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忠:虎年情人节谒叶圣陶先生_爱迪生_课本_孩子

图/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叶圣陶先生

虎年情人节谒叶圣陶先生

作者/刘作忠

一阵急促的手机短信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友人提醒我:今天是庚寅虎年(2010)正月初一、更是情人节,祝你情人节快乐!

我痴迷几十年、始终未变的情人确实有:历史和文化。

正在“我心中的江南行”的我,今天将拜访一位仰慕许久的“情人”。

顶着昨下半夜开始漫天飞舞的雪花,我先两倒汽车再倒三轮车,到达一个极少见的地名:甪直。地方志载:甪直原名甫里,因镇西有“甫里塘”而得名。后因镇东有直港,通向六处,水流形有酷如“甪”字,故改名“甪直” —— 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穿过由41座宋至清代建造的造型各异的小桥、5.6公里长小河环绕,1平方公里黛瓦粉墙、木门木窗、青砖翘脊的明清老屋、卵石为路组成、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的小镇,在始建于公元503年的保圣寺西侧,我终于见到了这位伟大的“情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叶圣陶先生。

不过,我来晚了,叶老已在22年前就变成了铜像。

展开全文

图/2010.2.14(正月初一)甪直叶圣陶纪念馆1

图/2010.2.14(正月初一)甪直叶圣陶纪念馆2

图/2010.2.14(正月初一)甪直叶圣陶纪念馆3

图/2010.2.14(正月初一)甪直万盛米行

图/2010.2.14(正月初一)甪直古镇街头

风雪中,空旷的墓地尤空旷。没有世俗的鲜花供果香烛纸钱,只有一颗虔诚的心,我伫立在这位一生平易谦和、诚朴敦厚、谨言慎行的先哲墓前。

叶圣陶先生1917年应聘至吴县甪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在甪直间,先生冷眼看社会,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近百篇,比如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及著名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许多素材来源于古镇甪直。

在甪直期间,先生还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一起发起组织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与朱自清、俞平伯等创办我国新文坛第一个诗刊——《诗》。先生对甪直情有所钟,自称为“第二故乡”。

认识先生,是在四十多年前拜读其大作《多收了三五斗》,至今还记得其中的精彩段落:“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里面装载的是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齐着船舷的菜叶和垃圾被细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早晨的太阳从破了的明瓦天棚斜射下来,照在柜台前那几顶晃动的旧毡帽上……”

图/2010.2.14(正月初一)甪直叶圣陶墓园

先生题签的《辞源》,是为寒斋人境庐数万本藏书中翻阅次数最多之书,尽管硬壳封面与纸质内芯早已脱离,仍不忍舍弃,因为几十年中它助我解疑释惑太多太多。

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先生一生恪守的座右铭——“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先生一生所办诸多“实事”中,我认为是倾尽心血编写的少儿教材,惠及后人最大。

我曾浏览过先生30年代所编教材,一条清晰的主题贯穿始终: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生命间的微妙关系,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

比如先生主文、丰子恺插画、1932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课本选择与孩子日常生活贴近的内容,如:自然与人、花鸟鱼虫、猫猫狗狗玩游戏、讲故事、吃饭、与邻居打招呼,还有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介绍各类知识等等,渗透于通俗白话文中,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课本经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为“第一部经部审定的小学教科书”。教育部的批语说:“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是为特色。”至1949年,这套课本重印四十余版次。

课本初小第一册第一课仅两行:“先生早!”——孩子的口吻;“小朋友早!”——老师的口吻。两句话七个字一字重复,生字六个,笔画不多,间架清楚,易认易写。开学笫一天,头回进学校的小朋友,一切既新鲜又陌生。见了老师,先上前鞠躬问好,老师微笑欢迎。等到上课,翻开课本第一页,方才温馨的一刹那正在课本上,还有快照似的插图:初秋时节,校园一角,叶绿花红的美人蕉正盛开。孩子们手捧如此有益启发的教材,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也因而开始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再如《绿衣邮差上门来》文:“薄薄几张纸,纸上许多黑蚂蚁。蚂蚁不做声,事事说得清。”寥寥22字,充满童趣,孩子们对信的认识一下鲜活起来,老师几乎不用教,孩子一读就能背诵。70多年前的大师们,编出如此意象优美的好教材,惠及几代人,功德无量!

联想近几十年所编教材,在先为“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再为“突出政治”的主题下,好人个个道德完美不近情理,坏人个个青面獠牙一无是处,很少有血有肉的,比如忽悠了包括我在内几代人的“英雄故事”。课本里的孩子要么成人化,要么被工具化般地蓄养。最不能容忍的是胡编乱造误导孩子,比如多年保留的课文《爱迪生救妈妈》: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7岁时,妈妈患急性阑尾炎,医生决定在他家做手术,但房间里光线太暗。爱迪生邀约几个小朋友,每人捧一面大镜子于油灯旁,镜子将光聚一起,即能手术,妈妈因而得救。然而有学者考证:最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在19世纪末,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39岁的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教科书内容失实、篡改经典,居然用真名人、假故事扭曲误导孩子,三聚氰胺牛奶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更伤害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畸形人格,令人忧心忡忡!

听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最近再版《开明国语课本》、1917版《商务国语教科书》、1930版《世界书局国语课本》,读者好评如潮,以至于书店卖断货,我想这不仅是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还有对语文学习最本真的一种期待吧!

远近的鞭炮声将我从遥远的过去拉回现实,冰冷的雪水浸湿了我鞋袜,脚很冷心却是热的,能在世俗的情人节,恭立先哲面前、拜聆先哲的教诲、感悟先哲的人格魅力,不是人生极大快乐么?

写于2010年“我心中的江南行”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