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陕西行|汉武帝茂陵,一座强盛王朝的丰碑_陵园_汉武帝_鎏金

从古至今

当人们回忆起强盛的西汉王朝

总会想起汉武帝

古人将“汉武”与“秦皇”并称

足以显示他在54年皇帝生涯中

达成的丰功伟绩

时至今日

汉武大帝长眠于他最后的归宿——茂陵

博物馆中的文物、史书的记载

成为我们了解他的唯一方式

今天文物君带大家走近茂陵

探寻这位天之骄子的辉煌人生

展开全文

茂陵地处咸阳原南部边缘,是西汉帝陵中多项记录的保持者。作为汉武帝的陵寝,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茂陵陵区整体由茂陵陵园、茂陵邑、陪葬墓区与修陵人墓地四部分构成,分布在东西长约9.5公里,南北宽7公里的广大范围内。茂陵陵园位于陵区的中央,茂陵邑位于陵区的东北部,陪葬墓区分布于陵园四周,其中位于东侧墓葬的规格和等级较高,修陵人墓地则处于陵区的最西端。

茂陵陵园位置

茂陵陵园作为整座陵区的核心区域,近似方形,有围墙环绕。帝陵封土呈现汉陵典型的覆斗形,整体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四方底边分别为243米、238米、239米与234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步,惟茂陵高14丈,方140步。”在后世对西汉帝陵的测量中,可以证实茂陵确实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茂陵封土

可以说,这座巍峨如山的巨大帝陵,不仅折射出巅峰大汉的国家状态,也传达出汉武帝对国家发展脉络的独特理解。在茂陵筹建阶段,汉武帝宠信的酷吏张汤受封茂陵尉,全面主持茂陵修建。建元二年(前139年),刚继位两年的汉武帝征募工匠、徭役数万人,在槐里县茂乡开始修建茂陵,这项巨大的工程至后元二年(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綝传》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为建造这座“超级帝陵”,汉王朝动用了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就超过了3000余名。

据史料记载,修筑茂陵的庞大工程分为工程设计、后勤保障、采石运料、土木施工、质量监理、财务收支、随葬品调配、安全保卫等诸多部分。从陵园的形制、丛葬坑的设置、陪葬坑的分布于陵邑营建等诸多方面来看,茂陵不仅沿袭了汉景帝阳陵营建确立的诸多规范,更有着超过以往帝陵营建的突破。和之前的汉陵相比,帝陵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是汉武帝时期皇权空前加强的体现。

茂陵陵园布局图

现存的茂陵陵园遗址,由外围墙、外壕沟组成的城塬围绕,包含汉武帝陵园、李夫人墓园、多座建筑遗址及多座丛葬坑。帝陵陵园位于陵园中心位置偏东南处,周围散布着大量外藏坑。帝陵封土周围,150座御府坑呈放射状分布,其中东侧37座,南侧34座,西侧39座,北侧40座。而在帝陵陵园以外、陵园城墙以内的广大区域内,还分布着244座丛葬坑。所有的外葬坑,共同构成了茂陵帝陵众星捧月的格局。

总的来说,茂陵的布局,就是大汉王朝四海宾服的完美象征,也是汉武帝一生追求大一统中央集权理想的体现,也是他倾尽全力构建的大一统格局的重要成果。

在茂陵陵园之中,有众多贵妃、忠臣与皇亲的陪葬墓,至今尚存的墓冢有20多座。在已经发现的13座陪葬墓中,李夫人墓位于茂陵陵园西北,其它的12座都在陵园以东。在这些陪葬墓中,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军事天才的陵墓最为引人注目,为茂陵平添了雄浑壮阔的气势。

卫青墓

卫青作为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是汉武帝亲自发现并提拔的年轻将领,为汉武时大司马大将军,七击匈奴,为收复河套地区立下汗马功劳。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他从不结党,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去世,谥号烈侯,获准陪葬茂陵。卫青墓位于茂陵东北一公里处,底部东边边长113.5米,南边边长90米,北边边长67.6米,西边边长62米,高24.72米,占地面积8064.55平方米,体积94412立方米。西北角凹进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遥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长缓,中腰有平台。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这座大墓形似阴山,意在纪念卫青打击匈奴之功。

霍去病墓

霍去病作为汉武帝最喜爱的青年将军,在对匈奴作战时更是战功赫赫。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剽姚校尉 ,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加拜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军政。在卫青墓东侧的霍去病墓,底部南北长101.50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占地面积5841.33平方米,封土体积62961.24立方米。墓冢上下,墓地周围,乱石嶙峋,苍松翠柏,荫蔽墓身,一派山林幽深景象。整座墓的形制则模仿了他征服过的祁连山,象征着他不朽的战功。

《汉书·贡禹传》记载:“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记载:“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众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外,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也盛已金箱一并埋入陵内。文物君选取了其中的部分珍品,和大家一起观赏。

“马踏匈奴”石雕

茂陵的群雕兽像、人兽相博的艺术造型,是茂陵十分珍贵的重大文化遗产、中国大型雕刻的鼻祖,同时也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共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

鎏金铜马

1981年5月,农民在平阳公主墓南平整土地时发现这件文物。鎏金铜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甚为生动,粉鼻亮眼,两耳竖立。史书记载其为“金马”,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精制的工艺品,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

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

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盖高6 厘米。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35字:“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斤十二两,四年内宫造,五年十月输,第初三”。底座圈足外侧刻铭文一周33字:“内者未央尚卧,黄金涂竹节熏炉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输,第初四”。

错金银犀牛尊

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1963年1月11日,村民在取土时发现并上交国家。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文物,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神纹玉铺首

四神纹玉铺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蓝田玉雕中最精美的一件,现收藏在茂陵博物馆。横宽36.5厘米,灰绿色,下有凸钮,四角略弧圆,分别碾琢其时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器物下方以环钮为鼻梁,上连粗眉和暴起双眼,形成大兽面,下缘则以8条竖纹勾勒出宽大的排牙。图案化的形象庄严凝重,工艺精美,线条运用刚柔相济。

鎏金银铜漆耳杯

1981年5月茂陵一号无名冢出土,整体分为座、杯上下两部分,座为盘足,柿蒂状支架,承托耳杯。酒杯平面呈椭圆形,圆形底,两侧附耳,纹饰华美,漆工与鎏金皆精湛,是研究西汉工艺美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汉武帝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北征匈奴、南并百越

东并朝鲜、西越葱岭

奠定了中华版图的基础

开创了华夏前所未有的荣耀

他的身后

留下了强盛王朝的传奇故事与珍贵的文化遗产

都值得我们传承弘扬

(综合整理/梁纪委文史君)

[责任编辑:haowang001]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