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笑大方电视剧(为什么现在很难拍出《大宅门》、《亮剑》、《贞观之治》、《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经典作品了)_版本_电视剧_原著

本文目录

  • 为什么现在很难拍出《大宅门》、《亮剑》、《贞观之治》、《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经典作品了
  • 你最喜欢谁导演的影视剧
  • 为什么抗日片总是在放映
  • 有哪些值得从头到尾看一遍的电视剧
  • 在影视剧的历史上有没有【卧槽这都能犯】的低级错误
  • 电视剧中有些尴尬的“穿帮”镜头,让人哭笑不得,大家有注意过吗
  •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的电视剧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 张纪中拍的金庸电视剧,明明感觉是最接近原著小说的,没什么有些作品反而被观众吐槽

为什么现在很难拍出《大宅门》、《亮剑》、《贞观之治》、《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经典作品了

以前的演员都是实力派、演技派的靠演技吃饭的,不用靠颜值、特效、场景也比较真是,现在的电影好多都是绿布背景,场景全是后期特效做上去的,还有现在的演员都是靠颜值,有的根本都没什么演技。所以现在很难再拍出以前的经典作品。

你最喜欢谁导演的影视剧

要说喜欢谁导演的影视剧,那就很多了,但没有哪个导演的作品是全部都让人喜欢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导演,喜欢他执导的电影《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都是很经典,值得反复观看的电影。

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断背山》。

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夺命双雄》,尤其是《英雄本色》,看过好几遍,还是让人激动。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异形》、《异形契约》、《普罗米修斯》等影片很让人回味无穷。

王晶被称为烂片之王,但也有不少优秀电影,如《赌神》、《追龙》等。

为什么抗日片总是在放映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抗日战争是一段民族屈辱史,也是一段民族英雄史诗!

日本国从明治维新之后,就开始了野蛮的侵略。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割让台湾岛。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鬼子两战两捷,从此,日本人飘飘然,以为老子天下第一。皇姑屯事变,残忍杀害东北王张作霖,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兵不血刃占领东三省。随后,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开始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几十万南京市民被日本鬼子残忍杀害,日本鬼子的恶行,罄竹难书。

中华民族不是好惹的。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长沙会战,石牌保卫战……打得日本鬼子狼狈不堪。但是,日本是工业化国家,我们是农业国家,日本毕竟比我们先进很多。中条山战役,日寇使用伞兵分割包围国军的军、师指挥所,打得国军一溃千里,日军以较少的兵力,打败了国军很多的兵力。看到这里,我感到深深地震撼。

日本鬼子确实太强了,我们太弱了!否则,日本鬼子,一个弹丸小国凭什么在我泱泱大国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他们的领土只有我们领土的二十五分之一呀!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强了!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和日本鬼子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一个马桶盖,许多中国人跑到日本去买,难道我们不感到汗颜吗?!

奋斗吧,中国人,我们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并且超过日本鬼子,唐朝的时候,日本鬼子比我们差远啦!

抗日电视剧和电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夸张是文学的一种修辞手法。李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谁见过,怎么可能?这就叫夸张。但是,夸张也要适可而止。有些抗日电视剧描写手榴弹炸飞机,老虎吃掉日本鬼子一个师团……就夸张得太过分了,让日本鬼子贻笑大方。拍的好的抗日电视剧和电影,确实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有哪些值得从头到尾看一遍的电视剧

您好,很荣幸能够回答您提出的问题,下面是我的个人观点。

《遇见王沥川》主演:焦俊艳,高以翔

这部剧讲述的是小秋和王沥川之间分分合合,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的爱情治愈故事。两个人都在为了对方着想,都在为了对方付出,爱情的美好或许就是即使不在身边也心系对方吧!开始有多甜后面就有多虐。这应该是我看过最虐的现代剧。结局是开放的,多了一丝可能,我宁愿相信沥川没有死,终有一天他会带着康复健康的他自己,来到小秋的身边。

