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凉感冒,风湿关节炎和皮肤瘙痒,少不了这味“风中润药”_防风_配伍_风湿

防风是一味很常用的植物中药,历代医家用其以驱散风邪以解表。因为防风的某些特性,被历代本草家称为“风中润药、禀土之精”,认为防风的祛风,可以不分寒热虚实,都能清散,比如头风、身体肢节之风,以及肌腠之风,没有防风不能解决的。

李时珍对防风的评价,首先就是从它的名字说起,认为“防”就是预防和防御的意思。也就是说,防风的祛风,是一种“有风能散,无风可防”的特点,这也是玉屏风散里用到防风的一个主要理论体现。

在性味上,防风是辛温之性,能够入肝、脾与膀胱经,一般的书籍对它的描述主要以祛风胜湿为主,但总结历代医家的经验,至少有如下几个用途:

1、祛肌表之风:

这是防风最基础的一个功用,历代本草典籍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描述基本是大同小异。认为它有一种发散、透表的能力,主要就是擅长祛风。和羌活、麻黄之类比起来,有没有那么峻猛燥烈,所以才有“风中润药”的美誉。

各种风邪表证,寒热不是很明显时,防风就可以作为君药使用,当有明显的寒热倾向时,防风又可以配合温散或者清散之品,继续发挥祛风之用。

展开全文

防风祛风最常见的搭档就是荆芥穗,这也是荆防败毒散、银翘散、防风汤这些方剂的创方依据。

如果风寒表证,防风常与羌活、麻黄之类配伍;如果是风热表证,防风常与蔓荆子、葛根之类配伍。如果是风湿之邪,则可以和羌活、苍术之类配伍。

如果是气虚而有风邪在表,防风又可以和黄芪之类配伍,如著名的玉屏风散。

2、祛肢节风湿:

《黄帝内经》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也就是俗话说的“风湿”。当然,中医的风湿还包括那些风湿在表的表证。

不管是哪一种风湿,防风都能派上用场,尤其是肢节风湿的痹症。关节总是麻痛,筋脉拘挛而屈伸不利,甚至有游走不定的现象,防风既可以和羌活、独活、桂枝之类配伍。

如果湿气重,还可以加入苍术、乌头,如果风邪明显,则可以配伍麻黄、僵蚕之类。

还有一种偏寒的风湿痹症,中医称之为着痹,这时候防风可以和乌头、桂枝、细辛、川芎之类配伍。如果伴有瘀血阻滞者,还可以适当配伍活血祛瘀之品,如桃仁红花。

3、祛腠理之风:

防风还可以驱散腠理之风,这个和肌表风邪表证不同,肌腠之风主要以肌肤表面瘙痒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瘙痒,如荨麻疹,也可以伴有一些恶寒发热的表证。

而肌表风邪则主要是以感冒表证为主,皮肤瘙痒的问题很少出现。

而防风能够祛肌腠之风,对于皮肤瘙痒的问题,可以和地肤子、蛇床子、苍术、苦参等配伍。如果属于血燥生风,还应该配伍玄参、生地黄、当归之类,以养血息风。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防风质地偏于润腻,但终归是一种发散之品,总体的性味特点是偏于温燥的。因此血燥阴虚、热极生风之类,还是应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