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嚣张女市长韩迎新,靠拆迁受贿646万,声称:我有尚方宝剑_迎新_舒兰市_副市长

前不久大火的国产电视剧《狂飙》大结局让这场扫黑大戏落下了帷幕。《狂飙》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勤勤恳恳卖鱼的普通人一桩命案纠缠到了一起,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盘踞一方的黑恶势力,另一个则是因为拒绝受贿在基层沉沉浮浮十余年的基层警察。

《狂飙》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的瞩目,只因为剧情的真实性。在《狂飙》电视剧中有一个冲突就是关于莽村的拆迁,莽村的拆迁问题进而引发了中央对于京海的关注。其实,在现实社会上因为拆迁引起的问题和冲突也非常多。

2011年,就有一位商人从吉林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告状,告得正是拆迁问题。原本生意兴隆的临街商店被强制拆除,一份份拆迁文件被下发,上面都写着同一个名字:韩迎新。面对群众们的质疑声和愤怒声,她大胆道:“我有尚方宝剑!”

展开全文

她的嚣张没有持续多久,随着中央的介入,韩迎新被立案调查。当韩迎新被开除的消息传开,她的个人履历自然也被相关媒体曝光。当一切都公诸于众的时候,外界舆论为之哗然,没有人不为韩迎新的升迁之途而感叹——短则一年,长则三年,她就能再上一个台阶。速度之快、路途之顺利都令人咋舌。

然而细看韩迎新的履历,就能发现她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参与工作的时候她甚至连大学都没有上过。那么,究竟为什么大学都没有读过的韩迎新能从一众精英中脱颖而出?为什么又敢对着群众口出狂言?这一切,要从韩迎新参与工作的时候说起。

不断进步、勤勤恳恳的副市长

韩迎新出身于一个吉林的工人家庭,18岁的她毕业于吉林省纺织工业学校,毕业后她就被分配到毛线厂的人事科工作。

1992年,因为毛线厂团委中的职位出现空缺,韩迎新抓住了这个机会,一举进入了毛线厂的团委系统。由于毛线厂团委的实际负责人空缺,她还进一步成了团委实际上的总负责人,负责主持各项厂团委工作。

从一个小小的人事晋升到国企团委的主负责人,已经超乎很多人的预料了。但韩迎新的眼光和脚步远远没有停滞于此。

她很清楚自己要想再往上走,学历一定会会成为禁锢自己高升的枷锁,因此她便开始以函授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历。要说韩迎新也是个狠人,工作学习两不误,她一边在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学习行政管理,一边获得升职到了吉林市团校。

为了让自己的履历更时尚,40岁的韩迎新还在北华大学念在职研究生。不得不说,韩迎新真的是一个欲望与努力并存的人,她深知自己的短板,因此不断鞭策自己学习。当她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她已经来到舒兰市出任副市长。

舒兰市是吉林省下属的一个县级市,由吉林市代为管理。像这样的小城市,全国少说也有几百个,但这个小小的城市是个难啃硬骨头——舒兰市各个行业的风气萎靡,老百姓想要办点什么事情,不走关系连门都不进去。由于舒兰市乱象丛生,所以导致风气排名常常列吉林省全省倒数第一。

很多人都认为,来舒兰市上任一定会给韩迎新迎头痛击。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韩迎新的到来改变了舒兰市的乱象。舒兰市的乱局反倒成为韩迎新履历上尤为精彩的一笔。

上任后的韩迎新二话不说对舒兰市进行了各式针对性的治理,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她就让舒兰市的行业风气从全省倒数第一成了全省第一。

这番雷霆手段还让韩迎新登上了吉林省杰出女性光荣榜,那时候不知道多少家长都指着这位副市长,让自己的孩子向她学习。除了大刀阔斧地整顿行业乱象外,韩迎新担任舒兰市副市长期间,还为许多老百姓干了不少实事。

2011年,舒兰市计划对区域内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老旧小区大都基础设施不完善,落后的规划让人们的生活出行都十分不方便,尤其是下雨天的时候,积水难排,人们只能淌水,一不留神还会被积水里的杂物刮破腿。小区居民们向上级反映了这个问题,但他们也不抱有很大的希望。

结果,问题反映上去后,来了解情况的居然是当时的副市长韩迎新。

时至今日,那些小区居民们回忆当时,仍旧清晰地记得,那天正逢雨季,时任舒兰市副市长的韩迎新撑着一把雨伞,顶着瓢泼大雨、穿着一双雨靴淌着泥水来到该小区考察。

在她走后没有过两天,整个小区就收到了改造的通治,小区居民再也不用一下雨就蹚水了。人们自然对这个风雨兼程来为大家伙解决问题的副市长颇为感激,一时间,韩迎新的名字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被人们称为“靴子市长”。

但谁也想不到,这个曾经蹚着泥水为人们做事的副市长,在一年后完全变了一个人——她一改原本蓝衬衫、黑西裤的朴素作风。她身穿风衣,脚踩高跟鞋,戴着墨镜开车跑车飞驰而过。她不再前往工作一线倾听群众们的声音,也不再对自己的同事们和颜悦色。

某场会议中,韩迎新竟然对自己的同事破口大说,甚至还直接动手。原因只是这位同事比她晚到了半步,韩迎新却大发雷霆,认为对方是不给自己面子。

更是在拆迁工作中,对着商户竟然宣称:“我有‘尚方宝剑’,你们随便去告我!”进而导致商户到北京投诉。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拆迁工作让韩迎新和群众们闹得不可开交?

