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小小明信片记录大时代:全国首张门票明信片在北京诞生_明信片_北京_北京日报

在疫情过后的第一个春天里,用明信片的方式打开校园春花悄然走红网络,明信片中各高校美不胜收的树树繁花,看醉了一众网友。

说起明信片,人们都不陌生。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它用定格历史的方式,记录下时代发展的脚步。

彩色美术明信片首次发行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原创明信片。1952年,中央邮电部为了庆祝第三个国庆节,第一次发行彩色美术明信片。

据本报1952年10月17日2版《彩色美术明信片第一组已开始发售》报道,在首先发行的三组美术明信片中,第一组是国庆节日天安门前游行盛况的图片,如毛主席在天安门检阅台上向游行队伍答礼、各民族大联欢等十种;第二组是新中国的青年生活图片,如青年战士轻骑表演、新疆维吾尔族姑娘们的民间舞等十种;第三组是伟大首都的风景文物图片,如北海、颐和园、团城等十种。这些美术明信片以精美鲜明的画面,反映了我国人民三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各方面的伟大胜利,以及保卫和平事业的辉煌成就。

此后,美术明信片成为生动鲜活地展示新中国各项事业建设发展成就的载体,不断带给人们惊喜。1953年发行的第五组美术明信片,反映的是新中国妇女的崭新面貌:“在粗纱机旁愉快工作的女工”“国营农场的女拖拉机手在工作中”“不识字的女工入速成识字班三月后可读通俗读物”“中央民族学院彝族女学员阅读理论书籍”“一九五二年国庆节游行队伍中的女运动员”……(1953年12月13日《北京日报》2版,《北京邮局发售美术明信片》)

展开全文

195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风光”“北京风景”彩色明信片特别吸引人。它不同于过去的北京风景明信片,在颐和园、北海、中山公园等名胜风景之外,还向人们展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夜景、广播大厦、三里河路、北海大桥、十三陵水库、陶然亭游泳池等很多新建筑和新工程的风姿。(1959年10月16日《北京日报》3版,《智慧的光芒》)

这些明信片,让人们看到了前进中的北京城市建设,又把人们带到了欣赏城市美的新高度。难怪会被当时购买明信片的市民称作“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美术作品”,爱不释手。

改革开放中明信片有了新用途

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的上世纪80年代,小小的明信片也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用处。通过翻阅老报纸可以发现,当时的明信片用途颇广,包括取货、缺货登记、反馈等都会用到它。

在1981年开展的“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大讨论中,明信片就发挥过取货通知的作用。当年3月,北京铁路分局广安门站在开展讨论过程中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0余天清点出334批长期积压的“无头”货。进行票货核对后,火车站用明信片的方式通知货主前来取货。小小的明信片一寄出,就让286批货很快回到了货主手中。(1981年3月19日《北京日报》1版,《十多天使二百多批“无头”货找到货主》)

明信片还被头脑灵光的生产厂家用来制成向消费者征求意见的“反馈卡”,及时摸清消费者需求,对产品进行研究和改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1986年,北京衬衫厂生产的男西服衬衫在卖到消费者手中时,会同时提供一个标有尺寸、规格、款式等项目的明信片。消费者只要把对服装、规格、质量、穿用效果、款式的要求填写在明信片上,不用装信封,也不用花钱贴邮票,直接投入邮筒就能寄到北京衬衫厂。根据明信片上的消费者反馈,设计师们在尺寸、规格上进行了大胆改革。经过几番改进,深受男性喜爱的青年合体衬衫、瘦体型衬衫纷纷问世。(1987年8月24日《北京日报》2版,《北京衬衫厂用反馈卡征求群众意见》)

不过,要说起那时在商业服务领域人们最稀罕的明信片,那还得是“缺货登记卡”。1988年,在美霞服装店里挑衣服的女顾客一眼相中了印花呢外衣,可惜无货。正在遗憾之际,售货员微笑着递上一张明信片,请她填写。原来,这是服装店特意为顾客准备的缺货登记明信片,一旦到货,服装店便会将明信片邮出。据本报1988年12月28日2版《方方明信片慰藉顾客心》报道,开展此项服务短短数月,店里就向60多位顾客发出了通知到货的明信片。一些因此买到称心服装的顾客满意地说:有你们这样周到的服务,下次我们还来。

邮政有奖明信片风靡一时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明信片在贺年卡的冲击下,一度不再时兴。贺年卡品种日益繁多,但价格也不断看涨。一些学生争相购买贺卡,互相攀比,少则几元,多则十几元,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忧虑。就在这时,增加了贺年、集邮功能和中奖机会的邮政有奖明信片横空出世。

1991年12月1日,经过数年酝酿,邮电部首次推出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有奖明信片的出现大大冲击了贺年卡市场,迅速在北京乃至全国风靡,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向亲朋好友互致节日祝福的时髦方式。

在北京的许多邮局,都上演了排队购买的火热场面。据本报1991年12月30日1版《好神气的明信片》报道,在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城区百余个邮电局、所门前,不少都摆出了销售“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的临时摊点。在东单邮局,室内虽有销售专柜,但门外还是摆了3张桌子出售,以减少排队。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士随手掏出10元钱:“给我拿两套。家里人都想要,这还不一定够呢。”一位女青年已经挑选了好一阵儿,她说:一是挑喜欢的图案,让朋友集邮珍藏;二是找找自己认为吉利的号码,兴许能让朋友交个好运。

