1月29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四海迎春,天下一家——全球共写新春联”活动,圣彼得堡中国文化中心彭音来主任的专访和视频。彭音来主任的春联作品和视频从来自全球3000多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光明日报》刊登的第一个海外作品。

“四海迎春 ,天下一家——全球共写新春联”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活动。作为“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的首个重要传播项目,活动面向全网征集新春联作品,以小年夜全球联动直播为高潮,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媒体传播。

以下是彭音来主任的专访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她是如何在俄罗斯自制红纸写春联的吧!专访原文内容如下:

“我在俄罗斯自制红纸写春联”

彭音来用来写春联的红纸有些特别,颜色不是那么均匀,在纸的边缘还能看到手工裁剪留下的毛边。她说,这一次写春联,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特别的一次。

贴春联,是中国人家家户户过年的传统,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彭音来来说,写春联始终是个庆祝新春的“必选项”。但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很多经营文化用品的机构都断了货,写春联的红纸成了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她几乎走遍圣彼得堡的大小商店,也寻不到合适的纸张。彭音来决定:自己动手,染一张红纸!

“一开始还试过水彩纸,但材质太硬,毛笔写上去没有晕染的效果。”最后,彭音来把三种红色的水彩颜料兑水调匀,用大号的毛笔把生宣纸刷成了红色。“用了4个小时,染了两遍色,终于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

彭音来深爱中国文化,从7岁起就包揽了家里春联的写作。2015年,彭音来定居俄罗斯圣彼得堡,如今在中国文化中心工作的她,成为了一名地道的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者。“汉语、书法、声乐、国画、中国舞蹈……在我们中心,不仅能看到来自中国的文化展品,还有老师手把手带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彭音来说,中国元素在圣彼得堡特别受欢迎,“好几次外国朋友看到我穿的中式服装,都嘱咐我回国的时候也要给他们带,就要一模一样的。”

彭音来眼中,春联是代表中国的文化元素之一,写春联更是件“仪式感满满”的事情,它把人们的家国情融在了笔墨中,并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传递着。“由于疫情,我已经一整年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要将这份情怀传承给孩子,这对他来说也十分有意义。”

画案前,彭音来摆开笔墨纸砚,用镇纸由下而上轻轻抚平亲手染好的红纸,一旁刚满8岁的儿子托着腮,带有几分好奇又带着几分认真,安静地看着母亲起笔、行笔、收笔。

“这是什么字?”妈妈问。

“中,中国的中!”儿子说。

不一会儿,一副对联就写好了:同舟共济无国界,联合抗疫有担当。横批:中俄友好。身着一黄一红中华传统服装的母子二人,喜气盈盈地大声朗诵出他们共同的作品。

“是啊,疫情是2020年绕不开的话题,当疫情肆虐全球,我们有太多的遗憾,也收获了太多的感动。”彭音来身在俄罗斯,但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来自祖国的温暖。“疫情期间,中俄两国既有医疗互助,又有政策支持,还有经济推动,为全球合作抗疫注入了积极的正能量。”彭音来自己正是中俄两国互相支持、守望相助的见证者——武汉抗疫时,俄罗斯是第一个派遣防疫专家代表团来华的国家;后来,中国则是向俄罗斯提供抗疫物资支持最有力的国家。

“我希望这副春联,能够承载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中俄友好的情谊,在新年来临之际,通过光明日报的平台,将我的心声传回祖国。”彭音来把对故乡的眷恋、对中俄两国友谊长存的美好祝愿写在了春联里。

了解更多中俄资讯,请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