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是谁(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谁五霸是怎么变成七雄的)_楚国_魏国_秦国

本文目录

  •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谁五霸是怎么变成七雄的
  • 战国七雄代表名将分别是谁如果挑一个最厉害的名将,你选择谁呢
  • 战国七雄谁最先称王,各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谁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谁五霸是怎么变成七雄的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不同时期的五位霸主,指的是五个国君;而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代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

春秋五霸具体指的是谁,一直众说纷纭,接受度最高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出自《史记索引》: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第二种出自《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除此之外还有五六种说法。之所以会出现争议,主要是因为选择的标准不同,前者注重诸侯自身的影响力,后者则更注重诸侯国的实力。秦穆公和宋襄公都曾积极参与诸侯间事务,比如会盟诸侯,调停战争,在周遭的各中小诸侯国中很有影响力。然而彼时秦国和宋国的国力并不出众,根本左右不了晋、齐、楚三大国,所以最终并没有称霸之实。吴王阖闾曾险些灭掉楚国,打服齐国,实力冠绝诸侯,而越王勾践灭掉了这样强大的吴国,后来还借此军威在中原会盟诸侯,获得晋齐等大国的认可,成为诸侯盟主。这两位便是有称霸之实。

无论哪种说法,五霸中都会有齐桓公和晋文公两位君主,原因是两人兼具影响力和实力。齐桓公北击山戎,助燕卫复国,九合诸侯,南下退楚,重建尊王秩序。晋文公匡扶周室,城濮一战大胜楚国,一跃成为第一强国。两位军功赫赫,而且还得到了周天子的官方认可,得到了召集诸侯的合法权力,是名副其实的春秋霸主。至于其他五霸成员,则都有所欠缺。

战国七雄则要简单明了得多,分别是秦、齐、楚、赵、魏、韩、燕。战国时代并不是只有这七个国家,只是其他诸侯都实力弱小,对天下局势难有影响。而且如同养蛊,除了约等于无的卫国,只有这七个国家生存到了战国的最后阶段,所以有战国七雄之说。

五霸是人,七雄是国家,所以两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

春秋末期,曾经最强大的晋国发生了分裂,分成了魏赵韩三个诸侯国。与此同一时期,齐国也发生了政变,卿族田氏取代了原先的公室姜氏,建立新齐国。这四国再加上依然在延续的秦、楚、燕三国并称战国七雄。

战国时代并不是只有这七个国家,春秋初期的二百多个诸侯国经过四百余年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初期还剩二十多个国家。如郑、卫、鲁、宋、越、中山等国囿于国力弱小,极少参与七雄的战争,因此有些诸侯国生存得还挺久,鲁国亡于公元前255年,再过四年秦始皇就出生了。

战国七雄代表名将分别是谁如果挑一个最厉害的名将,你选择谁呢

春秋战国时期是很热闹的时期,其中涌现了大量的人才。自三家分晋后,春秋进入战国时期,在战国主要围绕着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之间的关系及其战事来描写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争霸时期都各自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武将,那么这七个国家中,每个国家的最优秀武将是谁呢?来一一介绍下。

秦国

秦国在战国时期的武将算比较多的,比如白起,王翦,王贲,李信等等,但在这之中最厉害的属白起

白起,又叫公孙起,是秦国郿县人,是楚国白公胜的后裔。白起与秦国宣太后的弟弟魏冉的关系很好。在秦昭襄王时期,为秦国征战四方,战功显赫。生平大小七十多战,从无败绩。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后又夺取魏国大小61坐城池。鄢郢之战杀楚国数十万人,华阳之战,大破赵、魏联军,斩首15万,攻占魏国大小城池。陉城之战,白起斩杀韩国5万人,攻占韩国九座城池。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45万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白起为秦国攻占了70多坐城池,歼灭敌军进百万,后封为武安君。后白起与范睢不和。在王龁久攻邯郸不下的时候,秦昭襄王派白起去,但白起病重,范睢说白起称病不起,于是秦昭襄王赐剑要白起自刎,白起自刎而死。

韩国

韩国在这七个国家中算是比较弱小的,知名武将应该是暴鸢

垂沙之战时,与齐、魏联军攻打楚国,俘虏楚国将领唐昧。尹阙之战因韩、魏联军不和,被白起击败,暴鸢败走。在秦国攻打魏国时,暴鸢被派去救魏国,但在半路上遭到了秦国的伏击,暴鸢败走。

