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做菜、插花、接电、学生存技能,上海交大学子花式开启劳动课_劳动教育_劳动课_图说

图说:野外生存劳动课上,学生在进行营地驻扎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下同)

上菜园、下食堂,进电工学堂,去野外生存,上海交通大学多维发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填土埋苗、浇水施肥,方寸阳台孕育生机。去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打造的“阳台菜园”系列课程吸引了600余名同学参与,小小阳台上培育出的西瓜、小番茄等农作物,不少都是来自浦江绿谷农业基地的新品种。从两百亩现代化科教兴农的浦江绿谷农业基地到两平方米宿舍阳台方寸间的种植场景,上海交大因时制宜,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新模式。如今,浦江绿谷农业基地已成为交大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们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阳台菜园也迎来“2.0版本”,升级改造成模块化植物工厂。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设计学院、材料学院等团队联合组队瞄准这片小天地,以“乾坤板”智慧农业智联网开发板为基础,以“模块化多层垂直种植架”为平台,构建创造性劳动教育团队协作新模式。

图说:同学们在上种植园艺劳动课

展开全文

图说:学生在上艺术压花课

上海交大还整合后勤资源,开设厨艺学堂、“保洁小能手”课堂等系列课程。青团制作课上,教室里米香四溢、艾汁沁人。出力流汗知辛苦,青青团子更鲜甜,学生们制作的青团将在食堂窗口供师生分享。

在“电”亮生活,“工”创未来劳动课上,45位本科生来到智能电网大楼,了解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等综合能源示范系统,感受到智慧能源管理理念。戴好绝缘手套,再学习组装智能配电箱,并将其接入智能用电管理平台,学生们要完成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一个智能用电终端工序。

图说:学生们在上“电”亮生活,“工”创未来劳动课

来自经济、自动化、电子科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疾风”机器人团队,针对我国绿地护理劳动力不足、环卫人员工作环境差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交大方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第三代“疾风”机器人原型机开发完成,拥有高智能、高效率、高安全、长续航、低成本、零碳排等优点,可实现全自主作业。

在“能吃苦肯奋斗”野外生存劳动课上,制作救援工具、过滤浑浊泥水、演练紧急救援,交大学子学会科学自救互救,磨炼吃苦意志。

为促进劳育与美育相结合,上海交通大学自2022年依次启动“玫瑰园丁培养计划”劳动教育系列课程和“妆扮教学楼”绿化园艺劳动课,集校园管理、花卉栽培、花艺制作为一体,以艺术的形式增添了劳动之乐。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