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编剧是朱苏进,拍的也很好比较尊重原著,为什么朱苏进在编《封神演义》时,怎么胡改原著情节?《康熙王朝》里的“南京”的叫法是不是错的_南京_康熙_原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朱苏进 南京 康熙 原著

本文目录

  • 《三国》编剧是朱苏进,拍的也很好比较尊重原著,为什么朱苏进在编《封神演义》时,怎么胡改原著情节
  • 《康熙王朝》里的“南京”的叫法是不是错的
  • 魏东亭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中是死法不同,二月河何用意
  • 《让子弹飞》里面汤师爷说的"杀人诛心",该如何理解
  • 影视剧中有自作聪明的改编又回归原著从而引发BUG

《三国》编剧是朱苏进,拍的也很好比较尊重原著,为什么朱苏进在编《封神演义》时,怎么胡改原著情节

也就你觉得三国尊重原著了。

董卓能说出乐不思蜀,刘备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就知道朱编是个什么货色了。更何况还乱加戏,三顾茅庐张飞把茅庐烧了,刘备死后马谡出使东吴,新三国要是能算尊重原著,那其他就是完全按原著拍了。最不要脸的是被人指出来这些错误后,居然还能厚着脸皮说不是拍的演义而是历史,可能编剧编久了脸皮就是比一般人厚

《康熙王朝》里的“南京”的叫法是不是错的

电视剧《康熙王朝》虽然众星云集、演员的演技无可挑剔,但剧本本身还是存在很多BUG的。比如剧中的“我孝庄”“打今儿起你就是我大清国的孝康皇后了”……把谥号安在活人头上的BUG随处可见!请记住,无论是孝庄还是孝康,都是死后才上的谥号,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活着时叫昭圣皇太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活着时叫慈和皇太后。再如康熙帝的嫡母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她活着时叫仁宪皇太后。

活着上徽号、死了才上谥号,自古皆然。像晚清的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隆裕皇太后,慈安、慈禧、隆裕也都是活着时所上的徽号,她们死后的谥号是孝贞、孝钦、孝定,系帝谥之后就是孝贞显皇后、孝钦显皇后、孝定景皇后。换言之,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根本不可能提前知道自己死后的谥号!又何来“我孝庄”之说?话又说回来,即便真的可以未卜先知、提前知道了自己死后的谥号,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恐怕也不可能这么说,难道咒自己死不成?所以,电视剧《康熙王朝》看看就行了,千万别较真儿……

剧中多次提到的南京这个地名亦然,也同样是个的BUG!南京这个地方在中国古代的名字很多,什么秣陵、建康、建业、集庆……在中国古代都是指南京这个地方。但南京这个地名,在民国之前只有明王朝才指南京这个地方,其他王朝都没有这样的叫法。

明王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在为定都何处纠结着。他考虑过开封、西安……甚至自己的老家凤阳,而且还一度将开封定位了明王朝的“北京”。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彼时正在使用的都城南京,南京这个地名也由此而来。后来,开封被取消了“北京”的地位。再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北平正式成为了明王朝的都城——北京。而原来的都城南京仍然保留了一整套行政架构,成为了类似于留都、陪都一般的存在。直到清王朝占领南京之前,南京这个地方一直都叫南京、包括南明时期。

清王朝占领南京及其周边地区之后,正式改明王朝的南直隶地区为江南省、改南京应天府为江宁府。自此,南京、应天府和南直隶这三个地名成为了禁忌,谁敢再公开称呼江南省为南直隶、称呼江宁府为南京或应天府,那就是“反清”、等同于谋逆!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直到清王朝灭亡,南京这个地名在官方层面都是不存在的,只有部分老百姓私下里会这么叫,也仅仅只能是是私下里叫。

当然,清王朝管得了彼时的国人却管不了列强。比如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王朝方面一般称其为《万年和约》或《江宁条约》,从来也没有讲其称作为《南京条约》。所谓《南京条约》是彼时列强对“Treaty of Perpetual Peac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hina and Great Britain”的简称,简称作“Treaty of Nanking”,翻译成中文就是《南京条约》,后来的历史学者便沿用了《南京条约》这个名称。换句话说,晚清时期的南京依然还是被清王朝官方称为江宁府。

康熙年间,清王朝入关才小几十年,是对明王朝最为敏感的一个时期。康熙年间恐怕还没有什么人敢公开称呼江宁府为南京!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地名,而且还涉及到对明清两朝的认可问题,上纲上线起来就是政治倾向问题。称呼江宁府为南京,就意味着心向明王朝,不是吗?所以,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出现南京这个地名肯定是有问题的。当然,对于满洲统治阶层而言,有时候习惯性地称呼江宁府为南京似乎也未尝不可,比如康熙帝自己称江宁府为南京是完全可以的,没有谁会说他“反清”,不是吗?但剧中的魏东亭只是一介包衣而已,他也称呼江宁府为南京,那就显得有些不妥了。电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不是纪录片,看看就行了,千万别较真儿!

