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恭意思是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与众不同;超出一般,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如厕须先领此牌。
因此俗称如厕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出大恭,小便为出小恭。“出恭”,在古代是对上厕所方便的雅称,其实,起初的“出恭”并没有方便之意,这个词出自科举。
人有三急,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也不例外,要知道,当时的科举一呆就是几天,所以期间上厕所是难免的,所以,从元朝开始,为了方便考生在考试期间出去上厕所方便,就设立了两种牌子,一个叫做“出恭”,一个叫做“入敬”。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考场之地神圣,出入的时候一定要恭恭敬敬的。
展开全文
明代的时候,科举盛行,八股文也泛滥,考试的时候,非常严格,一旦进入考场,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时间又长,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辛苦得太多。
科考场景,大家可以看张家辉、欧阳震华、林家栋、魏骏杰演的《金装四大才子》,里面有精彩的呈现。
具体的使用方法就是:进考场,没人领一块“入敬”牌子,然后开始答题;答到一半想上厕所,就到门口用“入敬”牌换成“出恭”牌,去方便,方便完回考场,再换回“入敬”牌。
由于是在考试,所以要求肃静是必须的,但人既然吃喝,必然要拉撒,上厕所难免,这个进进出出如不注意,就会影响到别的考生考试。
所以,考试官方准备两个牌子,一个“出恭”,一个“入敬”,意思也很浅显,就是进来出去要恭敬、保持安静,考生要上厕所,需要先申领牌子,然后如厕。
时间长了,“出恭入敬”就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并从科考领域向社会流传开来,再到后来,为了省事,直接叫“出恭”,大家也都明白是要去上厕所了。
所以,“恭”字就衍生出新的意思了,大号就叫“大恭”,小号就叫“小恭”,非大非小就叫“虚恭”,古代用来便溺的桶,就叫“恭桶”
久而久之,这“出恭”便成了科举考生对如厕的指代词,慢慢的流传到了民间,既然是从文人口中传出,也便成了如厕的雅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