魏国

魏国的有名人物有吴起、西门豹 、公孙衍 、乐羊 、 田子方、庞涓、信陵君等等,有名的武将应该算是吴起了。

吴起,卫国人。早年,吴起杀了十三个嘲笑自己的人后逃亡卫国,后拜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后来曾申因吴起母死不归而断绝与吴起的师生关系。后吴起学习兵法,投靠在鲁国季孙门下。在鲁国,吴起曾杀妻求将,后来为鲁国打败齐国,吴起受鲁国国君的猜疑,于是吴起投奔魏国。

来到魏国后,吴起受李悝的推荐得到魏文侯的重用,并为魏国创下魏武卒。后来,吴起为魏国攻占秦国的河西之地。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续重用吴起,在阴晋之战中,吴起率兵五万多击败五十多万秦军。后来魏国丞相田文死后,吴起在魏国受到多人的猜忌,于是,吴起投奔楚国。

吴起在楚国,向楚悼王提出变法,史称吴起变法。经过吴起变法后,楚国变得国力强大,国土面积增加很大,诸侯都畏惧。但吴起变法损害了很多贵族的权益,来楚悼王死后,贵族射杀了吴起,同时也射杀了楚悼王。楚肃王继位后,吴起的尸身被车裂。

赵国

赵国的名将有李牧,廉颇,赵奢,但李牧是赵国最有名的武将。李牧是赵国后期赖以支撑的良将,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前期是抵御匈奴。在防守边境时,李牧多次打退匈奴的进攻,后来用计杀败匈奴十多万的人马,此后的十多年匈奴都不敢进犯赵国。

后来李牧调任回朝,曾率军攻打燕国,攻占燕国两座城池。后秦国进攻赵国邯郸,李牧率军防守,多次打退秦军的进攻,李牧也因功封为武安君。后来秦国用离间计杀了李牧。

齐国

齐国的武将有田单,袁达,匡章,但最有名应该是匡章

匡章,也叫田章,是孟子的学生。桑丘之战,匡章率军杀退秦军,此后秦齐二十年没有交兵。灭燕之战,匡章占领大片燕国领土,燕国直至燕昭王才恢复元气。垂沙之战,匡章大破楚军精锐,攻下楚国国都。函谷关之战,匡章率军攻占函谷关,成为战国时期唯一入秦关的将领,此后,秦国向齐国割地求和。

燕国

燕国的武将有秦开,乐毅,樊於期,剧辛,最有名的应该是乐毅了。

乐毅是魏国名将乐羊之后。乐毅受魏昭王出使燕国,燕昭王礼贤下士,于是乐毅留在燕国,任亚卿。在燕国,乐毅用合纵攻齐,攻下齐国七十多坐城池,为燕昭王报了强齐灭燕之仇。

燕昭王死后,燕惠王继位,后来燕惠王受齐国田单的离间计以骑劫代替乐毅的将领,乐毅受到猜疑,于是投降赵国。乐毅在赵国始终保持燕,赵的良好关系。

楚国

楚国的将领有项燕,昭阳,景阳等,最有名的应该是昭阳

昭阳是楚昭王的后裔,楚国的令尹,上国柱。曾率军攻灭越国,使楚国领土扩大。后率军伐魏,攻占魏国八邑,使魏公子高回魏当太子。后昭阳又使伐齐,被在齐国的秦使劝说回军。

战国七雄谁最先称王,各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谁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王的,比其他几个早了400多年。中国古代臣子的爵位,大致排名是这样的:

王、公、侯、伯、子、男。

伯爵及其以下,基本上都是可以花钱买的,可是王爵、公爵和侯爵,那就是正儿八经的爵位了,没有君主的任命,一般情况下,是没法子得到的。而且在周朝时期,王、公、侯都是可以自己建国的。

在周朝建国的时候,分封天下,我们会发现,周天子是王爵,其他的宗室及功臣,基本都是公爵或者侯爵,混得惨点儿的,只有个伯爵。

  1. 比如说姜子牙虽然功劳很大,但是只被封为齐侯,尚未达到公爵。所以大家虽然称呼他为姜太公或者齐太公,可人家只是个侯爵。
  2. 大家很熟悉的周公旦,别以为他就是公爵了。其实他的鲁国,是正儿八经的侯爵国,因此他也只是个侯爵。但是死后可以被追封为公爵。

真正被封为公爵的,在周朝最初只有8个国家,分别是:虞国、虢国、宋国、杞国、陈国、祝国、蓟国、焦国。

为啥他们有资格成为公爵国呢?其实都是有出处的。

  1. 虞国是周文王的叔叔太伯和仲雍所建立的公国。
  2. 虢国是周武王的叔叔虢仲、虢叔所建立的公国。
  3. 宋国是商朝后裔所建立的公国。
  4. 杞国是大禹治水那个大禹的后代所建立的公国。
  5. 陈国是舜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
  6. 祝国是尧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
  7. 蓟国是黄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
  8. 焦国是炎帝的后裔所建立的公国。

现在你明白了吧?不是谁都有资格建立公国的。这些公国都有强大的背景,要么是炎黄后裔,要么是尧舜禹的后裔,或者是商汤后裔,最差也得是周武王的长辈们。至于周朝的开国功臣,顶天了只能达到侯国这个级别,死后被追封为某某公,倒是有可能的。

本来这一套周礼制度,那是相当规整,看起来也很合理。可偏偏就是有些没文化的人,不愿意去学这些东西,他们不仅不愿意做侯国,甚至连公国都看不上,他们想直接称王了!

