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5000万娶车晓,10年败光百亿家产,钢铁大王李兆会现状如何?_父亲_集团_公司

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一笔高达上百亿的资产能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几乎全部都被败光。

豪门中的起起伏伏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曾经出现过,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看的情节,然而在现实中竟然真的有这样离奇的事情发生。

01

最近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22.35亿元的资产降价到6600万之后居然依然没有人愿意购买。

到底是哪一家公司破产到如此凄惨的地步?这背后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这家破产的公司就是海鑫集团,而这场悲剧的幕后元凶就是这家集团的掌门人李兆会。

李兆会现在还非常年轻,而他所拥有的这一笔天价资产是父亲遗留下的遗产,当他最初接到这笔遗产的时候,海鑫集团的资产一共有121亿,但是这才刚刚过去了12年,整个集团就已经变成了这副烂摊子,不仅如此,李兆会还成为了国家级的老赖。

展开全文

人生的大起大落或许只有在豪门中才能发生,而这样的故事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连想都无法想象的。

甚至有人说在电影的剧本中都不敢这样写,令人惊讶的现实就是真实的发生了。

02

2003年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李兆会的父亲突然因此去世。

当时的集团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为此整个公司都乱成一团糟,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寻找到下一位掌门人,但是事情非常突然,李兆会的父亲并没有留下遗嘱,所以只能通过选举的方式从公司中的人员中选择。

当时李兆会的叔叔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由于海鑫集团是家族企业,如果李兆会的叔叔成为掌门人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就会已交到别人家的手上,所以在他爷爷和其他家庭人员的支持下李兆会赢得了继承权利。

但是在那个时候李兆会并不在国内,他在国外上大学,当时还没毕业,命运的安排让他成为了山西省最大民营企业的龙头。

但是作为富豪家里的孩子,李兆会从小就被家里人宠坏了,在上学的时候,李兆会是一个出了名的捣蛋鬼,学习成绩也非常不好。

即使如此李兆会的父亲仍然希望儿子能在将来继续经营自己家的公司,所以让李兆会去国外读书,虽然不一定能真的学到真实的本领,让他见见世面也是不错的。

在国外的李兆会起初还是和从前一样,整天不学无术,但是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他就像是被人醍醐灌顶的一样,下决心痛改前非。

接任父亲的职位之后,李兆会一改从前的行事作风,每天拼命的学习,而且或许是因为遗传了父亲的商业头脑,很短的时间内他就掌握了公司内部的运作程序,每天的工作也非常尽心尽力,甚至常常直到凌晨还在加班。

人们最初并不看好的这个富二代,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做的还不错。

仅仅一年,李兆会就把家里的混乱局面清理的差不多了,许多人都对他大加称赞。

但是,稍有成就的李兆会却变得有一些浮躁,他不甘心一直被别人称作是父亲的接班人,他心中想的是要自己闯出一片天下。

03

冲动做事往往是年轻人失败的根源。

李兆会急于改革公司,对于公司中资历很深的元老级人物通通都被他赶走,而将他自己看着不错的人都扶上来。

商界和政界一般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然而,在李兆会看来,自己根本不需要这一些歪门邪道,所以李兆会经常不把当地政府看在眼里,一直秉持着公事公办的原则做事,这本没有任何错误,但是有的时候确实需要一些世故圆滑才能走的更长远。

曾经有一位县长希望去拜访李兆会,然而李兆会并不想惹上一些不必要的关系,对此一直推脱。

排除公司原来的骨干功臣,一心想独自闯天下,这也成为了后来海鑫集团倒闭的隐患。

04

一直忙于事业的李兆会慢慢的也开始琢磨自己的家事。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李兆会遇到了车晓,车晓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是娱乐圈中当红的女明星,李兆会又是当地的大富商,两个人很快就相恋了。

虽然认识的时间并不长,李兆会和车晓很短的时间之后就结婚了,他们的婚礼在当时还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在婚礼上有两百辆婚车,李兆会还大宴宾客一共有500多桌,据说当时的这场婚礼一共花了有五千万。

李兆会非常疼爱车晓,为了车晓他还在北京开了分公司,并且购置了豪宅,然而这场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过了一年车晓和李兆会就离婚了。

当时还有传言,在离婚之后车晓获得了天价的分手费高达3亿,不过这件事在后来却遭到了车晓的否认。

05

情感上的失败的李兆会,在事业上也再次受到打击。

2012年之后,海鑫集团的状况越来越不好,先是财务出现问题,后来就连炼铁炉也停产了,或许李兆会恰好赶上了当时我国钢铁行业的不景气,所以公司才有了最终破产的危机。

如果时光能倒流,如果当时李兆会没有把公司的员工大换血,依然有曾经帮助父亲成立家业的那些老员工们在,以及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海鑫集团也许还不至于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从一个出生的时候便含着金钥匙的富二代,到如今家产全被败光,李兆会经历了常人不可能经历的大起大落,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