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地球的“场”与人体“元气”的真谛_元气_人体_能量

现代科学发现地球上至少存在着三种“场”:重力场(引力场)、惯性场和电磁场。科学家们一直在追求统一这几种“场”的理论,但迄今未能完全做到。

地球上、宇宙中,可能不止存在这三种“场”,还可能存着着很多的“场”。

比如,“热”的传播似乎受到一种“场”的制约,我们估且称之为“热力场”。

比如,时间和空间,都可能是一种“场”,叫“时空场”(包括空间场与时间场)。

现代科学总结出来的规律、定律,都是基于特定“场”的存在,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的重力定律和计算公式)的成立,是因为存在着“引力场”(重力场)。

人体的真正的、深层的“元气”,其实是“场”态的存在!

人体的电磁场,其两极在肾与心,肾为北极,心为南极。

人体的电磁能,入于肾(北极)则化为磁能,出于心(南极)则转变为电能。电磁能,是人体最重要的深层能量(元气)。

人体就象一个运转不息的大电网:肾以磁的形式蓄电,这是储存电的过程;心以电的形式发电、向人体供电,这是用电的过程。用电结束后再输送回蓄电站(肾)保管。

无论是蓄电还是发电,都需要有物质基础,这就是精、血、气之类的体内物质存在,就象电池要有化学物质,就象电站要有磁线圈等等。

发电的过程,必需有动能,通过“切割磁力线”,将磁能引出来成为电能。这个能“切割磁力线”的动能,来源于“肝”。

肝是人体的动能起点,对应一年中的春天,代表着每一轮能量循环的起点。中医讲“肝为肾行气(精)”,就如同“切割磁力线”,使磁能转变为电能,供全身使用一样。

动能与势能是“一对”,因为有重力场的存在,所以物体往高处升起时,动能就会转化为势能。

在人体中,肝主动能,肺主势能,肝气在升的过程中,不断消耗动能,而转变为势能;肺气在下降过程中,势能不断转变为动能。

展开全文

在人体结构上,肝处下,而肺处上。

肝助“发电”——将肾能引出来,化为心能;所以有“厥阴为合,少阳为枢”之义。

肺助“蓄电”——将心能收回来,化为肾能;所以有“阳明为合,太阳为开”之义。

中国的地理布局,好像是上天有意按照太极、周易、五行、人体结构生成的一样。所以,观中国地理,可知天地和人体的奥妙。

中国西北高而东南低。

中国的风,由东南往中部吹,再吹到西北,在这过程中,“风气”是不断往高处吹的,这个过程就是“气”的动能不断转变为势能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气”,就是“肝气”。中国的东南风,春夏常吹,温暖而热,相当于人体的肝的功能。肝在东,属木,主风……

中国的河,由西北往东南流。东南风,将大海里的水(相当于肾精肾水)带到西北的高空,当“肝气”到达最高点时,其动能消耗尽了,动能全部转为势能了,这个时候它就要转为“肺气”了,肺气就象地球上的大气层,处于高空,温度低,是“凉”的,由原来“水”湿的特点变成了“干燥”的特点(肺燥),整个大气层就象人体的肺,有一个“大气压”的存在,它将从上而下,收敛热量,助心收敛电能归肾,万物的机能都将下降,所以万物会感到一种“肃杀”之气(肺属金,金性肃杀)。肺,是人体能量循环由“放”转为“收”的转折点,所以说“金曰从革”。

高空中的大气,尤其是西北高空中的大气,原是由肝风从大海(肾)里带上去的,现在,由肺来接管这些大气了,因为高空的物质势能最大,属于肺来管的了。这些具有最大势能的肺气(其实原来是肝气),不能再上升了,只能下降,于是变成雨或无形的雨水降下来,于是成为江河的源头。

其实,在地面之下,有“逆流而上”的“地下河”——即是“泉”,很多高山上都有泉,怎么来的呢?这些泉水,实际上是肝的动能将水运送到高山之巅的。到达高山之巅的泉水,也转归肺来管。

以上这两种水(天空中的水气与地下的泉水),就是江河的源头,所以中医上说“肺为水之上源”。

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为动能,然后“切割磁力线”而发电。这样来看,势能实际上是“储蓄的动能”。

电力不断储蓄,就不断地增加电压,相当于“电势能”的增加,这个过程,与动能不断转变为势能的原理是一样的。

因为肺主“势能”,所以说,肺对于将电能由心移归肾储蓄起来是有“收敛”作用的。

当然,电能与磁能还可以直接转化,就象人体的少阴经沟通心与肾一样,电磁能量可以在心肾之间走捷径,直接转化,不一定需要肝与脾肺等脏的辅助。

电磁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也伴随着热能的转化,以及其它能量的转化。

心肾之间的电磁能及其它能量的流动、转化,还可得到心包经、三焦经的辅助。

人体能量流动与转化,看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就会非常了然。

以上,我们讲了电能与磁能、动能与势能。

其实,热能的演化过程也是一样的。

热能发出来,比如木之燃烧,化为火;热能收回去,比如植物吸收太阳光热,将热能储存为内在的化学能,在物质层面则体现为植物果实(属金)、种仁(属水)之糖分、淀粉等,这个储蓄热能的过程,有赖于“金秋”季节,也就是说,相当于“肺”来“收敛”这些能量。

