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嘉兴的海盐澉浦,一座千年古镇,青瓦白墙吟唱着古老的歌谣,石板窄巷塑造着岁月的肌理,雕梁画栋述说着过去的故事,灵动山水书写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生活在这里的老街坊们,最爱的,除了这一步一景的惬意,还有那萦绕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的烟火味儿。
澉浦美食,除了远近驰名的澉浦羊肉,位于六里朱家门的“黄鳝汤”也是一绝。绵绵春末,躲懒了一整个冬天的黄鳝,个个膘肥体壮、富有营养,“黄鳝汤”因此也迎来了一年中的爆火期。
跟着记者走进朱家门这家名为“黄鳝汤”的店面,一品这传说中的六里一绝——“黄鳝汤”。
一
准确来说,在澉浦,“黄鳝汤”的前任老板黄金培不是当地第一个做黄鳝汤的人,但能让黄鳝汤成为这个地方的招牌菜肴,引得五湖四海的饕客纷纷慕名而来,黄金培是唯一一个。
他的秘诀为何?
展开全文
黄金培会心一笑,向记者娓娓道来:“关键就在一个‘诚’字。”
黄鳝汤是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的佳品。黄金培的黄鳝汤里,金黄的汤汁浸泡着饱满的鳝筒和鲜嫩的笋片,满满一砂锅,食材都是上好的,128元一份的真材实料看得见。食之,从鼻翼顺着眉心直往上走的鲜香,入口即能轻易使骨肉脱离的可口感,更是吃客回味无穷的独家体验,凝聚着老板满满的用心和诚意。
这一份用心和诚意,黄金培坚持了26年。
当地人都知道,“黄鳝汤”的前身是位于老沪杭公路北侧六里老集镇口子上的“芳芳土菜馆”。1997年,爱好烹饪的黄金培将全部身家投入到了这家小而不起眼的饭馆里,甚至没有什么发财愿望,“就是为了养活一大家子。”黄金培说。
每家大大小小的饭店,多少都有一两个主打菜色。为什么要把黄鳝汤当作店里的重头戏?黄金培表示,澉浦人爱吃黄鳝,也算是一个小风俗,但当时,常见的黄鳝烧法主要有酱爆、清炒、红烧、油沸、清汤等,在大小宴席上,清汤黄鳝少之又少。
“为什么?做汤难做啊!很容易腥气的。”黄金培用六里话认真地说。于是,他独辟蹊径,在汤里加入大量鲜笋和生姜,去腥的同时还能提鲜,“这样一来,调料都不用放了,只需撒点盐,既健康又美味。”
要留住食客,食材也是重头戏。黄鳝根根膘肥体壮、灵活多动,选取二两左右的鳝鱼。黄金培特别强调,黄鳝一定是一两年左右的野生黄鳝,肉质紧实,经得起文火的熬煮。
烹煮时,将黄鳝去除内脏,洗净,切成两厘米左右的段状,放进开水锅内小煮片刻,待鳝段表面的白色黏膜从鳝身完全脱落,关火,捞出,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下一步,在汤中撒入适量盐,用筷子顺时针轻轻搅动,金黄色的汤汁在砂锅中连同笋片、鳝段、蒜瓣一起翻滚,“咕咕”地冒着泡,融合着菜籽油的清香,还未上桌,香气已经弥漫开了。
二
2016年,朱家门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此后,澉浦镇实施了六里小城镇综合整治和朱家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工程。
在此背景下,“芳芳土菜馆”原址拆迁,新店安置在朱家门,这既是为了丰富朱家门区块的配套设施,也是对地方餐饮品牌的一次重塑和提升。
搬到朱家门的“黄鳝汤”是完全鸟枪换炮了,气派的两层小楼搭配简单中式的装修风格,宽敞的停车场搭配休闲风格的户外走廊,木质店招上绿色的“黄鳝汤”字样很醒目,也很惹眼。
因一碗黄鳝汤早已远近驰名的“芳芳土菜馆”和朱家门开始互相成就,依托南北湖风景区,成了海盐的一个网红打卡地。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会选择清晨去南北湖爬山,登上鹰窠顶远眺,感受山海湖一体的秀美风光;下山来朱家门,走走看看,品一品古镇的文化味,再去喝上一碗当地的黄鳝汤,配上几个时蔬小菜,其乐无穷。
黄金培的儿子、“黄鳝汤”的现任老板黄雪龙透露:“自2020年落户朱家门以来,饭店的食客除了来自嘉兴本地和苏浙沪的散客,还有节假日大大小小的旅行团和公司组织的团建队伍。最多的时候,来了百来号游客,四间大包厢、一间小包厢,还有大厅都满座,忙得真是四脚朝天。这不,马上要‘五一’假期了,截至目前,要来吃黄鳝汤的旅游团已经预订了3批。”
“芳芳土菜馆”搬到朱家门,摇身一变成为“黄鳝汤”后,黄金培便正式退居幕后,将饭店交给儿子打理。黄雪龙接手后,依旧遵循父亲的初心,用最好的食材,做最用心的黄鳝汤。
这当地顶呱呱的美食,在以滚雪球似的“老带新”下,越做越红火。26年的老滋味在技艺的沉淀中,越来越醇厚,渐渐成了六里人独有的家乡味道。归乡的游子只要回家,一定要来一碗热乎的黄鳝汤,夸一句:“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那碗鲜香营养的汤底,是浓浓的乡愁,也是深深的故土情谊。(吴梦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学习平台、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义富 肖东
三审 晖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