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材删去了3处关键信息,少了原著的灵魂_菲利普_约瑟夫_叔叔

《我的叔叔于勒》原本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该书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在叔叔于勒穷困时对待他的心理以及当得知于勒叔叔摇身一变成为了“有钱人”后又亲眼得见落魄于勒的心理变化。

在被选为我国中学教材后,为了契合学龄阶段青少年的理解能力和是非观念及心理发展需求,《我的叔叔于勒》一篇在原著的基础之上删去了3处关键信息,而被删减后则少了原著的“灵魂”。

叙事视角

首先,在教材版本的《我的叔叔于勒》一篇中,菲利普一家对于于勒叔叔由贫穷的浪荡子变为传说中的的“富”最终又被打回穷困潦倒之原形的所有表面反映及心路历程都是通过“我”,也就是小菲利普的第一人称的视角娓娓道来。

如此安排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拿到教材的学生通俗理解,而且以菲利普一家中的一位家庭成员的口吻来平铺直叙,意在拉动读者尽快融入故事情境之中,尤其是最后“我”给了于勒叔叔十个铜板的小费更能引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而在原著《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莫泊桑则是安排以一位已经成年的约瑟夫同学的视角来展开叔叔于勒的故事,且从小说的开头起便使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以同学的口吻描述可见主人公施舍了乞讨的白胡子老者。

展开全文

作者开篇即为读者布下了悬念,此时的读者一定与书中这位约瑟夫的同学一样不解:为何无缘无故地不问清楚缘由便大方给予他人金币,然后顺着这个疑问,叔叔于勒的故事便由约瑟夫的回忆所展开。

原著中不仅在开头便有约瑟夫在同学的不解中广施善缘的行为暗示了约瑟夫不同于冷漠家人的热心与善良,而且以成年后的主人公与其同学的回忆视角来展开故事,相比于删改后的教材版本,显然原著中的描写更为有说服力。

在教材版《我的叔叔于勒》的文章结尾,菲利普夫妇对于非但没有成为富翁而且还贫困潦倒在船上买牡蛎的叔叔于勒唯恐避之不及,因此不打算露面、害怕被于勒叔叔纠缠的菲利普夫妇草草打发“我”去付钱。

此时的“我”奉父母之命拿着银币前去付于勒叔叔的牡蛎钱时,是以儿童纯真懵懂的视角打量着这位素未谋面但是已经在父母口中听了无数遍名字和荒唐事迹的亲叔叔。

给于勒叔叔十个铜板的小费这一举动也是出自一位未经世事的懵懂幼童之手,这不禁使人怀疑冷漠自私的成人世界中是否已全无温情可言。只有不谙世事的稚子才有这般怜悯的人文关怀,最后众人沉默在了菲利普夫人的刻薄指责之中。

悲悯之心

在原著小说的结尾,作者莫泊桑不仅将成人视角下的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还加上了成年后“我”的心理活动,“我”萌生出船靠岸后再去看看于勒叔叔的想法,这样发自成人心中的真情实感使读者更有代入感,更能感同身受。

与此同时,这样的剧情安排更能与开篇给白发老者施舍钱币的善举首尾呼应,解释了开篇同学与读者关于为什么随便施舍陌生人钱币的疑惑。

使得通篇结构更为完整的同时,也体现出纵然金钱至上的社会迅速发展,但仍然有人像“我”一样,从始至终都心怀善意,有着一颗悲悯天下苍生的纯真之心。

原著中通篇地描述出自成年后约瑟夫之口,此时是真正的成人世界中的较量,并不单单只是教材中所谓的童真视角;孩童的世界总是善良纯真的,但成年后随着阅历的增加人便变得自私复杂起来,约瑟夫则恰好是善心未泯的个例。

在莫泊桑的原著《我的叔叔于勒》中,成年后的约瑟夫还能有孩童般清澈透亮的善良内心,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作者莫泊桑讽刺的是菲利普一家以金钱作为衡量与叔叔于勒之间亲情的筹码,而与之处于对立面的约瑟夫以难能可贵的悲悯之心为主流价值观贯穿了全文。

这便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文章通篇的灵魂所在,也正是删改后的教材版本中“我”付钱后遭到呵斥责备但菲利普夫妇又害怕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影响自家利益所以便戛然而止的灰暗沉默结尾所欠缺的。

对菲利普夫妇生活细节的讽刺性描写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教材版本的《我的叔叔于勒》一篇相比于作者莫泊桑的原著,因为涉及教材篇幅以及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删改之处便是教材选取主要情节时大量删减了对菲利普夫妇生活细节的描写。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做人做事如此,作家写文章便更是如此,细节往往决定一篇文章的精彩程度,与侦破案件类似,许多文章的耐人寻味之处便常常藏在不起眼角色描绘的细枝末节之中。

在原著中,作者在描写菲利普一家本就拮据后来又因于勒大肆挥霍导致雪上加霜的生活状态之余,还着笔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已然身处底层社会,却不思进取只一味贪慕虚荣。

比如:菲利普夫人在平日里连买家庭中所必需的生活日用品都快要负担不起了,却还要在于勒叔叔出现前的每周末带领全家齐上阵,夸张装扮一番假作体面的富有人家前往港口等待。

这像是在蓄意制造一场华丽的等待于勒救赎的偶遇,却不曾把心思放在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的正道上,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便是原著中的又一大讽刺。

对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纳入教材的部分在原著基础上删去了3处关键信息,正是这些删改使得教材版本虽然适合中学生理解与感悟,但是却也缺少了原著的“灵魂”。

正因为原著中作者巧思妙想设计的以第三人称同学的视角引出约瑟夫慷慨施舍陌生白发老人的故事,继而由约瑟夫德回答以倒叙回忆的口吻展开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

此外原著中未被删减的对于菲利普夫妇生活细节的着力刻画更加体现了淡薄冷漠的菲利普夫妇的刻薄丑恶嘴脸,此处更是反衬出约瑟夫一片赤诚的悲悯之心,进而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共鸣与深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