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简介
瞿秋白(1899-01-29~1935-06-18),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文学理论批评家。
名懋淼,字秋白。
江苏常州人。
1917年9月考入北京政府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加北京学联,成为运动领导人之一。
参与创办《新社会》、《人道》,并为主要撰稿人。
1920年春,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以《晨报》记者身份旅苏采访考察,是最早报道苏联实况的新闻界先驱。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1月回国后,主编《新青年》、《前锋》,参与编辑《向导》。
参加中共三大,起草党纲。
参与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中共早期思想理论建设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开创性的贡献。
1924年,出席国民党一大,参加宣言起草,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又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为推进国共合作、发动北伐战争作出卓越贡献。
1925年,参加中共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
参与领导五卅运动,主编《热血日报》。
1927年,参与策划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参加中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后又任政治局常委。
8月7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结束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指导下的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
一度犯过“左”倾盲动错误,但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中共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
1928年,在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参加共产国际六大,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任政治书记处成员;留驻莫斯科任中共驻国际代表团团长。
1930年8月回国,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被错误地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此后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致力于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事文艺批评、杂文创作和文字改革研究,为建设中国的新文化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1934年初,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政府教育人民委员,兼苏维埃大学校长,《红色中华》主编。
10月中央红军长征,瞿秋白奉命留在江西。
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俘虏。
于长汀县就义。
遗作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教育、新闻、文字改革及政治思想理论等领域,编为《瞿秋白文集》14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