《鸡毛飞上天》主演:樱桃,张译

这部剧主要是以义乌改革发展为背景而讲述的陈江河和骆玉珠两个人相濡以沫、携手一生的创业艰辛故事。

这部剧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陈江河与骆玉珠从小定情最终经历种种磨难走到一起;王旭终是在日日相处中接纳陈江河;即使身为大老板陈江河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朋友。

其实看这部剧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比如经商诚信是第一位,卖货品质第一位,干大事格局是第一位。相濡以沫很难,一时的苦也不是一世的。真心觉得这部剧很不错,值得反从头看到尾,在观看的同时学习知识体会人间百态。

当然品质好的剧还有很多很多,例如《知否》、《人民的名义》、《我的大叔》等等。

在影视剧的历史上有没有【卧槽这都能犯】的低级错误

1、1996年播出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从名字上就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历史上的宰相制度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废除了,而《宰相刘罗锅》的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这时候是没有宰相的,刘罗锅只是乾隆朝的一个大臣。

2、宁静主演的《孝庄秘史》也犯了严重的逻辑错误,剧中人物在提到宁静饰演的大玉儿时,总是用孝庄尊称,其实孝庄是谥号,是在大玉儿死后被追封的,活着的又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她的谥号呢?

3、由汤唯、朱亚文主演的历史电视剧《大明风华》则出现了官职架空,剧中为了体现乔振宇饰演的男主徐滨“文武双全“,给他安排了礼部尚书和锦衣卫的双重身份,任礼部尚书兼锦衣卫指挥使。事实上,历史上的文武官员上朝都是分庭抗礼,分别站在两边,既担任文官的“礼部尚书“,又担任武将的“锦衣卫“,在上朝的时候,究竟应该站哪里呢?

电视剧中有些尴尬的“穿帮”镜头,让人哭笑不得,大家有注意过吗

古装剧最爱穿帮,当然,古装剧的道具准备难度也比现代剧大很多。

1、《大明王朝1566》向来以制作精良著称,也难逃穿帮镜头。

2、剧情明显不符,剧中宁嫔说熹妃回宫时称病未见过熹妃,镜头中却明显出现了宁嫔。

3、这是《甄嬛传》中皇后娘娘给温宜公主的贺寿写的字,明显不是一个道具哦。

4、演员台词记混错也就算了,咋字母也是一边听一边打上去的吗?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的电视剧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这问题好。最近的好多电视剧都真的像神一样的存在,高高在上,无法走下神坛,大部分是脱离普通观众的作品。

一是演员看上去全是俊男靓女,在整容,整牙各种整完后,配上精致妆容再加持上美颜拍摄,镜头语言看上去千人一面。无论角色和岁月赋予他们多少磨难和苍桑,人人都美得不可方物。

二是拍摄场景高大尚,不管是办公室,居家,那叫一个豪横。都有面积大,装修豪华,家具高档的特点。看上去没有赚不到钱的公司,没有赚不到钱的员工,没有没钱养房的家庭。

三是演员的服装,一天一套名牌衣服,一天一名牌包包,再配上一豪车,感觉家家都有矿。

最后再给你配上一傻白甜的人设来演一傻白甜的剧情,最终让你怀着初心去追的剧每每被追成烂尾。深深感觉现在的电视剧是拍给资本看的,拍给流量看的,脱离了文艺,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普通大众。

最近追剧的人应该用哀莫大于心不死来形容,总是希望下一集会好一点,希望结尾会好一点,然后再希望另一部会好一点,结果追到最后一无所获,毫无认同感,一路吐槽。

好看的电视作品不在于你制作有多豪华,而在于“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最近电视剧里的生活太豪华了,普通人无法靠近。

