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病逝时,扶苏手握30万精锐秦军,为何选择自杀?秦始皇的皇后到底是谁扶苏到底为什么而死_始皇_楚国_秦王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扶苏是谁 始皇 楚国 秦王

本文目录

  • 秦始皇嬴政病逝时,扶苏手握30万精锐秦军,为何选择自杀
  • 秦始皇的皇后到底是谁扶苏到底为什么而死
  • 秦始皇长子扶苏的母亲是谁扶苏的儿子女儿是谁
  • 《史记》里记录了许多皇后,怎么没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谁扶苏、胡亥的生母是谁
  • 秦王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吗
  • 如果太子扶苏成功上位,他第一个会除掉的人会是谁

秦始皇嬴政病逝时,扶苏手握30万精锐秦军,为何选择自杀

秦始皇生前最后一次巡游天下,不幸病倒在外,当时陪在秦皇身边的只有一个最小皇子胡亥。

在秦皇昏迷之际,宦官(太监)总管赵高对丞相李斯说:"假如太子扶苏继位,他将更弦改张,废法家,立儒家,这样你我都将会失去权势"。李斯竟听信赵高胡言,两人串通一气伪造秦王遗诏,改立胡亥为秦二世。

而扶苏曾经劝秦皇治理天下宜用儒家,不宜严酷的法家。当时秦皇大怒之下,贬扶苏去镇守北疆。

在巡游途中,秦皇渐渐感觉太子的建议值得重视,本想招回。竟不幸病倒下来。

赵高阴诈,抢先迷惑李斯,等同宫廷政变,明立胡亥,实当傀儡。竟授意胡亥伪借秦皇手令,派人逼迫扶苏和大将蒙恬自刎。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扶苏临死还以为自己要父皇废法家、立儒家之惹的祸。长叹一声"父皇,儿走了!"自刎了。

秦始皇扫六合,威望如日中天。秦军将领皆忠心耿耿,面对秦皇赐死诏书,只能以死报国,写下一幕壮烈悲歌。

有史家说,扶苏和蒙恬皆忠诚有余,智慧不足。父皇死在途中,竟不会发现有诈,甘愿引颈受戮。实是秦亡之一大原因。

倘如有扶苏在,有蒙家世代良将在,号令天下匡扶秦室,尚可大有作为。不至于赵高荼毒生灵,天下大乱,一统江山得而复失。

秦始皇的皇后到底是谁扶苏到底为什么而死

诚谢悟空邀请:

在正史上也查不出始皇帝立皇后的信息,作为酷爱历史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大胆猜测,只有等秦始皇的陵墓发掘后才能揭开这个千古之谜了。
作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席卷六合,包容宇内,统一天下,仅用了十年的时间;他雷厉风行地结束了两百多年的战国混乱局面,避免了生灵涂炭,但由于奉信法制,推行苛政,也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秦始皇当政时,大公子扶苏坚决反对始皇的暴政,他一贯主张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统治者要以仁义为本,关心爱护百姓,这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秦始皇焚坑儒书,遭到扶苏的抵制与劝谏,秦始皇为落耳根清净,就调扶苏戌边帮助蒙恬修长城;在此,我们知道:秦始皇没有处死扶苏的意图,只是政治观点不同,避免意见冲突而调动了他的工作;否则,早在生前,赢政就处死扶苏了,不会等到胡亥登上皇位。

由于秦始皇秦行法治,处处时时事事,都与扶苏的想法格格不入,李斯和赵高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胡亥得到李斯和赵高的扶持,在秦始皇驾崩于巡幸途中时,通过沙丘政变,胡亥在赵高与李斯处心积虑地运筹帷幄之下登基。
胡亥登上皇位是李斯和赵高处心积虑运筹帷幄的结果,赵高和李斯与胡亥篡改遗嘱,下假诏处死扶苏,目的是防止扶苏联手蒙恬讨伐胡亥; 扶苏接到诏书后没有怀疑诏书做假,因为秦始皇他深知,父皇本来就对自己强烈不满,所以,毫不犹豫地结束了生命!

秦始皇长子扶苏的母亲是谁扶苏的儿子女儿是谁

史书没有记载扶苏的母亲,但从年龄上可以肯定扶苏的生母不会是始皇灭六国后才入宫服侍嬴政的。有一种观点是扶苏的生母是卫国人,所以始皇才会在统一全国后还不灭掉卫国,另有一说扶苏生母是楚国人,所以陈胜吴广才会以扶苏、项燕和张楚的名号来造反。不过这都是没有实证的推测。而史书上也完全没有提及过扶苏的子女,虽然有子婴是扶苏儿子的说法,但完全靠不住。

《史记》里记录了许多皇后,怎么没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谁扶苏、胡亥的生母是谁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闻名,《史记》中却未记录中国第一位始皇后,要想寻找始皇后的踪迹,要从现有的史料中进行推测。

先来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始皇直到病死都没有册立继承人,只留下召回长子扶苏回咸阳主理自己的丧事?