因为新问世的有奖明信片特别受欢迎,短短三个月,在北京市就售出了1343万多张,达总销量的97%,居全国之首。(1992年2月22日《北京日报》6版,《’92有奖“贺卡”热》)

邮政有奖明信片为何会如此受人们青睐?首先,一纸薄薄的“片卡”,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问候和思念,不仅适合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还体现了一种“书信文化”现象,带有浓浓的“潮”味。其次,它物美价廉,几角钱就能买一张,填上地址、姓名投进邮筒,便完成了对一位或一家亲友的祝福和问候。如果亲友在抽奖中获得一份“意外之喜”,那更是“锦上添花”了。(1994年1月5日《北京日报》2版,《贺年明信片畅销的启示》)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们有了各种网络化的节日祝福方式,有奖明信片风光不再。但是,它依靠经济、便捷的优势,一直延续存在到今天。

北京诞生全国首张门票明信片

1997年国庆节,正值中央广播电视塔对外开放三周年,市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中央广播电视塔观光门票明信片。这是我国首张特为旅游景点发行的双用途明信片。这张印有矗立于夜色中璀璨的中央广播电视塔图案的明信片,既可作为门票登塔游览,也可以通过邮局互相邮寄。(1997年10月5日《北京日报》2版,《中央电视塔门票明信片发行》)

此后,北京的不少景区都开始了明信片式门票的尝试。2001年,京西潭柘寺、戒台寺、灵山、百花山、妙峰山等9个景区开始发售邮资明信片门票。在潭柘寺,记者看到这里的邮资明信片门票与标准明信片一样大小,上有潭柘寺风光图片,印刷精美。购买了明信片门票的内蒙古游客顾华说,下午就把它寄回家,日后留作纪念。(2001年10月20日《北京日报》6版,《京西9景区昨首发邮资明信片门票》)

当时,多数景区推出的明信片门票因为包含邮资,所以都会比普通门票贵1元。虽然不愿意多花邮资的游客还可以选择购买普通门票,但还是会忍不住羡慕那些买了明信片门票的人。2002年,北京植物园热带温室在全市率先满足了游客的愿望:新投用的明信片门票虽然附有60分的邮资,但仍按原票价出售。

新门票正面印制了精美细腻的温室实景图片,背面附有温室文字说明。北京植物园热带温室负责人赵世伟博士表示,它的投入使用,可以把北京植物园热带植物展览温室介绍到所有它可以寄递到的地方。这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将收到不可估量的作用。(2002年6月5日《北京晚报》3版,《公园门票可做明信片》)

除了门票明信片外,这个时期还先后出现了电影票明信片、寻医问药咨询卡明信片等,明信片的用途比过去又有了增加。

明信片牵动双奥情缘

在2008年北京那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上,明信片成为人们珍藏美好记忆的热门选择。在北京奥运村里,种类繁多、图案精美的奥运邮品成为最受欢迎的商品,其中就包括明信片。开村仅10多天,邮政部门就为需求高企的“村民”现场制作了1230枚个性化明信片。(2008年8月7日《北京晚报》Z12版,《奥运邮品村中最畅销》)

在北京残奥村邮局,每天都有三四千张明信片寄往世界各地。来自墨西哥的辅助竞赛人员彼撒拿着印有残奥会吉祥物的明信片爱不释手,一口气买下9张邮寄给远在墨西哥的家人和朋友。一名法国运动员特别给自己寄出了一张明信片,“即使最后不能取得奖牌,我也能在若干年后骄傲地说,我曾参加北京残奥会!”(2008年9月11日《北京日报》10版,《村里每天“飞”出三四千张明信片》)

2022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因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有很多观众都不能亲临现场为选手们加油。北京冬奥组委因此特地设计了更多样性的为选手们加油的方式,“爱的明信片”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可以通过手写、邮寄明信片的方式,为自己喜爱的选手加油。在北京冬奥会上发布的一组照片中,成捆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寄给日本花滑选手羽生结弦的“爱的明信片”,达到了上万封。(2022年2月12日《北京日报》9版,《上万封“爱的明信片”寄托加油和祝福》)

在北京冬奥会上,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明信片走红:薄如蝉翼且光似镜面,厚度和一张A4纸差不多,上面的冰墩墩摆着不同的运动造型,2022朵雪花形态都不重复……你相信吗?这炫酷的明信片是由钢打造的!这套15枚炫酷的钢制明信片,成为特殊的“使者”,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展示北京制造的实力。(2022年3月23日《北京日报》4版,《冰墩墩“飞”上“蝉翼钢”》)

小小的明信片,还创造性地成为了赓续红色血脉的新载体,带领人们重温中国共产党过去和今天书写下的壮丽史诗。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新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主题邮局里,不少观众寄出了印有“100100”邮编的明信片。特殊的邮编纪念着党史展览馆落成于建党100周年之际,也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往直前。从党史馆发出的一封封明信片飞向全国各地,带着对过往峥嵘历史的致敬,更饱含对奋进新征程的期许。(2021年8月10日《北京日报》2版,《伟大的征程 不朽的史诗》)2022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的北京展区,也特意准备了革命遗址明信片,参观者可以自取,并盖上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大学红楼等红色地标打卡点的纪念章。(2022年10月16日《北京日报》4版,《保护革命地标赓续红色血脉》)

在今年格外惹人喜爱的春光里,明信片这个“老朋友”又“凹”出了网络动态版的新造型,把疫情过去后的第一个春天,用美不胜收的春花定格在了人们心里。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黄玉迎

流程编辑:u028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