真怀念追《三国演义》,《大明宫词》,《潜伏》,《大江大河》,《悬崖》,《亮剑》,《我的父亲母亲》……这些剧时的美好感觉。

张纪中拍的金庸电视剧,明明感觉是最接近原著小说的,没什么有些作品反而被观众吐槽

张纪中,中国著名导演。制片人。很多著名的中国电视剧都是由他担任制片人。代表作品有《小鱼儿与花无缺》《激情燃烧的岁月》《西游记》等。从2001年起,他便开始翻拍金庸先生的武侠剧。已经播出的一共有八部。张导似乎特别喜欢翻拍金庸先生的作品。他自己也曾表示自己是金庸迷。

广大观众吐槽最多的就是张纪中导演选人的眼光。他翻拍的每一部金庸先生作品选角都被吐槽过。另外,香港先翻拍金庸先生的作品,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大多数观众会更偏向于香港翻拍的版本。

2001年《笑傲江湖》一一李亚鹏

当时已经有1996年香港TVB吕颂贤版本和2000年台湾中视任贤齐、袁咏仪版本,这两个版本已经深入人心,而李亚鹏还是一个新人,所以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同。其实这个版本连金庸先生也十分赞同。张导的这个版本加入了他的很多想法,不再是一部单纯的翻拍,影片的拍摄技巧,景点的选取布置,还有人物造型都做得很用心,尤其是主角李亚鹏的令狐冲形象和金庸先生所写出的江湖感一摸一样 ,很贴近原著。

2003年《射雕英雄传》一一李亚鹏周迅版

这个版本的射雕播出以后,遭到了空前的差评。其实这个版本是金庸本人最满意的《射雕》电视剧版本,2003版《射雕》的周迅版黄蓉,也是作者金庸本人最满意的黄蓉。

83版的射雕,对原著进行了胡乱的改编,对黄蓉这个角色更是进行了一些丑化,设置了一些完全不符合原著人物性格的情节。然而,很多人是看了83版本的射雕之后才去了解原著的,还有一些人根本没有看过原著只看过83版电视剧,在那个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部电视剧伴随着很多人的成长,所以就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加上那个年代盲目的推崇港台明星,所以一些港剧迷们恶意贬低03年版本射雕。

2003年《天龙八部》一一胡军版本

1997年香港TVB黄日华版本《天龙八部》是一代人的记忆,和83年版本的射雕一样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长。可以说,97年版本的天龙八部是TVB武侠巅峰之作。剧中的几乎所有重要的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个版本对原著的改编比较大,但是剧情十分紧凑,跌宕起伏。

有了这一版本的对比,03年版本的天龙八部就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评论。

03年版本的天龙八部对原著的还原度非常的高,

服装、造型,每个角色的刻画也非常的到位。连金庸本人也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张纪中导演的《天龙八部》我很喜欢。他拍电视剧是征求我的意见,我就说,最好不要和小说相差太多”

2006年《神雕侠侣》一一黄晓明刘亦菲版

在此之前,一共有12个版本的神雕侠侣,其中包括几个电影版本和中日合作的动画版。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83年香港TVB刘德华,陈玉莲主演版本,95年香港TVB古天乐,李若彤主演版本,98年台视任贤齐,吴倩莲主演版本。

尤其是95年版本,当时的古天乐处于颜值高峰,古装杨过造型更是深得人心,李若彤清冷的气质特别符合小龙女的形象。这部剧成为经典之作。

06年版本神雕请了很多专家对景点进行设计,还在拍摄过程中加了雾化,制作出了仙境效果。所有演员还进行了封闭式的武术训练,可以说是很用心了。金庸先生表示,这个版本的神雕整体调子是对的。对刘亦菲小龙女角色非常认可。但是对黄晓明却不怎么待见。甚至曾公开表示“那扮演杨过的男演员,但他好像在演一个很浮夸的小青年,好像在勾引他师傅一般,那我就不喜欢了。”