一、论称王,楚国还得往后排排。

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楚国第一个称王的。因为楚国身处南方,手握大片蛮荒之地。当时南方尚未开发,所以受教育程度低,他们也没接受多少周礼的洗礼。

再加上楚国的军事实力逐渐强大,开始不满周天子的统治,因此楚国就这么称王了。其实楚国的等级特别低,最初只是个子爵国,压根算不上是个国。但是谁让人家发展起来了呢?

实际上第一个称王的,还真不是楚国,而是徐国。

徐国可不是周朝所封的诸侯国,早在夏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徐国,地理位置也就在江苏泗洪县一带。

周武王灭了商朝的时候,徐国压根就不肯臣服于周天子。同时徐国也是东夷各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当时徐国的君主是绂,反对周朝统治的时候,绂宣布自立为王,也就是徐驹王。

周成王、周康王时期,徐驹王一直都不服周朝的管教,因此和周朝打了不少仗。这一时期的徐国也是最强盛的时候。

只可惜,后代一个不如一个,到了周穆王时期,徐国慑于周穆王强大的军事压力,这才选择臣服于周朝。没办法,被打服了。可人家依旧不肯去掉王号,就这么苟延残喘着。直到被吴国所灭。

二、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王的,自然是楚国。

徐国虽然实力强劲,可到了西周中期就没了。因此看问题还得往长远了看,最早称王,且不服周朝管教,还活下来甚至还活得不错的,自然就是楚国了。

楚国的祖先,早年是伺候周文王的仆人,由于工作很负责,所以他的子孙也就服侍了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

到了周成王时期,感觉这祖孙几代人为他们老姬家工作如此辛劳,不给个爵位说不过去吧?因此周成王就把他们的后代熊绎封到了南方的蛮荒之地,同时赐予了他拥有50里土地的子爵爵位,好家伙,真够大方的。

按道理子爵是不可能建国的,可人家除了这50里土地外,周围都是蛮荒之地,随便他开采,又没有其他人愿意来,所以南方大片土地,逐渐都成了楚国的地盘。

楚国属于周朝给了第一桶金,随后自主创业做大做强的。楚国第六位国君熊渠继位以后,立刻就发现周王朝不行了啊!

而且在他的祖先勤劳的开垦发展之下,楚国的实力大增。再加上楚国一向被中原诸侯称之为蛮夷,总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因此熊渠一怒之下,直接自立为王了!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是南方的蛮夷,就不按照你们中原的那一套规矩办事了!

这理由也够绝的,可他自己称王也就算了,偏偏还把自己的3个儿子都给封为了王:

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次子熊挚红为鄂王,少子熊执疵为越章王。

别管封号有多奇葩,总之只有周天子能行使的权力,居然被熊渠给用了,你说周天子能高兴吗?

周厉王上台以后,立刻就看熊渠不爽了。熊渠早就耳闻周厉王是个残暴不仁的家伙,跟这位老兄跟前抖机灵,似乎不太明智。因此熊渠主动把3个儿子的王号给撤了,自己也改称楚子,算是给了周厉王一点儿面子。

总结:各国的第一个王爵,时代差距还是很大的。

楚国第一位王爵:肯定是熊渠了,时间在公元前880年左右,只是后来自己取消了。

后来熊通在公元前741年又自立为王,也就楚武王,依旧早于其他各国。

  1. 秦国第一位王爵: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嬴驷自立为王。
  2. 赵国第一位王爵:公元前323年,赵武灵王赵雍称王。不久后又放弃了王位。
  3. 魏国第一位王爵: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魏䓨称王。魏国自此由盛转衰。
  4. 韩国第一位王爵:公元前323年,韩宣王韩康称王。
  5. 齐国第一位王爵:姜姓齐国无人称王,公元前334年,齐威王田因齐和魏惠王共同称王。
  6. 燕国第一位王爵:公元前323年,燕易王看大家都成为了,自己也不能落后,所以也称王了。

由此可见,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称王的是楚国,要比其他几个早了400多年。其他几个称王的时间基本接近,看来中原诸侯还是相对受到周礼约束的。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