狂言握有尚方宝剑

韩迎新口中所谓的“尚方宝剑”其实指的就是她手上的权利,即舒兰市财政、基建、城投以及审计这四大权利。这四方面的资金和权利都统归韩迎新管,高度集中的权利让相应的监察制度也不能发挥该有的作用。

从韩迎新的履历来看,她对基建这样的工作知之甚少,她的工作学习经验都集中在法律、行政管理上,她显然不是对口的专业人才。

她的走马上任受到了许多质疑,但韩迎新不摆官架子,又肯为群众干实事,这些质疑声在她优异的表现面前渐渐烟消云散。

当韩迎新的地位逐渐稳固后,她便撕下了和颜悦色的伪装,在处理工作上越发的霸道。舒兰市未来的五年计划中,要集中力量完成棚户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其中一条步行街是改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条街汇集了不少商户,客流量非常大。

按照正规的拆迁工作流程,负责的相关单位应该先派遣专人小组,与要拆迁的商户们进行沟通,两方协商好拆迁补偿等事宜后,拆迁工作才能有序开展。负责步行街拆迁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却绝口不提拆迁补偿的事情,强硬地让商户们立刻搬出去。

这自然引发了商户们的不满,好好的生意被突然打断。双方一来二去就起了争执,没过一会儿,负责人韩迎新到了现场。在很多人眼里,韩迎新依旧是那个会为了群众“冲锋陷阵”的副市长。没想到,刚到现场的韩迎新一改往日的和颜悦色,大声喝斥道:“闹什么?这里门店都得拆!”据理力争的商户们没进一步惹恼了韩迎新,便有她当街口出狂言的一幕。

步行街的商户们便联合起来一起到舒兰市的市里去投诉,可是商户们一次次的投诉都没有受到结果,慢慢地,投诉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了。只有步行街上的商户许桂芹咽不下这口气,跑到北京投诉。

虽然徐桂芹跑到北京投诉了,韩迎新却没有被绊倒。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继续升职了。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韩迎新突然改变了态度?

善恶终有报

韩迎新在舒兰市坐稳位置后,将手中的权利变成了牟利的工具。她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屡次捞钱,对步行街进行强制拆迁就是她牟利的一个项目。

随着捞钱的次数变的越来越多,韩迎新甚至把主意打到了保障房项目上,要知道保障性住房是为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所提供的住房。不同于商品房,这些保障房限定价格、租金,只为保障家庭困难者。

韩迎新手上的泓林家园,就是舒兰市的一个保障房项目。这是舒兰市运作最快、开工最早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泓林家园这个工程曾为韩迎新赢得了吉林省颁发的先进个人,但是这头衔背后,是1720户居民的生活问题,是韩迎新非法牟利640多万的工作问题。

泓林家园的工程结束后,和众多廉租房一样价格低廉,住进去的居民却很少,相关的居民反而去租房或是买新房。那么为什么这些人放着好好的住宅不住,要跑去租房呢?

为了抵御东北漫长的春季和极寒的天气,东北大多数的建筑墙体都需达到37毫米,国家出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则需要达到50毫米。泓林家园也是如此,可是等到交付的时候,业主们才发现,整个小区的墙体厚度仅仅只有27毫米,只是看起来厚,实则没有多少保温作用。

泓林家园的业主们想要投诉,但这个仅有1000多套住宅的小区,被前后分包给了八个建筑商,前后有几十个施工队参与了这个小区的建设。想要修个门窗都要找两个建筑商的小区,投诉难度可想而知。

这背后的操盘手就是韩迎新。在泓林家园立项的时候,韩迎新的弟弟韩大力借着朋友的名号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这家建筑公司没有运营资质,也没有流动资金,韩迎新先是通过职权快速取得了运营资质,后又通过财政部门拨款为公司创造流水。

为了让这2亿资金快速回笼,韩迎新不顾保障性住房的规定,在泓林家园的建设中设计了车库,并将车位出售。而且泓林家园的墙体、门窗等位置都有大面积地偷工减料,就这么“左手”倒“右手”,韩迎新不仅受贿,而且还在工程中轻松捞金一百多万。

可怜泓林家园的1700多户居民,因为韩迎新的敛财行为,原本的住宅被拆却无法回迁,只能租房或买新房,简直是应了那句赔了夫人又折兵。

泓林家园的工程只是韩迎新在舒兰市进行城镇改革时捞钱的一个缩影。光是2011年,舒兰市就开发了14个地块,总面积达到120多万平方米,一个项目牟利640多万,作为城镇化的总负责人,韩迎新从中获利的总额可以想见。

在此之后,吉林省就不断接到关于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建设方面的投诉,仅半年时间就有五百多起投诉案,这便引起了省内对于舒兰市的关注。

2013年,韩迎新因为贪污受贿被立案。2023年,韩迎新被判17年有期徒刑。韩迎新是一个积极向上,敢于对自己的命运发起挑战并不懈努力的人,担任副市长的时候,她也的确为舒兰市的老百姓作出了不俗的攻陷,但韩迎新在身居高位时,无法抵住诱惑,最终身败名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