很多人也吐槽黄晓明太黑太丑,演技浮夸做作,有很多时候感觉很跳戏。

2007年《碧血剑》一一窦智孔黄圣依版

香港TVB85年黄日华,庄静而版,很多人把这个版本奉为经典。

2000年林家栋,佘诗曼版本,估计看过这个版本的人是最多的,里面的配乐和武打很有激情,但是这个版本对原著的改编比较大。

07年版本演员台词是最贴近原著的,在大部分尊重原著的情况下,有了细节的增加和描述。总的来说,这个版本服装,场景和剧情都比前两个版本要稍微好一点。但是仍然有一些港剧迷们在吐槽07年版本。

2008年《鹿鼎记》一一黄晓明

在08年版本鹿鼎记播出以前,一共还有四个版本得鹿鼎记比较出名。

84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拍的梁朝伟刘德华版本。这个版本的鹿鼎记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当时梁朝伟才22岁,却完美的演绎出了韦小宝的精髓。连金庸先生都称其为最传神的韦小宝。

92年由王晶指导,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版《鹿鼎记》。这一版本最为接近原著。星爷用他的演技和无厘头征服了很多观众。

98年香港TVB《鹿鼎记》由陈小春主演,这个版本删去了一些讽刺内容,增加了很多搞笑的片段。陈小春自带的痞子气质,很是符合韦小宝的形象,这个版本应该是现在最为观众所熟悉的。

00年台湾拍摄由张卫健主演的版本。这个版本大多数观众也曾看过。主演在造型服装上都比较贴合原著,但是在台词动作人物情节上却是模仿了星爷版本的《鹿鼎记》,更像是电影的加长版。

张纪中拍摄的黄晓明版本《鹿鼎记》采景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剧情也不错。其实,在这部剧中,黄晓明的演技还是不错的,但是有黄晓明的电视剧就会有观众吐槽,另外,这个剧有点黄和暴力,所以吐槽的点也就更多了。

2009年《倚天屠龙记》一一邓超版

金庸先生的小说被翻拍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倚天屠龙记》了吧。从1963年第一版至2018年最新版,前前后后一共有十多个版本。

1978年,香港TVB郑少秋,赵雅芝版本。这个版本的演员阵容很强大,但是当时的服装道具还有拍摄技巧的比较落后。

1986年TVB版--梁朝伟,黎美娴版本。

1993年李连杰,张敏,邱淑贞电影版,虽然电影版改了很多,但影版翻拍的相当惊艳。

1994年台湾马景涛,叶童,周海媚主演版本。周海媚饰演的周芷若是最为观众所认可的。金庸先生曾说,如果早知道是周海媚出演周芷若,他会愿意把《倚天屠龙记》的结局改成张无忌和周芷若在一起。如此之高的评价,可见这个角色的经典。

2001年吴启华,黎姿,佘诗曼版本,这个版本被称为最痴情的张无忌。剧中张无忌对赵敏一心一意。周芷若最后的结局是失忆了与宋青书过上了神仙眷侣的日子。

2003年苏有朋版本,众星云集,不管是颜值还是演技都是相当不错的。追捧这个版本的观众很多。

有了这么多个版本的对比,09年邓超版本的张无忌是被吐槽最多的。虽然这个版本结局和金庸老先生最后修改的一样,周芷若有了一个好结局,但是这个版本的存在感很低。

2017《侠客行》一一蔡宜达张嘉倪版

1989梁朝伟电影版。这个版本《侠客行》饱受争议。看过的人也不多。

2001年大陆吴健版本被很多人评为童年的经典,但是,在豆瓣的评论却没过万。

2017年,张纪中翻拍《侠客行》,结果是口碑收视率都极低,公认的失败的作品。小说《侠客行》本身就饱受争议,翻拍出来之后就更有争议。

总的来说,张纪中导演翻拍的金庸先生作品有经典之作,也有饱受争议之作。好评也有差评也有,作为导演他做到了用心还原金庸小说里的快意江湖。有人喜欢TVB,有人喜欢张纪中,各有各的喜好。也有都喜欢看的,这并不冲突,不用非要争个高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