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慢乙肝的治疗,抗病毒药物是现阶段常用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这些药物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还能改善其肝功能,从而能全面提升其预后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药,是否存在耐药的问题,想必这是很多肝友们都很关心的话题。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想先来跟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乙肝病毒耐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耐药。
1 什么是乙肝病毒耐药?
所谓耐药性,简单来说,指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效果不好,作用不佳,没办法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结果,导致乙肝病毒载量重新升高,重新出现肝功能转氨酶增高的现象。
2 乙肝抗病毒药物耐药机制
乙肝病毒耐药株的产生可以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
由于乙肝病毒高复制率、低保真性的特点,易出现突变,经过药物压力(包括作用靶点、药物动力学屏障、耐药基因屏障、抗病毒药物疗效和耐药通路)的筛选,再经由环境适应(肝内复制空间和适应性)过程,最终出现耐药病毒株。
然而,一旦长期使用核苷类药物后 ,HBV在药物的选择压力和我们的免疫压力下会发生突变,原来占优势地位的野生株逐步被包含耐药突变的毒株挤占,产生耐药基因,甚至临床耐药性。
耐药不仅可使已取得的治疗效果(如组织学改善等)丧失,还可导致肝脏病变急剧恶化,使疾病进展(如肝炎复燃、肝脏失代偿、肝衰竭等)。
3 为什么会出现乙肝病毒耐药?
1、和免疫力有关
我们的免疫力十分强大,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但众所周知,乙肝病毒尝尝包裹着假的外衣发生免疫逃逸,通过变异来获得免疫功能,从而让病毒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
2、乙肝病毒发展
乙肝病毒在复制的时候会出错,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后代,我们称之为病毒突变,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其实也是为了避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之前服用的抗病毒药物由于耐药靶位点稀少等原因,对于变异的乙肝病毒没有杀灭能力,最终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3、和药物选择有关
药物会直接作用在特定的部位,如果持续性的使用会导致此部位乙肝病毒核酸发生突变,让病毒对此药物不再有敏感,最终出现耐药性变异。
我国核苷(酸)类药物耐药问题严重,与不规范使用这些药物和医患对耐药认识不足有关。 同时,患者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存在单药随意序贯、随意频繁换药或加药、耐药后不合理加药或换药等多种不规范情况,约半数患者自行停药,服药依从性较差。
4 耐药后会有什么信号?
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而乙肝病毒又是个隐匿的杀手。
所以很多患者产生耐药后,症状并不特异,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多加观察自己的各项指标和身体情况了 。
如果说病毒被抑制了,病情也不再进展,就会大大减少肝细胞被损害,但一旦产生耐药后,病毒就开始反弹,「重整旗鼓」开始复制,我们的免疫力就会吹响号角清除含有病毒的肝细胞,导致肝细胞重新受到伤害。
这时候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状况,如感觉很乏力、食欲又不太好,甚至出现黄疸(皮肤发黄、眼黄)。
在这里要再次叮嘱大家,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期间,一定要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要少服、漏服,也不要自行停药或者更改剂量。
同时密切关注自己各项检查指标情况,如HBV复制水平监测和随访以及肝脏生化指标检测,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