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这位德国人救下25万中国同胞,如今孙子来求药,免费支援_南京_中国_难民

文|晨夕

去年3月,疫情全球爆发后,一位德国医生和家人疑似感染,而他们需要的药品在德国已经停产。危急关头,这位医生决定写信向中国求援。

虽然当时中国物资也非常紧张,但这位德国医生的求助信依然得到了中方的重视,随即与中信部取得联系,并很快联系到浙江的一家医药企业,该企业了解情况后当即决定免费赠药。

3月月底,这位德国医生所需要的药物就成功抵达德国,速度之快让他感动不已。

这位德国医生的名字叫托马斯·拉贝,他的求助之所以受到中国的重视,都源于他的祖父是约翰·贝拉。

1:

时间倒回到1937年冬日,那年的南京城遭到了日军的血洗,成千上万的中国同胞惨死在日寇的手中,古老的南京仿佛成了人间地狱。

就在血腥而寒冷的南京城里,身为德国商人的拉贝没有冷眼旁观,面对日寇的暴行他选择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将自己的家变成了难民收容所,并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一起组建了25个安全区,拯救了25万中国同胞。

拉贝不仅拯救了中国百姓的生命,他还在自己租住的小院里,辛苦地撰写了2000多页日记,这本《拉贝日记》也成为日本残暴侵略的铁证,被誉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

(图|拉贝)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恩图报”,对于拉贝的善行我们自然不会忘记,这位来自德国的“中国朋友”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

1882年11月23日,拉贝出生在德国汉堡,他的父亲是一名船长,家里虽然不是特别富有,但日子还算安稳。

然而,在拉贝少年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随着父亲的离去,家里的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拉贝不仅要替母亲分担解忧,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妹妹。为此,初中毕业后他就选择了辍学,开始了为生计而四处奔波的日子。

展开全文

虽然生活充满了波折,但拉贝并没有丧失上进心,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先后自学了英语、法语,还阅读了大量书籍文献,并忠爱写作。

拉贝与中国的缘分开始于1909年,那会他还还不知道自己将和这个国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2:

来到中国后的拉贝,就职于西门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这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东方古城里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并赢得了公司负责任人的高度肯定,还赞誉他是处理商业事务的“一流专家”。

1914年,一战争爆发后,中德两国关系并不乐观,拉贝带着妻子和孩子踏上了返德之旅。这次回德国后,拉贝加入了纳碎党,成为纳碎党中的一员,提起纳碎党三个字人们总是不寒而栗,但拉贝则不同,虽然他是纳碎党一员,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和中国之间的友谊。

(图|拉贝后人与南京人民合影)

1920年,伴随着中德关系的缓和,拉贝受公司委派再次返回中国工作,当时的工作地点是在天津,一直到1931年拉贝才被调到南京任职。

在南京工作和生活的日子里,拉贝对这座古老而又蕴含现代气息的城市产生了浓烈的感情,他深深地爱上了南京,这里的古韵和悠久的历史,都让他着迷。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古老的南京城却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生活在这里的数万万中国同胞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

就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拉贝收到了公司总部的来信,信中表达了对他安全担忧,并支持他采取一切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其中就包括离开南京。

(图|拉贝之墓)

接到信后的拉贝,开始思索着急地去向问题,离开固然是安全的,但看着中国同胞饱受战乱之苦,他有太多的不忍心。

深思熟虑后,拉贝选择留在南京,他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友好的中国人民和这里的同胞们共患难,并利用自己身份的优势,去挽救一些难民的生命。

身为一名外国人,拉贝本没有这个义务,但崇高的人格最终让他选择留下来和这座城市共存亡,这个伟大、善良的举动让人感动。

3:

当时,留在南京的外国传教士联合成立了南京安全国际委员会,拉贝被大家推选为委员会主席,他开始为保护中国人民四处奔波。

12月13日,日本人的铁骑踏进了南京,随即展开了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古老的南京古城瞬间沦为人间地狱,角角落落都笼罩在黑色恐怖中。

拉贝开始利用自己纳碎党的身份,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他先是将自己居住的小院改为收容所,前后共收容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同时在他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建立了25个收容所。

(图|拉贝日记)

为了保护难民的人身安全,拉贝和自己领导的十多位外国友人开始和日军做斗争,他们拼命阻止拿着刺刀的日本人到安全区恣意屠杀百姓,据统计在拉贝等人的的奔波疾呼下,有25万中国难民幸免于难。

拉贝不仅保护了难民的安全,对他们的态度也十分友好,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他格外关心,还会细心地儿童准备礼物,让他们在阴霾的环境里感受到一丝温暖。

但是对待万恶的日军,拉贝却拿出了相反的态度。有一次,日本兵翻墙进入安全区,企图行凶,受到惊吓的难民赶紧将拉贝叫来,拉贝临危不惧他对日本兵大声斥责,随即将他们统统赶走。为了惩罚他们,拉贝并没有让他们走大门,而是让他们再翻墙出去。

(图|剧照拉贝)

25万人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但要解决大家的饮食问题并不容易。为此,拉贝到处奔走,为难民祈求善款和粮食,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生活必需品和药品。

难民们对拉贝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活菩萨、洋菩萨“、”中国辛德勒”。

拉贝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爱无种族、国界之分,在那段黑暗岁月里,他为部分南京人带来了希望和光亮,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4:

1938年2月,拉贝奉命调回祖国,他带着不舍离开了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中国,并为正在遭受苦难的中华民族,不停地祈祷。

回到德国的拉贝,并没有选择安逸地生活,他心里依然惦念着南京同胞,于是顾不上舟车劳顿的他,回到公司先后作了一系列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及南京难民状况的报告,并致信政府,希望他们出面来阻止日本的暴行。

然而,这次拉贝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反而遭到了希特勒的迫害,并在1945年被英国人抓捕入狱,虽然后来得以保释,却丢掉了薪水客观的工作。

(图|拉贝后人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合影)

因长期处于失业的状态,拉贝一家过得非常拮据,甚至经常处于缺衣少食的状态,其实他本可以过得很富有,但为了中国同胞他的晚年充满了凄凉感。

当拉贝的境况传到南京后,一直感念他的南京同胞开始了募捐活动,还有食品、生活用品,一同交到了拉贝的手里,希望他可以安度晚年。

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哪怕距离战乱年代已经很久远,当时对于拉贝的付出和恩情,中国同胞不曾忘记。

南京人民的举动让拉贝感动不已,他直言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情感时代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他不但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而且他的子孙也都出生在这里,他对中国爱得深沉。

(图|拉贝和其他人合影)

1950年,拉贝因病去世,终年68岁,也就是说他人生一半多的时间都是在中国度过的,中国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拉贝虽然去世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尤其是南京同胞永远不会忘记在他们祖辈备受欺凌的时候,拉贝没有冷漠以待,而是尽一切努力挽救数万万南京同胞于水火之中。

如今,拉贝在南京生活时的小院,已成为“拉贝纪念馆”,并定级为国际一级文物。而拉贝在柏林西郊的墓地原本是有期限的,南京市政府知道后为墓地支付了40年的租金,并出资对墓地进行了修缮,每年都有许多华人来到拉贝墓地前祭拜并献上鲜花。

拉贝的子孙和中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来,在新冠肺炎最严峻期间,尽管中国的物资并不宽裕,但还是选择第一时间支援拉贝的孙子,践行了对生命的大爱。

拉贝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大爱无疆,在战争岁月他用自己平凡的身身躯,挽救了25万中国难民的生命,他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他的善良、无私也会永世流传!

(本文原创首发,抄袭者必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