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流放地“沙门岛”在哪?很少人能生还!_沙门_流放_罪犯

流放又称做流刑,是古代一种强迫犯人流亡的刑罚,地点通常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或离岛,让被流放的人难以再回到自己的原居住地或活动之处,而说到流放地,一般人通常会先想到宁古塔,不过每个朝代其实都有不同的流放场所, 宁古塔只是清朝的流放地,而 宋朝则会将罪犯流放到“沙门岛”。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莉指出,《宋史‧刑法志》记载,“罪人贷死者,旧多配沙门岛,至者多死。”在当时许多罪犯都被流放到叫作“沙门岛”的地方,且很少有人能生还。

让 宋朝罪犯闻风丧胆的“沙门岛”,位于渤海和黄河之间的交界处,现今称作“庙岛群岛”,是由30多个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和陆地隔绝,位于海洋之中,这里在历史上是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海上通行的必经之地。

由于海上交通经常遭遇风浪,北宋渔民为求海神保佑,在沙门岛凤凰山建了娘娘庙,除此之外岛屿上还设有许多寺庙,且以佛寺为主,而在佛门中往往将出家的人称为沙门、沙弥,因此才会将这些岛屿统称为“沙门岛”。

拥有佛教意义名称的“沙门岛”,一般来说会认为这里是普渡众生的地带,然而在宋朝时期,这里却是流放犯人的地点,主要有2个原因。 第一,沙门岛距离北宋都城开封城距离近,位于现今的山东; 第二,沙门岛与道路隔绝,且管理成本低。

而真正让罪犯感到害怕的是,沙门岛是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岛上的管理者可以无视法条,任意处置、折磨被流放至此的罪犯,再加上生活环境恶劣,能够活着离开的人自然少之又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