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校糊弄式的跑操,这样糊弄校园学生的体育,会是什么结果?_糊弄_学校_学习

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主席给抗日军政大学题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建国后,很多学校也以毛主席提出的这个八个字为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一、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的主阵地。

青少年朝气蓬勃,活泼好动,学校教育要适合青少的年龄特点,要培养青少年的集体观念(团结),同时要有紧张的学习氛围,比学赶帮超的上进心,表扬先进,激励大家共同进步。

二、学校要用各种规章制度管理人。

严肃一词道出了学校与其他场所的区别,既然是培养人的地方,就要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把自由人培养成社会人。不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也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三、糊弄式跑操培养不出优秀人才。

明确了以上两点,就明白了糊弄式跑操的危害。跑操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展现,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记得当年确实有个别同学打着学习的幌子不愿意跑操,甚至有个别女同学一个月几次例假。我们召开主题班会谈跑操的集体荣誉,谈跑操的精神鼓舞,谈跑操“砍柴不费磨斧功”。

“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每天早晨跑操时一阵阵响亮的口号,鼓舞全班同学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园生活培养的一定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糊弄式跑操自然糊弄的是自己。

其实,跑操是很好的习惯,我记得高中时高一、高二都要跑操。早上5点半就起床洗漱,5点50分集合,绕体育场跑三圈。当时大家都不想跑啊,早上起得早,课业时间紧,累啊,还经常说别的学校就不跑早操。但到了高三想跑都没时间,到了高三才明白跑早操得好,不仅仅对身体好,还渐渐地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如果学校取消跑操或应付跑操,对学生的体能锻炼有较大影响。不仅仅是跑操,体育课也经常被主课占用,很多学生有抵触情绪,但也不能说什么,默默地听讲做笔记。事实上,每周一节体育课,又能用多长时间呢,省下来这段时间,好像能学会多少知识点似的,好像不上体育课就都能考上好大学。

当然,有时也不能全怨学校,个中缘由,学校也是没办法。为了学习目标,为了升学率,只能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抓学习成绩。目前大部分地区将体育考核纳入中考成绩,立地跳远、跑步、握力、仰卧起坐、跳绳等。体育成绩算入中考总成绩,也没见语数外的成绩有多大下滑,所以学习文化课知识与增强体能锻炼并不矛盾。

不重视体能锻炼,将来最坏的结果就是学生们的体能下降,握力、臂力、肺活量、坐位体前屈、跳远、引体向上、跑步等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我忽然想起了大学时的一件趣事,大三体能考核,除了体育系的男生能引体向上11个以上,其他院系的男生几乎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在杠子上,那个纠结啊,那个面红耳赤啊,旁边还都是女同学,别提有多尴尬了。没辙呀,谁让自己平时不锻炼呢。

所以,我还是觉得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劳逸结合,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加强体能锻炼,增强体质。身体好,是最基本的嘛。

有些人总是把锻炼身体和学习对立起来看待,为了怕影响学习,而减少甚至不敢让学生跑操,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

我们学校,曾经有一届高三学生考得超级好,原因就是在考前100天,年级启动了一个“坚持跑步,自信高考”的活动,除了每周的体育课和课间操正常,学生每天下午第四节课都要进行集体跑操,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关键,尤其是对于高三后期的学生,牺牲这一节课的学习时间和锻炼这一节课,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然而,也许是领导把成功的原因归结到了其他方面,这种在我看似非常好的活动并没有坚持下来。

回到所说的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称之为“糊弄式”跑操,只是学生把学习和跑操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有点像是“衡水模式”,在很多县城中学也是大量存在的。

为何不能成为“糊弄式”跑操?“糊弄式”跑操,要有糊弄的对象才对啊,这里有吗?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还是应付老师呢?显然都不是,只是说学生在跑操前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来学习而已。再者,跑操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不少为了拍照才进行的,所以也不能称之为“糊弄”。

在我看来,学习的这种”糊弄式“跑操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现在很多学校为了安全,不管让学生跑操,毕竟你搞不清楚学生有没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强制跑操后果严重,校长也可能会官位不保;而现在的学生,有的确实太懒了,借口自己身体不舒服而逃避跑操,学校也没有太多的办法,长此以往,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是必然的结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