秦国的王位继承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并且很早就已经确立。在位的秦王,正式册立王太子,王太子的继承人,也预先确立。秦王去世,太子继位,太子继承人成为王太子,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在制度上保证了秦国政权的长期稳定。

以我们熟悉的这段历史为例,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在位时,便册立安国君为王太子,这时候的嬴异人在吕不韦的辅佐下被确立为王太子继承人。秦昭王去世后,安国君继位成秦王,嬴异人变成王太子。安国君在位没几年便去世了,嬴异人继位成秦王,嬴政被确立为王太子。嬴异人去世,嬴政顺其自然成了秦王。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一事,不但在政治上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也是一件不合秦国制度的事情,不能不说是异常。

那就要追溯到秦始皇的继承人上,扶苏是秦始皇的皇长子,扶苏第一次出现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记载了曾经提到过的“坑儒”事件,前面文章曾经提到过,扶苏因为长生不老药的事情与秦始皇意见相左,被派到秦国北部的上郡守边。

按照当时扶苏皇长子的地位和才干,是最大可能成为继承人的,最后秦始皇没有立扶苏为太子,真的只是因为扶苏反对自己长生不老吗?

皇室中的皇子的命运,很大一部分是会受母亲的影响。比如皇上宠幸了宫女意外生下皇子,便会给皇子另外找一个德才兼备的额娘,纵然生母身份低微,但皇子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养母的身份。像《甄嬛传》中弘历一样,认了熹妃做了额娘,皇宫中的妃子背后是代表着一定政治势力的,这些势力都会成为皇子的助力。

扶苏作为皇长子,母亲极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扶苏的身份同样如此,秦始皇对他的态度一定会受扶苏母亲的影响,扶苏母亲背后又代表着怎样的政治势力呢?

由此可以猜测,秦始皇始终未立扶苏作为秦国继承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亲身份的影响,而扶苏母亲是始皇后最有可能的人选。

既然到此找不到更多的证据,我们先跳过这段历史,从后往前看来推测下始皇后的身份。

纵观当时的历史背景,扶苏死后不到一年,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爆发,除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之外,还有一个标志性举动:“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扶苏和楚国大将又复活了。

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战国末年的楚国大将,陈胜吴广是推秦扶楚,打着楚国大将的口号很好理解。可扶苏是秦始皇的儿子,差点就成了秦国的继承人,为什么会成为反秦的代表人物呢?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起扶苏的母亲。

扶苏身上有着秦国和楚国的皇室血脉,扶苏被无辜杀死,楚国人民义愤填膺打着正义的旗号讨伐秦国。所以扶苏的母亲极有可能是楚国王室的女儿,嫁给了嬴政生下扶苏。

如果扶苏母亲真的是楚国公主,秦始皇为什么这么怕继承人和楚国产生关系,这里就要结合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以及秦始皇晚期对于外戚的态度。

秦楚联姻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追溯,从秦惠文王时娶了楚国的宣太后,到后来安国君娶了华阳太后,两国联姻代表的是两国之间共同的利益,秦楚一直在政治上相互依靠,互为连理。

当时嬴异人有嬴政和成蟜两位继承人人选,嬴政背后依靠的是华阳太后,这位养祖母背后代表的是楚国的政治势力,成蟜是韩夫人的儿子,背后代表的是韩国的政治势力。很明显,楚国势力是完全强过韩国的,嬴政在华阳太后的庇护下,顺利登上了王位。

嬴政13岁登基,此时后宫掌权的依旧是华阳太后,前朝势力正盛的是昌平君,有历史学家推测,昌平君便是楚国质子留在秦国的儿子,论辈分应该是嬴政的舅舅。对于此时尚未亲政的嬴政来说,前朝后宫都要受到楚国外戚的钳制,可想而知是相当痛苦的。

直至华阳太后去世,昌平君被贬黜后反秦复楚,楚国外戚政权才走向没落,可以说嬴政在30岁之前基本是没有政权自由的,在这五年后,嬴政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基本重要工作。

嬴政本身对于外戚干政就是持强硬态度的,加之统一六国的关键时期,楚国又是最大的疟疾,如果选择有楚国血统的扶苏作为秦国继承人,是会产生很多政治隐患的。

嬴政继位后大婚选妻,当时在位的正是权势最大的华阳太后,华阳太后一定会给秦国选择一个母国楚国的王后。

我们姑且猜测始皇后是楚国公主,嫁给嬴政后生下长子扶苏。那胡亥的母亲又是谁呢?