宇宙虽然很复杂,但从能量的角度看,不过是能量的转化与循环而已。

能量在循环过程中遵循守恒定律,但是,相对于一个独立系统而言,比如对于一个人体而言,能量有循环过程中必然有损失。“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传递过程中热能会损失,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也就是说,任何系统、任何生命、包括人体,都要不断地从外界补充新的能量,否则就会死亡。

人体从外界补充能量的主要器官是脾胃,也包括肺的吸气功能。

“胃”是人体的后天之“丹田”,所以“胃”字,上部是“田”,下部是“肉”。“胃”是人体吸收外部能量的主要器官。

脾胃和肺吸收外界营养、能量的时候,需要消耗能量,就像“切割磁力线”发电需要消耗机械能一样。

脾胃与肺,通过消耗自身一部分能量,从而能吸收外界能量,并输送到肾储存起来;同时,脾胃和肺,也将心脏用不完的能量(心脏的电能、热能、动能等),“收敛”起来并输送到肾储存起来。

所以,脾肺是人体能量循环过程中,负责回收能量与吸收外界能量的主要器官。

人体的生命,最关键是“元气”,而“元气”是“场”态的存在,它无形无质,但可测量并验证其存在。

人体的元气一旦减弱或丧失,那人体的整体功能就会降低,甚至人体的运行会失序——试想一下,如果地球没有惯性场、重力场和电磁场,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会是什么样子?各种物体的运动会是什么状态?地球不就乱了吗?如果这些“场”都不存在了,那么地球就解体了,各种物体会分离、散掉。实际上,如果没有惯性场、重力场,你走一小步,做一个小动作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就象宇航员在太空那样。

对应到人体,如果人没有了元气,那么吃东西也吃不了,即使吃下去也吸收不了营养,转化不了能量,人就会死亡。

“元气”分“先天”带来的元气与“先天”补养的元气。

人体相关器官动起来,完成饮食与呼吸、吸收新能量的活动,需要消耗“元气”。

人体完成饮食与呼吸、吸收新能量之后,将一部分新能量直接供给人体各器官使用,将余下的能量储存起来,这就是补充“元气”的过程。

这个过程跟开汽车时开动发动机,能同时充电是一样的。

“元气”是“场”的存在,使用元气会消耗“场”,补充元气会加强“场”。

人生就象开公司,先天带来的“元气”就象初始资产(注册资本),公司经营得好,则资产会不断增长;公司经营不好,利润为负,那就会不断减少资产。

绝大多数的人生,都象不断亏损的公司,其资产(元气)都是在不断地减少着,直到生命的终结。

只有少数懂得养生、修命者,才能使元气不断充实、增长……

那么,“元气”怎么补?

在中医上,针灸是直接针对电磁场、电磁能的,所以效果非常迅速。

中药,也有直接补“元气”的方剂,比如,用磁铁来治惊悸病、治癫痫病(如磁朱丸),因为磁铁能增强肾的磁场(元气)。

人体中的血,富含铁的成分,才能受肾的磁场的吸引和制约——磁场是吸铁的,对非铁的物质基本没法施展吸力。

全身的血,有了动能,才能挣脱磁场的束缚而向全身周边运动,当动能耗尽时,血因为受到磁场的吸引,又从静脉流回来。如果没有人体的“元气场”,血液的开合、运行就会失序。

为什么会贫血?除了造血不足之外,第二个原因就是散出去的血很多都不能收回来,其根本原因是“元气场”吸力不足。所以,肾元气亏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

可以推想:很多“白血病”都是因为“元气场”虚弱了。如果能增强人体的“元气”,是可以治好“白血病”的。

关于人体元气与磁场的关系,近代名医张锡纯有所论述。本文加以更详尽、系统的发挥。

元气,生命场,这才是生命的真实体现!

生命的深层本质,不是气血,甚至也不是经络,而是妙不可言的“元气场”!

如果你看不到这个“场”,如果你只看到肉体物质,那么,你无法了解生命,也很难真正走入中医的殿堂!

能深刻理解人体元气与天地之“场”者,学中医将能进入神妙之境,在治疗上将能发挥无尽的妙用!

养生的根本,是增强人体的元气,即壮大自己的根本“元气场”,元气在,“场”在,万物都能为“我”所用;元气失,“场”不在,即使山珍海味在你嘴边,也对你毫无益处。

如果人能升级自己的“元气场”,能跳出重力场、惯性场、电磁场,能沟通宇宙中更大的“场”,那他就是一个更高级的生命……

《黄帝内经》开篇讲的“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的上升阶梯,就是生命的上升阶梯——虽然玄妙无比,却并非不可思议。

如果你想,你就好好去“思议思议”吧。

炎黄国医吴越

2020年3月19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