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去世,瞿秋白独女瞿独伊的传奇一生_苏联_瞿秋白_周恩来

2021年11月26日,北京的一位百岁老人因病去世,这位老人的名字叫瞿独伊,她的名字曾出现在当年6月份公布的“七一勋章”获奖名单中。

“七一勋章”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名)

在这份名单中,有两人比较特别和抢眼,一人是李大钊的后人李宏塔,而另一人便是瞿秋白的后人瞿独伊。

李大钊孙子李宏塔

展开全文

瞿秋白独女瞿独伊

这份荣誉对瞿独伊而言无疑是实至名归的,她的百岁传奇经历比我们想象的要曲折而精彩。

【1】

1921年,瞿独伊出生于上海,杨之华之女。

她的身世比较坎坷。

实际上瞿独伊并非瞿秋白的亲生女儿,但却是唯一的女儿。

瞿独伊原名叫“晓光”,后来因生父对母亲不好,母亲一气之下便给她改了名,寓意为只给生亲生一个孩子。

杨之华是著名的妇女运动先驱,这样的婚姻当然不能持久。

后来,在上海杨之华遇见了瞿秋白。

瞿秋白与杨之华

相恋半年后,于1924年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而此时,瞿独伊还生活在生父家中,母女分离,直到五岁时她才被外婆从生父家中偷出来。

母女团聚,就是在此时,瞿独伊第一次见到了继父瞿秋白。

【2】

虽说是继父,但瞿秋白对瞿独伊非常好,当时杨之华忙于妇女运动,都是瞿秋白在照顾她,担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

这段时间,瞿独伊上学都是瞿秋白接送,还教她写字、画画。

因此,瞿独伊也非常喜欢这个父亲,亲切地称他为好爸爸。

1928年,瞿秋白赴苏联筹备中共六大,杨之华作为六大代表,也带着瞿独伊赴苏联。

杨之华、瞿独伊、瞿秋白在苏联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瞿秋白一直在苏联工作,瞿独伊也在苏联上学读书,父女再次得以朝夕相处。

瞿独伊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时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外的一栋乡间别墅里召开。

由于当时瞿独伊还没有找到可以上学的学校,就跟父母一起。在忙碌的间隙,瞿秋白常常带着她去采集野花。

等瞿独伊上学后,父女俩见面的机会变少了,但在瞿独伊的记忆中,父亲常常抽空去看她,还带了她最爱吃的牛奶渣。

在异国他乡,这份亲情显得更加的弥足珍贵。

1930年,共产国际派瞿秋白和周恩来回国工作,由于杨之华仍然要留在苏联,瞿独伊同母亲一起,父女就此别过。

但是瞿独伊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3】

1934年初,瞿秋白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工作,负责文化教育方面。

瞿秋白

众所周知,这一年秋天,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

长征,是中央红军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之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走也许可以脱离险境,留基本上凶多吉少。

谁走谁留,当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但不幸的是,瞿秋白被留了下来,担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以资历来看,瞿秋白是不应该被留下来的,但瞿秋白为何会被留下来呢?

对此,瞿独伊曾做过了解。

据说,在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先后曾两次找博古,请求带瞿秋白走,但都遭到拒绝。

理由很简单,瞿秋白病了。

言下之意很明白。其实,毛主席当时也差一点被留下,在周恩来的坚持下,才得以走。对于瞿秋白的留下,周恩来也是持反对意见的。

据张闻天回忆,当时中级干部的去留由他决定,而高级干部则由三人团即周恩来、李德、博古决定。

因此,周恩来一人的意见如果得不到采纳,结果是无法改变的。

对于这样的决定,瞿秋白心里也不痛快,但只能服从。

而后,在队伍出发的当天,陈毅发现瞿秋白还没有走,就很惊讶地说:

“我的马比你的马好,你赶紧骑上马追上队伍。”

陈毅当时也许并不知晓,这是领导的决定,结果已然无法改变。

不久,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开始重重围堵,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率一支队伍在闽西山区打游击。

一次突围转移中,情况非常紧急,何叔衡自觉年迈体弱,天涯自杀。

患病中的瞿秋白躺在担架上,自觉行动不便,瞿秋白告诉邓子恢:“我病到这个样,实在走不动了,你快走吧,我在这里不会被发现”

随后,邓子恢成功突围;但藏身灌木丛中的瞿秋白还是不幸被敌人发现。

敌人大喜过望,“通缉”11年的“要犯”终于落网。

很快,敌人由喜悦变为绝望。

【3】

瞿秋白被捕后的情况,关于这段历史,在1955年,瞿独伊从宋希濂的口中得到了真实情况。

宋希濂

1949年,宋希濂兵败被俘,后来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对于枪杀瞿秋白这件事,宋希濂坦言:“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在狱中宋希濂见过瞿独伊,并向她还原了事情的经过。

瞿秋白被捕之后,被直接押往福建长汀三十六师师部,时任师长便是宋希濂。

宋希濂对瞿秋白早有耳闻,而且特别熟悉,他仰慕瞿秋白的学识和才干,因此瞿秋白在狱中的生活得到了一些优待。

比如说吃喝了,看病就医了,看书读报了,这些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但宋希濂又说:“但是我当时肩上的国民党中将的军衔促使我对翟先生采取了一些非常措施。”