胡亥对于赵高的感情,更像是幼子对父亲的依赖。胡亥绝对信赖赵高,他收到以李斯为首的老臣请求清除赵高的上书后,曾经回信请求老臣们不要怀疑和加害老师赵高。

胡亥在回信中把赵高视为始皇帝死后自己唯一的依靠,赋予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这封信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原话是这样的:“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

“少失先人”意思极有可能是说胡亥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所以秦始皇为胡亥找了赵高这位老师,赵高是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律专家,也是车技高墙的武士、干练的能吏,虽然最后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犯上作乱,但不能否认秦始皇是为胡亥选择了一位好老师。

战国时代,各国语言并未统一,两国之间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秦始皇选用赵国出身的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极有可能是因为胡亥从小熟悉赵国的语言文化,比如始皇帝的母亲是赵国人,吕不韦为她找的面首嫪毐也是赵国人。

胡亥生于秦王政十八年,当时,他的祖母帝太后赵姬还在(十九年去世),赵姬是赵国人,这可能是胡亥与赵国关系密切的因素之一。不过,在胡亥与赵姬之间还有一位人物,这就是胡亥的母亲。

胡亥的母亲,或许出身于赵国?她的赵国出身,正可以将赵姬、胡亥、赵高等赵国元素连接起来,为扑朔迷离的历史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

秦王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吗

子婴,秦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即秦三世,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在位46天,史称秦王子婴。

子婴生平事迹鲜见于史册,早年经历不详。最早出场是在《史记·蒙恬列传》中。此时秦二世胡亥矫诏篡位,听信赵高谗言,将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囚禁起来,准备处死他们。子婴因此事向秦二世劝谏,最后秦二世还是没有听取子婴的劝谏,依旧派人杀死蒙恬和蒙毅。但是,子婴在胡亥对始皇帝的皇子、公主展开清洗的时候,逃过此劫;可见,胡亥对子婴是非常信任的。

再次出场是在秦二世死后,赵高召集大臣准备自立,结果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不得不迎立子婴。但是子婴不再是称“皇帝”,而是陈“王”,因为此时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随后秦王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宦官韩谈商量刺死赵高,并诛灭赵高三族。

最后结局是刘邦率大军一路破关,兵临咸阳,在位仅46天的秦王子婴眼看大势已去,便率妻儿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秦朝从此灭亡。子婴投降后,刘邦对其只是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项羽进入咸阳后,立刻杀死子婴并纵火焚烧秦宫室,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至于子婴与扶苏、胡亥的关系,仅在司马迁《史记》中就存在不同版本,估计司马迁也不清楚之间关系

版本一:胡亥兄长的儿子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六国年表》记载“高立二世兄子婴”。这里理解赵高拥秦二世胡亥兄长儿子婴为秦王,至于是不是扶苏的儿子史学上尚未有定论。

版本二:胡亥的兄长

《六国年表》记载“高立二世兄子婴”,这里理解为赵高拥立秦二世的兄长子婴为秦王。但是赵高、李斯、胡亥要密谋除长以立幼,只要嫡长子扶苏或者其他比胡亥年长的秦始皇之嫡子活着,胡亥就没有资格即位。因此,子婴不应该是秦始皇的嫡子。

版本三:秦始皇的弟弟的儿子

有关《李斯列传》集解引徐广说“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这里理解为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婴。但秦始皇的弟兄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成蟜、母赵姬与嫪毐所生二子,所以被认为是成蟜的儿子。《六国年表》“高立二世兄子婴”,应理解为“秦二世的从兄的儿子”。与胡亥无皇位争夺的利害关系,所以不在二世所欲清除的兄弟姐妹中,反而能站出来劝谏二世不要滥施诛杀。

如果太子扶苏成功上位,他第一个会除掉的人会是谁

如果扶苏登基,肯定不会滥杀无辜,也不会除掉任何人,历史肯定会改写,秦朝会保持一个时期的稳定,不可能很快地灭亡。

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素有贤名。其反对朝廷实行严厉刑法及焚书坑儒等政策,而且身为长子、太子,继位也当顺理成章。

他善于施行“仁德”,体恤民间疾苦;他性格刚毅,勇武过人;他政治眼光独到,有远见卓识,而且敢于直谏;他是大秦王朝太子爷,是秦始皇指定的帝位继承人;秦始皇于沙丘病重时,令赵高拟写遗诏,要求传位于公子扶苏,并派使前往宣旨,令公子扶苏将兵权交给大将军蒙恬,自己赶紧回咸阳城,主持丧事并接替大位。

司马迁《史记》也记载:“扶苏为人仁。”如果扶苏上位,实施仁政,必不会因为”暴秦“迅速逼反民众,而造成秦朝的很快覆灭。

而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原因,主要是认为继位者应该是扶苏而不是秦二世,反抗秦二世暴政而不是仁政,其反秦就是以扶苏为名。起义者认为,“天下暴秦已久。闻二世乃嬴政次子,继位当属公子扶苏。百姓均曰扶苏贤明,却不知其已死。吾若以扶苏为名,号召天下,应者必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