魏东亭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中是死法不同,二月河何用意

二月河不背这个锅,事实上两部电视剧里魏东亭的结局都和原著不符,是编剧朱苏进和刘和平的分别改编。二月河在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原著《康熙大帝》和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原著《雍正皇帝》中对魏东亭的死法描述是一致的,都是病死,不过两部小说中去世的时间点略有差异,稍后详细说。当然我还是要先骂一句,电视剧《康熙王朝》编的什么玩意儿!

魏东亭是一个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这号人。不过他也是有历史原型的,主要参考的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寅16岁时入宫担任銮仪卫侍卫,出宫后先后担任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都住在曹寅府上,可见对其信任。这些都和小说中的魏东亭的经历非常相似。可见二月河在创造魏东亭这个人物时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曹寅的形象。所以魏东亭的结局也和曹寅的基本一致,就是病逝而已。

不过,在《康熙大帝》第四册《祸起萧墙》中,魏东亭死于胤禛追缴户部欠款之前,当时的剧情是康熙调查索额图与朱三太子勾结的旧案,召魏东亭入京细说,结果年老体弱的魏东亭死于途中。

而到了《雍正皇帝》第一册《九王夺嫡》中,则改成了胤禛追缴户部欠款之时,魏东亭因多次接待康熙南巡,耗费了大量银子,欠了户部许多钱,无力偿还,忧虑过度,加重病情去世。

两部小说之所以有这个区别,是因为侧重点不同。《康熙大帝》第四册和《雍正皇帝》第一册情节高度重叠,都是说的康熙晚年众皇子争位的故事。然而,《康熙大帝》毕竟还是以康熙为主,所以要注重与之前剧情的一贯性,就讲了朱三太子的旧案。而《雍正皇帝》则完全以胤禛为主角,为了加强戏剧冲突,说明雍正追缴欠款的不易,就让魏东亭“晚死”了一段,显得当时胤禛的处境更加艰难。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编剧刘和平对这一戏剧冲突进一步加强,让魏东亭被逼无奈自尽,是更加契合主题的。鉴于魏东亭是虚构人物,并不涉及是否与历史不符的情况,死法有所改变无伤大雅。这个改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是《康熙王朝》的改编就是一塌糊涂了。编剧朱苏进犯的历史常识错误连篇,诸如“我孝庄”这种活人把自己死后的谥号挂在嘴上的例子就是最典型的。而他对魏东亭的改编也堪称荒唐至极。

比如居然让康熙贬魏东亭去做台澎知县!他居然说台湾加澎湖是一个县!事实上,康熙收复台湾后立刻设了台湾府,还不包括澎湖就下辖了十二个县。到了晚清更是升格为台湾省。这台澎知县算什么东西?

而魏东亭的结局更是离了大谱,说康熙封他为毅亲王!且不说魏东亭是个汉人,自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就再也没有活人封异姓王了,他凭什么做亲王?更搞笑的是,康熙和魏东亭共卧一榻,说“我们像守着大清国的两只老狗”。康熙居然和魏东亭并称两只狗?然后魏东亭看了康熙的传位诏书就莫名其妙的死了。他要不死,我都不知道剧情怎么圆下去,你是不是要他做摄政王了啊?

最后提一句,朱苏进的历史剧绝对是历史爱好者的灾难,比如《新三国》,比如《朱元璋》,各种扯淡的剧情台词……你不懂历史可能觉得马马虎虎,但是要真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绝对是看不下去的。我当年能看下去也亏得那时候年轻,书读得少……

《让子弹飞》里面汤师爷说的"杀人诛心",该如何理解

”杀人诛心“的原文出自《后汉书.霍婿转》:

《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这段话的意思是:《春秋》的主张是根据事情的实情来判定过错,宽赦做的事而严惩做事的动机。因此许止虽然弑君但没有获罪;赵盾即使没有亲自杀君,但他依然罪大恶极,因此获罪。

所以据此引申,杀人诛心的意思是:消灭一个人的肉体,不如揭露他的思想、动机。

回到《让子弹飞》,一碗凉粉引发的惨案之后,六子剖腹自残致死,而这个时候张麻子肯定是想杀人为六子报仇。而师爷及时止住了张麻子,说了这四个字:杀人诛心。

从师爷的角度出发,他肯定不想让张麻子和黄四郎拔刀见血,那样就伤了和气,赚不了钱。所以他得劝阻,那为什么他就知道说出这四个字会对张麻子有用呢?