这当然指的是刑讯审问了,包括劝降。

宋希濂曾当面告诉瞿独伊:“你爸爸面对劝降的时候态度非常强硬,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

在审问中,瞿秋白除了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外,其他一概不知。

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当然,蒋介石是不会放过他的,很快密令:就地枪决。

1935年6月18日是瞿秋白的就义之日,这天他穿着黑色上衣,白色裤子,黑色布鞋,仪态大方,慷慨赴死。

行刑前,在长汀的中山公园的一个亭子里,敌人为他备下了酒菜,他很平静地吃饭喝酒唱歌,这个歌是俄文版的国际歌。

很坦然地用完最后一餐,他大步流星地朝着刑场罗汉岭走去,边走边抽烟。

到了目的地,他坐在地上,说:

“此地甚好!”

瞿秋白牺牲

随着,一声令下,瞿秋白倒下了,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4】

瞿秋白就义之时,瞿独伊还远在万里之遥的苏联国际儿童院上学。

一天,瞿独伊发现有几个同学围着一张报纸议论,而当看见她时就躲躲闪闪。

瞿独伊察觉异常,就一把抢过报纸《共青团真理报》,报上赫然印着一张彩色照片,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她日夜思念的“好爸爸”瞿秋白。

但消息却是噩耗袭来:瞿秋白牺牲了。

瞿独伊一下子就晕倒休克了,后来虽然醒来了,但不吃、不喝、不睡。

当时,母亲已经回国,小小年纪的瞿独伊在苏联举目无亲,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

由于她影响到了其他孩子,瞿独伊被老师骗到了儿童疯人院。

瞿独伊的这种经历和贺子珍非常的相似,正常人待在疯人院,其痛苦不言而喻。

有小孩把大便抹在墙上,在那里瞿独伊得不到任何温暖。

但瞿独伊幸运的是,仅一个多月之后,母亲来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她才得以从疯人院脱身。

在母亲的慰籍之下,瞿独伊才渐渐从失去父亲的阴影下走出来。

瞿独伊与母亲在苏联

此后,杨之华被安排在苏联工作,直到1941年,瞿独伊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在苏联。

但那段日子也很难熬,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

【5】

1941年9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瞿独伊和母亲才启程回国。

然而,灾难又从天而降。

1942年,途径新疆,瞿独伊和母亲被盛世才所控制,同时被捕的还有毛泽民等一大批人。

为何从苏联回国一定要走新疆呢?不走东北呢?

盛世才

因为,在1937年,新疆军阀盛世才和苏联政府签订协议,互不侵犯,友好合作。此后,新疆成为苏联援助中国的天然通道。

同时从新疆回国,可以快速顺利地抵达西北红色根据地。

但是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一度逼近莫斯科,盛世才见苏联大势已去,于是背信弃义,投靠蒋介石。

这次事件,算是他在“立功”邀赏。

在新疆的监狱中,瞿独伊和母亲渡过了4年,吃尽了苦头。

饭菜没一点油水,里面还掺着沙子。

但是却有一件喜事,当时瞿独伊21岁,在狱中她与李何结为夫妻。

这是为何呢?

患难见真情,4年的狱中生活如何渡过呢?除了与盛世才斗智斗勇,剩下的时间就是学习。

当时狱中关押了150人,大家相互学习,但最主要的是学习语言,主要是俄文和中文的相互切换。

瞿独伊与丈夫李何

瞿独伊由于长期生活在苏联,中文很差,当时便是李何在帮助她温习中文。在这个过程中,两个苦难中的人找到了互相的依靠。

1946年,在党组织的努力之下,新疆监狱关押的人员获释,得以返回延安。

【6】

正是因为在狱中对语言上的刻苦学习,不久之后,瞿独伊就迎来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1949年,开国大典,瞿独伊不仅担任了苏联文化代表团的翻译,同时还担任了开国大典上的俄语翻译。

开国大典上瞿独伊

是她用俄文向全世界广播了毛主席宣读的人民政府公告。

无疑,这是永载史册的。

解放后,瞿独伊夫妇被派往苏联,筹建新华社莫斯科分社,那会社里就他们夫妇俩人。

瞿独伊与李何(左三)在苏联

直到1957年,瞿独伊夫妇才回国。回国后,瞿独伊被分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

在这里她工作了21年,1978年,瞿独伊又回到新华社工作,一直到1982年退休。

但看似平静的生活,其实瞿独伊的苦难并没有结束。

1962年,44岁的丈夫病逝,瞿独伊伤心欲绝。

儿女也很不幸。

瞿独伊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小儿子解放前死于战火,大儿子考进了哈军工,却在23岁因癌症离世。

而唯一的女儿却长期生活在国外。

瞿独伊

但历尽艰辛的瞿独伊并没有被苦难压倒,她坚强乐观,晚年独自生活在北京。

直到2021年,跨越百年,瞿独伊走完了她艰难曲折的一生。

她虽不是瞿秋白的亲生女儿,但在她的身上却能看出瞿秋白的影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