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危楼清空多年未拆,遭住户投诉!部门回应_南山_之家_中兴

民生无小事,我们时刻关注

说到住房问题

是每个深圳人都十分重视的事

近日,深圳市南山区就有市民

正为这事儿烦恼

近日,有深圳市南山区市民报料称,深圳市南山大道西侧的中兴之家小区2号楼在2018年被检测鉴定为 D级危楼,当时南山街道办立即采取措施, 疏散了全部住户。

但如今多年过去了,中兴之家小区仍未进行拆除或纳入城市更新项目,被疏散的住户们目前居住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其他楼栋住户们也担心存在安全隐患。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跟大件事君一起来看看

市民投诉:

危房迟迟未拆除存隐患

公开资料显示,中兴之家小区位于深圳市南山大道西侧,桂庙路与学府路之间, 建造时间为1988年10月,1990年竣工。

近日,有不少中兴之家小区业主向南都记者反映,中兴之家小区2号楼 在2018年被检测鉴定为D级危楼,当时南山街道办事处立即采取措施,疏散了全部住户,但中兴之家小区2号楼至今 迟迟未进行拆除或纳入城市更新项目。

目前,中兴之家小区危楼一直“活到现在”, 搬出的业主们有家难回,附近住户们也担心存在安全隐患。

展开全文

家住中兴之家小区2号楼的蒋女士表示她在疏散后的补助租金曾多次被拖欠,目前有家难回,整日忧心忡忡。

“我都 搬出来好多年了,现在就是有家难回的状态,住宅一旦成为危房,紧接着必然是加固、修缮,或者纳入改造计划。但是几年过去了,始终没有解决方案。”

蒋女士提到,随着2021年《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出台,以及国家住建部印发《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全市棚改工作停止,新的条例明确了老旧住宅小区可通过城市更新改造的方式解决片区安全隐患问题,

“如今距更新条例发布也有差不多两年时间,城市更新工作始终没有启动,我们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都无果,就这样我们已经流落在外4年多了,始终看不到搬回新家的希望。”

与此同时,南都记者也来到了位于深圳市南山大道西侧的中兴之家小区。发现 该小区3号楼已经被拆除,变成了一处停车场。2号楼则是空楼状态,并对大楼主体进行封闭,设置了明显的隔离设施,并粉刷有 “危楼严禁停车,下面行人勿近”、“此栋楼房危险,请勿靠近,请勿使用”等标语,提醒行人远离楼体,保证通行安全。在2号楼的外墙, 墙面和墙砖出现大面积脱落,部分阳台长满了藤蔓,或已有发霉发黑现象。

有附近住户表示:“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建的海沙房,新增裂缝一年比一年多,不知道小区后续会如何进行管理?”

部门回应:

继续加强危险房屋管理

关于居民们的反馈,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

中兴之家小区2号楼建于1990年,为七层砌体结构。2018年1月25日,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通过检测鉴定将该房屋鉴定为D级危房。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南山街道办组织2号楼住户撤离后,相关工作人员已要求南山街道办做好该房屋的封楼、围挡措施,加强安全巡查,防止人员“返潮”。目前,南山街道办定期巡查2号楼, 该房屋仍处于封闭围挡状态,未出现异常情况。

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工作人员提到,2020年11月,经南头、南山街道办对荔苑中兴片区开展棚改意愿摸底调查并向区棚改领导小组申报, 项目列为南山区棚户区改造备选项目之一。为论证该筹备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就项目规划初步研究、实施主体招标等事宜进行多次研究,但后续政策导向有所变化。2021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旧住宅区改造政策将另行制定。同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建科〔2021〕63号),全市各区尚未完成棚改计划备案的项目均暂缓。

关于住户反馈目前无法领取补助租金的问题,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经向南山街道办了解,中兴之家小区2号楼住户2022年补助租金均已正常发放。此外,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将会同南山街道办继续加强对中兴之家小区危险房屋的管理工作,一是委托专业机构对中兴之家小区房屋进行定期巡查,跟踪反馈房屋安全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二是推动将中兴之家小区纳入南山区城市更新“十四五”规划并尽快实施。

民生无小事

马上就办,一办到底

被点名单位:

南山区住建局、南山街道办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深圳大件事(nandusz)、N视频报道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蔡宇晴

编辑:李晶

✪ 本土已发现16例XBB病例,中疾控回应

✪ 股价暴涨150%!一上市公司收深交所关注函,曾两年亏损17亿

✪ 全国首部!广东又一法规,正式施行

N视频

点个“赞”和“在看”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