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资料
姓名:叶圣陶
字:秉臣,圣陶
原名:叶绍钧
笔名:柳山,桂山
出生/生日:1894-10-28
逝世时间:1988-02-16
享年多少岁:94岁
民族:汉族
叶圣陶详细介绍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于1894年出生在苏州吴县。1912年在草桥中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员。为了生计而开始撰写文言小说,投稿给《礼拜六》等刊物。1915年,经好友郭绍虞介绍到上海尚公学校当小学国文教员,两年后与王伯祥等人前往吴县任教,不再写文言小说,并在《妇女杂志》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9年应好友顾领刚邀请为《新潮》月刊写白话文章,1919年3月加入新潮社。1920年冬郑振铎写信邀请叶圣陶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第二年,与沈雁冰(矛盾)、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2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的第一个诗刊《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吐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曾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影响巨大。并撰写了诸多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和文章,为中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早期生活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苏州城内悬桥巷的一个清贫家庭。父亲叶柏仁是一户地主人家的帐房先生,凭微薄的薪俸抚养一家五口。。1906年进入苏州公立小学。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1908-1909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
教学与写作
1912年1月,叶圣陶毕业于草桥中学,次月,任苏州中区第三初等小学教员。1914年,他因被排挤出学校而失业。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在《礼拜六》杂志上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的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15年,经好友郭绍虞介绍到商务印书馆办的上海尚公学校当小学国文教员,同时兼职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与王伯祥等人去吴县任教,并在《妇女杂志》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1919年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先后在《新潮》《时事新报·学灯》《晨报》第七版(后改称《晨报副刊》)等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小说、新诗和关于妇女解放、教育改革的短论。1921年,应郑振铎邀约,成为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次年叶与朱自清等人又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的第一个诗刊《诗》。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小说月报》《中学生》等杂志,并主编中小学语文课本。
到了1928年,叶圣陶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两年后任开明书店编辑,主编《开明少年》《国文月刊》等杂志。同年积极支持“左联”的工作,为其刊物撰稿,奔走营救被捕的“左联”作家,还与“左联”的领导人鲁迅、茅盾等人保持密切的交往。。除以上文学创作与政治活动外,叶圣陶依然没有放弃教育工作,先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杭州第一师范、北京大学、上海神州女学、福州协和大学、复旦大学、立达学园等大、中学校工作,所任课程以作文、诗歌和新文学为主。
抗日战争时期
在九一八事变后,叶圣陶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日战争期间旅居四川。抗日期间,叶圣陶屡作诗文,声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抗议“国联”和日本狼狈为奸、侵略中国的罪行,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1932年2月又同鲁迅、茅盾等共同签署《上海文化界告全世界书》《为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并被推举为中国作家抗日会经济委员会委员。12月,又与柳亚子、鲁迅、茅盾等共同签署《中国著作家为中苏复交致苏联电》。
1935年,列名于《我们对于文化运动的意见》宣言书,抗议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要求民主自由。次年10月,还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上签名,竭诚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新中国时期
1949年初,叶圣陶进入解放区任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7月参加首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全国文联委员,还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又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62年,他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4年12月当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在出版行业方面,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担任重要职务,为教育出版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主张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改革教科书编写和审定制度。在他的领导下,出版了一系列新的教科书和教辅读物,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叶圣陶晚年仍然关心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指导年轻学者。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在思想方面,叶圣陶倡导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强调知识和实践的结合,关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质,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他主张教科书编写应该以教育教学的需要为导向,注重实用性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叶圣陶还关注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认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和科学的教育体制。
叶圣陶为中国文学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作品传承了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为民主进步、抗日救亡和教育改革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等。叶圣陶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他还积极推动新文学运动,参与创办《诗》等文学刊物,为文学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在教育事业上,叶圣陶曾任教于苏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多所学校,为广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他关注基础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领导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系列新的教科书和教辅读物,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文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