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内娱大乱斗,大多集中在中生圈。
影视剧集的火热,捧红了新一代中流砥柱,把中生江湖搅得风起云涌。
但无人问津的角落里,也有人默默掉了队。
仔细一看,还都是之前风光一时的熟面孔。
邓超带着导演新作《中国乒乓》重回大银幕,但撤档定档又上映,扑得悄无声息。
黄渤携新剧《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再战小荧幕,被吐槽是全方位360无死角的难看。
豆瓣4.4分寥寥收场。
黄磊前有《县委大院》里当书记,后有《无名》里做叛徒。
作品不少,但演技频频被吐槽,让人出戏!
展开全文
不禁想问:你们都怎么了?为什么观众不爱你们了?
虽说内娱就是这样,各领风骚三五年。
但从这几位风骚不再的“前顶流”身上,我们也能从中找到共性——
这,不就是综艺咖的反噬吗?
被透支的名气
从某种程度上,这几位也算是内娱真人秀兴衰史的见证者了。
2014年,浙江卫视引进韩综《Running Man》制作了《奔跑吧兄弟》,AKA跑男,正式打响了室外游戏类真人秀的第一枪。
明星在这里素颜出镜、泥潭打滚,纷纷卸下光环,还有踩上指压板的痛苦面具,更是观众的最爱。
邓超是这其中形象差异最大的明星。
参加跑男之前,他是型男,小生圈演技派代表,只看脸还会觉得有点凶。
跑男之后,他变成了塑料英语课代表,逗比中年人。
最火的那几年,邓超大概是全家老小除了春晚主持人外最熟悉的人。
毕竟,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口径的台词,除了冯巩的“我想死你了”,就是邓超的“we are 伐木累”了。
而黄渤和黄磊的slogan,当属“这就是命”了。
2015年,东方卫视紧随其后,“借鉴”韩综《无限挑战》推出了中国版的《极限挑战》,AKA极挑,成为当年好评度最高的真人秀。
黄磊,一改人们心中北电老师温文尔雅的印象,变成了心眼一箩筐的神算子。
黄渤,也从实力派演员,变成了能说会道的“青岛贵妇”。
跟黄渤在电影中展现的接地气不同,「高情商」变成和他关联最紧密的标签。
无论综艺节目还是颁奖典礼,黄渤讲话永远无比妥帖、滴水不漏。
去上《鲁豫有约》,被说太火了就立马转而捧对方:“能坐在这儿跟鲁豫聊天,还不火吗?”
助阵好友王菲上节目,一句“王菲对品质要求很严格”,既夸了对方又夸了自己。
被媒体问是不是要接班葛优,他又高情商应对: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因为人家曾经是开天辟地,是创时代的电影人,我们只是继续前行的一些晚辈。”
黄渤俨然内娱的情商之巅,被不少卖情商课的公众号拿来当发言范本。
而黄磊在《极限挑战》之后,人设还经历了一个转变。
2017年,他又拉好友何炅一起开启了另一档长寿节目的征程——《向往的生活》。当然,也是比对着韩综《三时三餐》制作的。
在这里,黄磊化身大厨经营着这间娱乐圈民宿。
从密云、湘西,到西双版纳、海南,黄磊一路做饭,获封“黄大厨”,还带火了葱油面在内的一系列食谱。
每每看到节目中老友相聚,岁月静好,也难怪黄磊一心扑在民宿事业上,乐不思蜀了。
从游戏类真人秀,到生活类慢综艺,国内真人秀市场此消彼长,他们都曾是站在浪头上的人。
若问演员参加真人秀有好处吗?当然。
这就是一个从演员到明星的过程。
演员从作品中出来,以个人身份走到台前,用自身魅力吸引观众,获得超高路人缘、讨论度和商业价值,更不用说,还赚了不少钱。
打眼一看,百利而无一害,该是许多小演员梦寐以求的状态。
但坏处却像一种慢性疾病,在无形中滋生,影响悠长、深远、对演员来说甚至是致命的——
他们被祛魅了。
被标签框死的演员
有位网友说得好:
「综艺节目,本质上是艺人出卖真实的自己来换钱的工具。而表演,恰恰是一门隐藏真实自己的艺术。」
在综艺之后,这些演员的戏路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在跑男之前,邓超几乎没有戏路限制,无论是古装剧《少年天子》、悬疑片《李米的猜想》、战争片《集结号》、军旅剧《幸福像花儿一样》,邓超都表现亮眼。
中生行列里,他属于稳扎稳打的类型。
但近几年提起邓超还能想起什么代表作?
