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黄鑫磊 每经编辑:杨夏
3月23日,CHC 2023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创新与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杭州召开,中集集团(SZ000039,股价7.50元,市值404.44亿元)总裁战略顾问郑贤玲发表了主题演讲。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鑫磊 摄
她表示,目前,燃料电池型号是由生产企业主导而非整车企业,当燃料电池的功率越做越高,型号越来越多时,外围企业配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在卖不了几台车的情况下,整个行业都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郑贤玲补充道,“现在燃料电池车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终端消费的拉动,单靠To G或To B的商用车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行业使用标准化的产品,燃料电池固定在一个型号上,那么所有配套商的成本都会降下来。”
当前燃料电池产业要形成规模化
郑贤玲介绍,从过去几年燃料电池的销售情况来看,月度的销售数据形成了一种“脉冲”的行情,而非持续经营。以2022年为例,国内示范城市群前10个月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仅仅在第四季度有较大突破。
“持续经营意味着行业敢上设备、敢上员工、敢配置资源,如果不能持续经营,行业企业的组织生产就会有很大困难。”郑贤玲说,要改变这一现状,当前燃料电池产业要形成规模化生产。
然而,目前国内燃料电池制造企业开发了从60KW到300KW多个型号的电池电堆,在功率持续扩大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型号的配套商,这些配套商并未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我过去是做汽车发动机齿轮的,有一个经验是,如果某个型号的内燃机不生产1万台,企业是不赚钱的。同理,有些燃料电池不生产5000个,肯定也不赚钱。即使做了5000个,如果燃料电池型号不一,工艺流程不同、模具不同、原料采购不同,也是不赚钱的。”郑贤玲说道。
郑贤玲认为,当前燃料电池的型号太多,在行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形成规模化,“如果大家统一在乘用车上用60KW的电堆,在重卡上用两个60KW的电堆,都是一个型号,那就有利于降低成本。”
展开全文
在由谁主导燃料电池的标准化方面,郑贤玲期待整车厂有所表现,如头部企业潍柴、长城、上汽等,“这些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如果他们积极推动燃料电池的标准化,行业会更好。”
发展氢能恰恰是为了保护锂电
发展氢能,究竟是为了取代锂电,还是为了保护锂电?
郑贤玲认为,二者都存在缺陷,锂电池是生态没有闭环,而燃料电池是产业链没有闭环,“锂电池市场有需求,厂家就会生产。虽然燃料电池可以解决续航焦虑、低温启动的难题,但在换电、充电桩建设快速发展的未来,这些难题都将被解决。”
在郑贤玲看来,锂电池最大的问题是未来的不可持续性,即在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的条件下,依旧存在跨不过去的门槛。“一方面是锂电产业可能带来的对土壤、水资源的污染,另一方面则是锂资源的安全问题,如果世界各国都用锂电池来解决储能、汽车的需求,可能会引发比石油资源更加严酷的争夺。”
“在第三次能源革命中,可再生能源能够对冲对石油的需求,从而降低我国每年石油进口量,降低对石油价格的预期。同样,在2022年锂价暴涨的情况下,发展氢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冲锂价,因为锂电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产业,我们要保护它,用什么方式保护它,不是说不发展氢能就可以保护它,恰恰是发展氢能可以保护它。”
郑贤玲说,我国应该尽量减少对锂电这一单一来源的依赖,因此,发展氢能并不与锂电冲突,二者是互补的,氢能能够缓解锂电可能带来的危机。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