在之前跟师爷讨论怎么捞钱时,师爷讲了一段至理名言”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缴税捐款“ 。

”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送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而张麻子说:”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

再加上当众打武举人以及不让老百姓下跪,以师爷的聪明程度,不会不知道张麻子想干什么。对的,张麻子可能对钱不太在意,可他很在意黄四郎。

杀一个胡万不难,甚至杀黄四郎对张麻子也不是难事,关键是怎么杀:是没有任何缘由的以暴力消除;还是让其彻底丧失民心民意,发动群众消灭之,让他以及代表的地主阶级不得翻身。

所以杀人诛心,注重的不是杀人,而是造舆论,揭黄四郎的老底,把黄四郎的名声彻底搞臭。然后再发动正义之师,才能所向披靡。

影视剧中有自作聪明的改编又回归原著从而引发BUG

电视剧中的魔改剧情数不胜数,但是很多魔改剧情都是画蛇添足的行为,不过有些魔改即使剧情再扯好歹逻辑还不算太离谱,偏偏有些魔改不下去,却要只有强行回归原著,结果造成了逻辑上过不去。而且无论是看过还是没看过原著的,那剧情都是前后矛盾的不行,我这里就来列举一些。

新三国

高希希、朱苏进一方面竭力要与三国演义撇开关系,另一方面在宣传上又要紧抱三国演义的大腿,比如下面这张宣传海报,赫然写着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正因在这种前后矛盾的基调下,导致许多的BUG。

吕布到底是几姓家奴:早期为了给吕布洗白,没有杀丁原的戏份,直接是从西凉带兵回来,然而虎牢关之战时张飞又骂他是三姓家奴,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凑齐三姓,又让他拜王允为义父(还是在没杀董卓的时候),到白门楼要处决吕布时,刘备又提到丁原,这不就成了四姓家奴了吗?

到底是几路诸侯伐董:第一集,曹操还在董卓那边,袁绍已经纠集了18路诸侯,后来关羽斩华雄后,袁绍又封刘备为第十九路诸侯,N年后,曹操说十八路诸侯就剩马腾和刘备。所以曹操不在十八路诸侯里?刘备到底算第几路?

谁献的连环计:新三国中,在赤壁之战中给曹操献计将用铁链战船连在一起的是于禁和毛玠,庞统根本就没在赤壁之战中出现。结果后来庞统出场,居然还说:“若不是我献的连环计,周瑜他能赢吗?”那场戏明明是于禁和毛玠主导,哪有你庞统啊?

关羽不服黄忠:历史上是刘备封关张马黄为前后左右四将军,演义里是刘备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上将,不管历史还是演义,关羽都是不服黄忠与自己并列,结果朱苏进改成了关羽不服马超与自己并列,还称赞黄忠是老英雄,结果后面夷陵之战黄忠中箭,黄忠临死前说要下去问问关羽服不服他,这版里关羽不是对你挺服气的么。

莫名其妙降智的曹爽:曹爽一个伐蜀被吊打,高平陵大优势,自己犯怂投降的,直接被桓范骂成笨如猪狗,在历史、演义全无亮点的角色,在新三国里却成了智勇双全,智足以识破诸葛亮计策,武足以杀退魏延救出曹真,司马懿说曹爽之才远在其父曹真之上,同时也远胜自己的儿子司马昭。结果在高平陵之变圆不下去,又变成了那个愚笨的形象,只能说该版曹爽可能执政时脑袋撞了吧。

13版笑傲江湖

于正把笑傲江湖拍成了冲东恋,将原著一个只出场一回的BOSS变成了女主,导致BUG数不胜数。

比如该剧设定林震南是锦衣卫,结果后来又回归原著的福威镖局,而且林远图和林平之都是陈晓饰演的,结果还是和原著一样,林平之的爷爷是被林远图买来的。明明东方姑娘代替了任盈盈戏份,自愿囚禁少林,结果任我行逃狱后,黑木崖还是奉了东方不败的命令去梅庄调查(而且当时还没杨莲亭)。天门道长明明代替天松道长在回雁楼大战过田伯光,结果后来也和原著一样,表示压根不知道回雁楼的事情,不是认识田伯光。独孤求败明明是东方不败的师父,而且还挺年轻,结果在风清扬口中还是变成了很久以前的前辈高人等等。

21版天龙八部

看不上慕容复武功的王夫人:看不上慕容复武功,阿朱阿碧和王语嫣希望王夫人出手相救,这其实是连载版的故事,在连载版中虽然王夫人的武功没有太多具体的描写,但初期的设定来看,王夫人是强于慕容复的,慕容复因为被冤枉杀死玄悲而上少林分辨,王夫人嘲讽慕容复的武功上少林不是送死?王玉燕(连载版还不叫王语嫣),也对慕容复十分担心,所以请求王夫人出手。