我想大多数人脑海里第一个反应,除了“We Are 伐木累”,就是春晚上的放飞自我吧。
哦对,还有《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这些自导自演的“灾难系”喜剧片。
邓超的演员属性已经相当稀薄,喜剧人才是他的固定标签。
最近看到他和好兄弟鹿晗、陈赫攒的《五哈3》又要上线,看来这个标签还要再贴一阵子了。
相比之下,黄渤属于激流勇退型的。
极挑之后他担纲大角的综艺已经不多,围绕阿尔兹海默症老人做了公益性综艺《忘不了餐厅》,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做敬业导师。
可黄渤在演戏上遇到的瓶颈,却更为明显。
因为长期给人以高情商、端水大师的印象,黄渤和早期的底层小人物戏路,已经大相庭径了。
图源:@WowDaikon
气质不再好笑,再难出经典角色,黄渤这两年最接地气的瞬间,大概就是春晚上的跑步机秀了吧。
而黄磊,则已经成了居家男士代表。
从《夫妻那些事》里的唐鹏、《小别离》《小欢喜》里的方圆、《小敏家》里的陈卓、《张卫国的夏天》里的张卫国,都是一水的絮叨贫嘴小男人。
连观众都直呼:黄磊要把自己演出包浆了。
可稍微换一个戏路呢,就立马出戏,比如《无名》里黄磊出场的那一刻,影院里的观众都不约而同笑出了声。
《县委大院》里的书记,更是怎么看都不像个领导。
因为上综艺受影响的演员,远不止他们仨。
孙红雷在极挑过后重回电视剧领域,之前驾轻就熟的扫黑剧、悬疑剧,如今却总让人幻视到“颜王”的表情包。
李晨自跑男和恋情过后,作品已经基本主旋律化。
早年演过不少现实主义剧情片,塑造过不少根正苗红的角色,现在的代表作只剩下“大黑牛”。
还有沙溢,虽然在《流浪地球2》里演的也是偏喜剧人的角色,但每每看到他跟吴京的戏份,就感觉跟他对话的不应该是吴京,而是安吉。
这些明星也都一度在大众娱乐领域里游刃有余,上得综艺,甚至霸屏。
但当综艺人格已经盖过演员人格,他们的本职工作到底是录节目,还是表演呢?
综艺市场尤其喜新厌旧,几个综艺老人过度消耗后引得审美疲劳,也难怪观众爱不起来了。
所以,与其说风光不再,不如说他们还在为那几年的疯狂透支还债吧。
就给观众留点神秘感吧
张艺谋导演曾经开诚布公地说过,不建议演员去上太多综艺。
理由显而易见,你的本色越为观众所熟知,观众接受戏中的角色就越困难。
过度曝光是会吞噬演员的。
对于演员来说,名气vs.作品,二者如同一场博弈。
没名气的演员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名,这样才能接到更好的剧本。
但一旦陷入对名气的盲目追求中,很容易丢失演员的初心。
毕竟这年头,有太多把知名度换算成钞票的手段了。
而上综艺,又是一条明晃晃的捷径。想靠综艺火,比靠演戏火要容易得多。
综艺人设的打造靠的是节目组,即使不够幽默,也可以配合后期花字、剧情设置,处理成独特的性格。
而拍戏,是需要沉下心来体验人物的。
就拿邓超来说,就是典型的深度体验派。拍《影》的时候他曾在两个月内暴瘦40斤,为了呈现出瘦骨嶙峋的状态。
所以,与其老老实实靠拍戏出头,不如通过综艺涨一波身价,这个买卖够划算吧。
但别忘了,下沉是一条单行道。
拥有名气,换算成金钱,很简单;
但赚够了钱,想重新获得观众的信任,非常难。
那些对表演工作保持敬畏的好演员,都尽量和大众保持距离,只在有作品的时候和观众见面。
新晋叔圈顶流张译就表示从不上综艺,言语之间还是自谦姿态:
“我觉得我并不是那种可以娱乐大众的人,所以就不给大家添麻烦了。”
咏梅凭借《天长地久》获柏林影后之后,打着高片酬来找她的人排起了长队,但咏梅依然按照自己的原则挑选剧本,没有喜欢的就不拍。
别人问她为什么不接拍广告,她说:“有好剧本,好角色,我就接,如果没有就踏踏实实去生活。”
以《万箭穿心》获八料影后的颜丙燕也秉持着这样的原则:
“一切跟演电影、演电视剧无关的事,我都不参加。”
近期接受了GQ采访的余皑磊,越发展现了这类演员的职业操守。
他是《满江红》《长安十二时辰》《悬崖之上》《扬名立万》等作品里的黄金配角,却低调到只想把自己藏起来。
不爱任何和表演无关的活动,即使是这次采访,他也直截了当跟记者说,是被迫的。
不爱抛头露面,不主动争取角色,但凭借演技愣是在江湖上成为传说。
“如果一个角色想不到谁演,那就打电话给磊子”。
不管出现5分钟还是10分钟,他都会坚持给戏份不多的角色写人物小传,保证剧作的合理性。
不拍戏的时候,余皑磊就在家里看动漫,打游戏,追番,安心当个宅男。
这些依然执着于本职工作的演员,他们并非不知道怎样多赚钱,怎样获得更多的喜欢。
只是他们清醒地知道,在此之上,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在娱乐圈的浪潮里坚定不渝——
对表演的执念,对职业的敬畏,对观众的尊重。
回归到我们的话题,演员上综艺。这本不是一个原则问题,她姐也不认为综艺咖就低演员一等。
只是若是真正志在演戏的后来者,那么代价已经摆在眼前。
要风光一时后患无穷,还是扎实前行积累口碑。
希望后来者心底自有答案。
监制 - 她姐
作者 - 贝瑞酱
微博 - @她刊iiiher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