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预计下半年完成建设!内部施工照曝光→_项目_建设_白鹅

2月6日适逢雨雾来袭,天气寒凉。但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工地上,却随处可见工人紧张有序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小荔从施工单位了解到,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春节刚结束,就有逾300名员工火速返岗复工,加足马力推进室内精装修工程。 预计今年下半年,项目将基本完成建设,届时众人期待已久的文化巨轮将在珠江白鹅潭畔扬帆起航。

逾300名工人到岗复工

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施工现场,各类施工机械开足马力,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置身其中,或有序组装桥架,或分头搬运材料,或合作进行电线套管,共同奏响了争分夺秒抓进度的“协奏曲”。

展开全文

“春节不打烊,保持常态化施工。”中建三局华南公司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设计技术总监莫林昊介绍,春节期间,工地共有50名工人留守施工,确保项目如期推进。

而在假期结束后,项目方迅速组织复工复产,为工人采购生活物资,做好居住区的卫生清洁等准备工作。 截至目前,该工地迎来300多名工人到岗,均已投身到室内装修以及机电安装工程中。接下来,项目方将通过提供专车等措施有序推动工人复工复产, 预计到农历正月二十,工人到岗率将提升至80%~90%。

预计下半年基本完成建设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是广东省重点文化工程,涵盖了 广东美术馆(含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其建成投用后,不仅能提升荔湾的公共服务水平,也有助于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文化软实力。

作为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团队操刀设计,由中建三局华南公司承建,于2020年10月正式开工。期间,施工团队多次遭受疫情和天气的考验,并且由于场馆造型独特,超高支模面积大,钢结构构建体系复杂,现场施工存在不小的难度。为此,施工团队从源头选材和架体设计等方面着手,辅以信息化技术,克服了种种施工难题,有效地推进了项目进度。

经过紧张有序的建设, 项目于去年5月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钢结构中庭连廊两次顺利提升, 全面进入幕墙施工和装修装饰阶段。

2月6日上午,小荔在施工现场看到,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广东文学馆(下称“文非馆”)的 幕墙施工已接近完成,艺术方形宝盒惊艳亮相。馆内也处于大面施工状态, 地下室精装修进度达80%, 文非馆室内装修工程量已完成50%,美术馆则完成30%。

“今年的目标是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莫林昊透露,目前工程重点在于室内精装修及机电安装,今年5月至6月将启动室外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逐步将项目从效果图变成现实场景。

造型新颖功能齐全

建好后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有哪些亮点,这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当天,小荔率先探营了解。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项目已初具规模。站在白鹅潭畔仰望,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广东美术馆依次排列,建筑高度呈30米至80米叠级而上,三个满载艺术的方形宝盒层叠铸就时代文化巨轮,以腾跃飞扬的形态塑造滨水开放的大型公共空间,风采煞是迷人。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不仅主体结构造型新颖,内部功能也比较齐全,计划设置两个剧场、一个大型报告厅。其中 非遗剧场按照小型乙等剧场标准进行建设,可以容纳506人,能够满足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类别非遗项目展演需求。

文学小剧场建设规模为可容纳236人,拟邀请剧团举办话剧、舞台剧表演,不定期策划纪录片展映、中外文学名作改编影视鉴赏等活动。

美术馆报告厅则能够满足馆方作品展发布、国际化报告、文艺演出等多元化使用需求,建设规模为可容纳350人。

为了配合三馆运营,项目还将建设 公共配套服务区、地下车库及室外绿化、道路广场等附属工程,同时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并预留鹅潭路隧道空间。而在场馆一侧,还将建设 约220米的观景步道,供市民亲水休闲。

届时来到白鹅潭畔,

不仅能欣赏宽阔浩淼的珠江美景,

更能享受一场场文化盛宴。

这样的体验,你期待吗?

【文字 广州荔湾发布 丘媚】

【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 钟璟 张荣 丘媚】

【视频 广州荔湾发布 钟璟 张荣 张朝竣 丘媚】

【编辑 黄文浩】

【审核 何不菲、丘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