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错把平台当实力。而德国,明显就有点儿哀里哀气。
话说1871年,经过数10万大军的浴血奋战,普鲁士军队击败法国军队并俘虏法皇拿破仑三世。随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正式成立德意志第二帝国,标志着普鲁士在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后,最终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在结束了数百年的分崩离析后,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取代法国成为欧陆霸主。
100年后的1971年,同样是经过数10万大军的浴血奋战,印度军队击败巴基斯坦军队并迫使其承认东巴基斯坦自立门户。从此印度彻底摆脱了建国以来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且掐头去尾的尴尬局面,成为无可争议的南亚大哥大。
鉴于两场决定国运的战争都是名副其实的“立国之战”,所以作为“前辈”的德国总想有事没事儿地向印度传授经验。而这种“过来人”的说教,也必然引发印度歇斯底里的反感。
毕竟在印度看来,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四军事强国,更是美俄等一线强国争相拉拢的香饽饽。在走哪都自带光环的情况下,小小的德国算个锤子?
但德国明显感觉自己不是一般的大锤,所以尽管印度一再透露自己不接待不入流的货色,但德国外长贝尔伯克还是屁颠屁颠地跑到印度去当了说客。
展开全文
贝尔伯克访问印度的背景,是俄乌对抗的如火如荼和中德分歧的不断扩大。而这位上蹿下跳的外长之所以没有亲临俄乌战场或者追随总理朔尔茨访华,反而跑到印度吃咖喱,直接原因在于中国和乌克兰都已经安排过,比如总理访华,总统访乌克兰。
鉴于外长的地位比总理总统还低,所以贝尔伯克访印可谓是《晏子使楚》中的“下等人访问下等国”。但作为远近闻名的搅屎棍,贝尔伯克相信,印度会比此前忽悠不动的中亚各国更容易策反,毕竟印度与中国关系复杂,而且与俄罗斯与印度心心相印,只要印度愿意,围堵中俄的力量必定如虎添翼。
但印度用实际行动表明:你是蠢蛋,但我不是傻子。
按照贝尔伯克的说法,为确保已经在战场上受挫的俄罗斯当场去世,七国集团、欧盟以及澳大利亚已经决定,对俄罗斯通过海运出口的石油进行最高60美元每桶的现价制裁,让企图通过石油出口创汇的俄罗斯彻底凉凉。
而想要这种买家给卖家定价的无耻操作顺利推进,就必须要拉拢更多国家参与其中,毕竟客大才能欺店。所以贝尔伯克一再对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来吧,加入我们吧,每桶给你省二十块八。
苏杰生当时就懵圈了,我们买的俄罗斯石油本来就是折扣价。而且比60美元每桶还低啊。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跟着你们多花冤枉钱?你们是不是欺负印度人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可以说,贝尔伯克的拉拢,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而且还成为著名笑柄。
那么,明明贝尔伯克也很努力地在和印度套近乎,为何印度就如此“不解风情”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德国根本不知道印度需要什么?说白了就是不懂得投其所好。
印度需要什么?在静夜史看来比厚厚的卢比更重要的是“尊重”,作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印度不要面子的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是印度长期信奉“龙象之争”,本着中国有我更要有的原则,你大权在握的总理跑到中国蹭暖气,却派来个低好几级的外长来印度出差,虽然当前的德国是红绿黄等政府的“三足鼎立”,但总理没来,明显就是不把印度当回事,这要传出去,鸡怎么看它?鸭怎么看它?大鹅怎么看它?以后在国际社会还怎么混?
所以,当风尘仆仆的贝尔伯克来访,无论她扯啥淡,印度都当听不见,因为它不想和这样一个目中无人的国家称兄道弟。
什么?你说贝尔伯克是带着美国的“圣旨”来的,话里话外都是美国的意思?笑话,印度连美国的话都当耳旁风,更何况是“德国之声”。
在静夜史看来,印度从开国总理尼赫鲁确立“有声有色”的大国梦开始,就一直以大国自居,并表现出了强烈的扩张野心。
虽然1962年踢到铁板,被北方邻国揍得鼻青脸肿,但即便被打断脊梁也没有彻底梦醒,反而感觉自己还有更多可能,并风风火火地投身到挑战中国以及跻身五常的努力中。
所以,“骄傲”的印度听不得半点儿轻视的声音,这是贝尔伯克访印出师不利的根本因素。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贝尔伯克充分了解了印度的诉求,甚至是跪着来访,就一定能和印度打成一片吗?静夜史认为同样不行。
那么,是因为德国作为美国在欧洲的一号殖民地,没有资格与印度平起平坐吗?非也,毕竟印度也和日本情投意合,静夜史认为德国忽悠不动印度的最根本因素不在于,德国即便了解印度的诉求,也斩不断印度与俄罗斯异父异母亲兄弟的关系。
是的,虽然人缘好得不像话,说第三没人敢排前二,但印度的内心,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依然有难以跨越的隔阂。虽然在英国殖民者200多年如一日的努力下,印度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但却与俄罗斯情比金坚。
而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苏联时代。
虽然斯大林对尼赫鲁这个深受西方教育影响的开国领袖不屑一顾,但尼赫鲁早在建国之初就将印度定义为“社会主义国家”,在表面上与意识形态相近的苏联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开始意识到印度是苏联,走向印度洋的重要窗口,所以与印度的关系不断升温,某种程度上说尼赫鲁之所以敢挑战新中国,赫鲁晓夫的摇旗呐喊功不可没。
中印战争惨败后,苏印关系继续升温,虽然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苏联没有帮上忙,但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印友好和平合作条约》给印度提供了强大的底气和信心。
在苏联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下,印度有了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国防则基本俄化,时至今日虽然印军武器仍然是名副其实的万国造,但俄制武器依然占到了印度装备的70%,是俄罗斯武器出口的主要客户。
众所周知,国防是一国的根本保障,所以俄印关系好得毋庸置疑。所以即便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印度“白纸还钱”的算计以及俄罗斯一个保定驴肉焖子火烧卖航母的军购传奇,两国关系也相当亲密。
相比之下,美国对印度的关怀却基本不值一提,直到印度宣布拥有核武器才勉强将印度当成重要伙伴,这自然让印度于美俄间有所亲疏选择。
所以,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才会不惧西方压力坚持与俄罗斯互动,同时趁机购买大量打折石油。这既是印度独立自主性的体现,也是心向俄罗斯的典型表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俄罗斯石油价格高于60美元每桶,印度也大概率不会和西方国家同气连枝。除了西方国家内部本就各怀鬼胎的因素,印度不想因追随西方失去俄罗斯,进而失去独立自主的人设。
不按照贝尔伯克意愿反华也是同样道理,印度没有挑衅我们吗?不,它们一直在做,但印度不想按照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的意愿去做,因为这事关印度的尊严。
因此,莫说贝尔伯克,就连朔尔茨亲自下场结果也不会如意。因为印度早已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意愿。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与其追随美国到世界各地煽风点火,倒不如想想如何避免均为炮灰。试想一下,当看到中美印等国把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转手以几倍价格卖给欧盟,看着这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德国等欧盟国家真的就心如止水吗?
所以,不要“宽于律己,严以待人”了,撒泡尿照照自己才是要紧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头条创作挑战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