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六公爵消亡史,贵为国公,生死也在朱家一念之间!_朱元璋_爵位_削除

朱元璋的开国六公爵根据排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这六人当中除了排名第二的徐达之外,其余爵位都没有得到世袭(原本他们的爵位都是世袭制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韩国公李善长

李善长排名第一,足以见得其能力不凡,他是进行文治的典型官员代表,朱元璋对其十分重视,将他比作汉朝开国的萧何,说他与萧何一样有能力,不过李善长确实也如萧何一样没有好下场。

他千错万错就错在引荐了同乡官员胡惟庸,并且后来胡惟庸官至丞相,一时权倾朝野,迷失自我,打算谋反篡位,最终被朱元璋发现将其诛杀。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掉胡惟庸之后,没有立刻对李善长治罪,而是提醒他自己要注意。

结果朱元璋年龄渐长,疑心更重,对胡惟庸一案始终耿耿于怀,继续不断深究,只要相关人员一律斩首,很不幸,洪武十八年,就有人举报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当初参与胡惟庸谋反之事。

朱元璋看在李善长功劳巨大的份上,绕过了李存义父子一命,只是将其发配边疆。原本这样的恩惠,李善长应该及时去找朱元璋感激,但是李善长这个读书人就是足够清高,不想玩这些手段,高冷在那里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知道朱元璋对他已经相当不满。

展开全文

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一案继续调查,查出与李善长还是有关系,这一次朱元璋没有顾及情面,直接将李善长一家七十多口人一起处决,并且削除爵位,再不能世袭给后人。

2、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儿子,所以朱元璋对其十分照顾,称帝以后封他为曹国公,但是李文忠有个儿子叫李景隆,能力很一般,后来爆发靖难之役,朱允炆叫李景隆去平叛朱棣,李景隆不仅屡战屡败,最终还索性打开城门向朱棣投降。

因为他的屡屡助攻,朱棣很是满意,对李景隆一开始还赏赐不少,只是后来多位大臣轮番弹劾李景隆,引起朱棣重视,经过调查发现李景隆确实有问题,就将其治罪,爵位削除,不再世袭。治罪原因十分有趣:

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

3、宋国公冯胜

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明史》

冯胜没有犯什么大错误,就是因为蓝玉一案影响,朱元璋猜忌心加重,召他回京,他迟迟没有反应,后来就被朱元璋治罪赐死,削除爵位,不再世袭。其实这个死得有点冤,当时发生蓝玉案之后,朱元璋要见他,很明显自己去见朱元璋最终也是一死,不见还是一死,两者相比还不如在家多待一段时间。

4、卫国公邓愈

邓愈死得还算其所,是因病去世,没有遭到朱元璋诛杀,他死后其子邓镇世袭爵位,后来还改成申国公,可惜胡惟庸的案件牵扯太多,最终李善长受到牵连,作为李善长的外孙,邓镇难免受到牵连,一起被处决了,并且削除爵位,不得世袭。

5、郑国公常茂

常茂的父亲是常遇春,因为常遇春的蒙荫,所以朱元璋封常茂为郑国公,可是常茂这个人不够聪明,朱元璋派他与冯胜去作战,他再三推辞,因此被削除爵位,但是没有杀他,后来让其弟弟常升担任开国公,结果不幸又受到蓝玉一案的牵连,最终被削除爵位,不再世袭。

综合来看,五位公爵中,除了李文忠家是到了朱棣时期才被削除爵位,其余几个要么就是受到胡惟庸案牵连,要么就是受到蓝玉案牵连,实在有些悲哀,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要是想杀你,削除你爵位,总可以找出一万种理由,关键看朱元璋想不想杀。

6、魏国公徐达

徐达,按照正史来看的话,他既没有受到胡惟庸案件的牵连,也没有受到蓝玉案件的牵连,最终因病去世,也可以说是得到善终,在朱元璋时代的开国功臣中,徐达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徐达死后,魏国公一直世袭了十代,分别是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俌、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