由于和结局冲突(段正淳恨王夫人害死自己几个情人,想言语挑唆慕容复杀她),所以从三联版开始这段剧情已经删除,结果去年上映的天龙八部不知道怎么照搬了连载版的剧情。

突然想不开的慕容复:该版慕容复第一集就出场,并先后在少林寺、聚贤庄挑战萧峰,均已战败告终,这都输了两次了,之后居然又和原著一样在少室山向萧峰发起挑战,并在战败后准备自杀。这完全莫名其妙,原著里想自杀是因为之前从未败过,这时连败两次自尊心遭到极大的损伤,21版之前已经战败那么多次,之前不想自杀这次却想?

央视版水浒传

曾头寨是皇上亲戚:在98版中,晁盖之所以执意要打曾头市,是因为剧中设定曾家五虎是皇后的外甥,晁盖认为打下曾头市彻底和皇帝撕破脸皮,断了招安之念。可这么一改问题来了,皇亲国戚被梁山攻打,周边的州县居然没有派一兵一卒前来救援,梁山杀了皇后娘家人满门,后来招安时高俅、蔡京等居然从未提及。

我们知道,原著中曾家是女真人,如果非要联动原著来看,只能说吴用口中的皇上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花荣口中的皇后是大金的钦宪皇后······

张版西游记

精分的唐僧:张版三打白骨精的最后一打,白骨精变身的老头用白骨鞭锁住了孙悟空,唐僧念紧箍咒没看到也就算了,猪八戒和沙僧是瞎了吗?然后唐僧通过观察,显然知道了白骨精是妖怪,孙悟空也解释白骨精是犯了天条神魂俱灭,但唐僧却仍旧赶走了孙悟空,还说什么孙悟空应该是度她而不是打杀她,到了宝象国孙悟空回归时,唐僧又说自己赶走孙悟空是错的,你当时不是挺有歪理的吗?怎么又错了,强行回归原著很尴尬的。不过也没办法,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里的唐僧显然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个人,张版想要两者兼顾必然会导致BUG。

模范夫妻奎木狼和百花羞:该版的奎木狼与百花羞是恩爱夫妻,这个改编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但坏就坏在百花羞托唐僧带回宝象国的那封信延用了原著的内容,还说自己滴泪修书,是被妖魔所擒的,总感觉生活并不如意。要是想见自己父王不应该写女儿和人私奔了,丈夫对我很好,我们有两个孩子了,你们快到女儿新家看看吧。这样一冲突,搞得百花羞是绿茶似的。

青狮洗白记:该版的青狮为了感念孙悟空数次放过他,于是在狮驼国时力主放了唐僧,为此还被大鹏打伤,唐僧为救青狮表示随大鹏处置,猪八戒和沙僧也说青狮是好妖怪。结果到后面如来率领文殊、普贤等收走了三魔,唐僧被放出来后第一句话是问“三个妖魔去哪了”,沙僧说“个个不是省油的灯”,你们师徒不久前不是才夸过人家青狮?

央视版西游记

小白龙戴绿帽:央视西游记中小白龙火烧御赐夜明珠是因为新婚之夜,撞见了万圣公主与九头虫私通,盛怒之下撞翻了烛台,这个故事还是东海龙王告诉孙悟空,说明此事很多人知道。那么问题来了,碧波潭一家为什么什么事都没有?万圣公主怎么也是这件事的“从犯”,玉帝就不问罪?而且新婚之夜给小白龙戴绿帽侮辱的可不是小白龙一个,而是整个西海,四海龙王就这么善罢甘休?

小杨杀妻:真假美猴王一回中,续集给孙悟空杀强盗加了个理由,即孙悟空在杨老头家里目睹了强盗小杨杀死了他老婆,所以后面才不顾杨老头的情面痛下杀手,可问题也来了,小杨杀妻时,孙悟空是全程目睹,以孙悟空之能,为何不出手相救?

无中生有的孔雀公主:孔雀公主这个角色是续集甚至整个央视西游记最大的败笔,因为加入这个角色导致了诸多BUG。首先是青狮、白象无辜躺枪——青狮、白象听说唐僧肉很好吃,准备干一票,又听说唐僧的保镖惹不起,打消了犯罪念头,在抓唐僧这件事上就还是无辜的,结果唐僧的保镖们主动打上门来,莫名其妙的挨了一顿揍,这下肯定要抓你师父了,不为长生也得把这口气出了不是?其次,原著和电视剧都有提到凤凰生下孔雀和大鹏,这里安排大鹏喜欢孔雀公主,很容易让人想歪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