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获得奥斯卡奖项最多的电影是哪一部吗_出了_骆驼_罗马

1880年,《宾虚:基督故事》诞生在美国南北战争联盟将军刘易斯·华莱士(也称卢·华莱士)笔下。该书被誉为“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著作”,并超越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位居美国最畅销图书榜首多年,直到1936年才“让位”给了《乱世佳人》。

1959年,电影《宾虚》一举拿下11项奥斯卡大奖,成为目前奥斯卡影史上获奖最多的三部电影之一(其他两部为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和2003年的《指环王:王者归来》)。

《宾虚》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阔别五年之后,耶路撒冷亲王之子、年轻的犹大·宾虚再次见到幼时的好友、罗马贵族梅瑟拉。

然而五年的罗马生活和教育却让梅瑟拉变成一个陌生人;两人不欢而散,友情就此决裂。随后,新任地方长官格拉图斯上任,率军队浩浩荡荡地进入耶路撒冷城。

宾虚和妹妹塔莎站在房顶观看游行,塔莎不慎推落一块早已松动的砖瓦,正好砸在格拉图斯身上。

罗马军队即刻包围了宾虚府邸,然而就在军官犹豫着是否要逮捕宾虚——一个少年时,梅瑟拉借机煽风点火,导致宾虚的母亲和妹妹含冤入狱,家族财产落入梅瑟拉和格拉图斯囊中,宾虚本人也被发配到战舰上做奴隶。

就在一切看起来已经无法挽回、整个家族家破人亡的时候,宾虚的命运却突然出现了转机……

No.

01.

宾虚:基督故事

BENHUR

书籍作者 : 刘易斯·华莱士

推荐指数 : ★★★★★

点击进入阅读

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终于得以见到那人令人羡慕的身材比例:虽然强健但个头却并不太高。他松开了系在那阿拉伯头巾上的柔软绳索,然后把那缀着流苏的折角拉下来露出了他的脸——那是一张健康的脸庞,有着如黑人一般的色泽。他有着低而宽阔的前额,鼻梁高挺,眼睛的外角微微地向上扬起;他那又浓又硬的直发有着金属般的光泽,梳成很多条辫子一直垂到肩膀上。所有这些明显特征都让他无法隐藏自己的出身——从前的法老和后来的托勒密家族的人都是这副模样;埃及人的祖先麦西[3]看上去也是如此。他身着卡米斯——一种白色紧袖的棉质贴身衬衣,前部敞开,一直垂到脚踝,沿着衣领和前胸绣有花纹,外面还披着一个褐色的羊毛斗篷。这种装束在现在被称为阿巴,当然很可能从那时起就这么叫了,这是一种短袖搭配长裙的外套,内衬是棉花和丝绸的混合物,周围辅以暗黄色的边缘。柔软皮革带子系着的凉鞋保护着他的足部。他还用一条腰带把卡米斯系在他的腰上。考虑到他孤身一人,而这沙漠又是豹子和狮子经常出没之地,人应当表现得相当野蛮才对,但是他却没有携带任何武器,甚至连一般用来指挥骆驼前行的弯曲木棍都没有拿,这场景倒是非比寻常。为此我们也许至少可以推断出他正在执行一项和平的使命,而且他要么是异常的勇敢,要么是身处某种非凡的庇护之下。

由于长时间乏味的骑行,旅行者的四肢都有些麻木了;于是他搓手顿足,开始绕着他那忠实的仆人漫步,而骆驼这时也平静地闭着它那充满光泽的眼睛,仿佛对于刚发现胃里可以反刍的食物感到非常满意。在绕圈的过程中,他经常会停下来,用手遮住阳光朝着极远处的沙漠边缘眺望,可总是看到最后脸上就显露出了失望之情,虽然并不那么明显,但足以让一个机敏的旁观者意识到其实他正在期待一个伙伴的出现,哪怕不是事先约好而突然出现的也行。与此同时,旁观者的好奇心应该也会变得越发强烈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行当,需要在如此远离文明社会的地方进行交易?

然后不管多么失望,这个陌生人对于期待中伙伴的到来依然有着坚定的信心;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就好像为了表示他的信心似的,他先是走到了坐席旁,从他一路坐着的小床——或者说箱子——的对面,取出了一块海绵和一个装水的小长颈瓶,然后用它们来清洗骆驼的眼睛、脸部以及鼻孔。清洗完了之后,他又从储物箱中拿出了一匹红白条纹相间的环形的布、一捆棍子以及一条结实的藤杖。经过一些改造,藤杖便变成了一根巧妙的装置:一节套着一节,当连接在一起竖立在地上的时候,便是一根略高于他头顶的主杆了。插好主杆之后,他又在周围装好棍子,最后把布匹覆盖在这些棍子之上,这样一来,从理论上说他就给自己建造了一个家——尽管这个家比埃米尔[6]和酋长们的居所要小很多,但在其他方面都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他又拿出了一张地毯或者说一块方形的毛毯,并把它铺在帐篷里向阳那一面的地上。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他走出了帐篷,再次用那双鹰一样的双眼环视四周,比上一次更加仔细、更加热切。可是除了远处从平原上跑过的豺狼和朝着亚喀巴湾[7]方向飞去的老鹰,蓝天和大地都是一样的了无生气。

他转向了骆驼,用沙漠里少有的低沉语气说:“哦,追风的奔跑者啊,我们已经离家很远了——我们离家很远了,但是上帝与我们同在。让我们耐心一点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