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健康科普朱医生
在国家卫健委的委托和指导下,2023年1月11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 (第一版) 》在《中国全科医师杂志》正式在线发表。
该指南对基层诊疗和服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而对于基层医生来说,及时转诊,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转化率和死亡率,做好患者安全防御金字塔的基石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哪些方面应该引起我们关注呢?
图源:中国全科医师杂志官网
0 1 一般转诊
基层医生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经过常规诊治,以下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辅助检查指标恶化,可酌情考虑一般转诊:
1.发热(体温≥38.5℃),或体温过低(体温≤35℃)。
2.咳嗽严重影响睡眠,伴或不伴咳黄痰。
3.中重度呼吸困难。
4.厌食、呕吐或腹泻。
5.静息非吸氧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6.新出现心电图异常,或原有基础上出现新变化。
7.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CRP指标明显升高。
8.原有基础疾病加重。
9.其他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情况,如肺部CT检查、各种化验等。
0 2 紧急转诊
展开全文
基层医生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启动紧急转诊:
1.静息非吸氧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0%。
2.重度呼吸困难,成人呼吸频率≥30次/min(<2月龄儿童,呼吸频率≥60次/min;2~12月龄,呼吸频率≥50次/min;1~5岁,呼吸频率≥40次/min;5岁以上同成人)。
3.心率持续≥120次/min。
4.心悸、胸痛,伴有心电图异常或心肌酶异常。
5.神志淡漠、嗜睡或昏迷。
6.出现休克。
7.孕妇突然出现腹痛,且进行性加重。
8.孕妇自觉胎动减少或停止。
9.怀孕期间新出现的阴道出血或流液。
10.小儿出现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症,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鼻翼扇动、三凹征等。
11.其他需要紧急转诊的情况。
与此同时,2023年1月3日,北京协和医院发布《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及适宜技术(第一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建议所有患者均需完善评估检查,进行临床分型。基层医生主要处理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重症患者转诊上级医院,以抗炎症和抗凝治疗为主。对于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的流程,该方案推荐采用基层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评估—分类—处理”模式。
该方案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和服务指南(第一版)》的不同是主要细化了孕妇的转诊方案。感染新冠的孕妇多数为无症状或者轻症,基层医生须指导孕妇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以下预警,需尽快门急诊就诊:
(1)持续超过39℃的高热,且服用退热药后效果不佳。
(2)持续的剧烈的头痛,且在服用药物或休息后疼痛感未好转。
(3)出现头晕或晕倒,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4)呼吸急促、胸闷、喘憋,平卧时呼吸困难。
(5)新出现胸痛、心悸、脉率不齐
(6)严重的恶心和呕吐,远超出平时(孕早期)的恶心和呕吐感。
(7)突然出现的腹痛,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疼痛加重。
(8)自觉胎动减少或停止。
(9)怀孕期间新出现的阴道出血或流液。
0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识别与处理
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重症识别与处理流程图
0 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
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流程图
0 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层管理
1、人群风险分级评估
根据患基础疾病情况、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分为 3 个类别:重点人群(高风险)、次重点人群(中风险)、一般人群(低风险),分别用红、黄、绿色进行标记,颜色不同,服务内容不同。也可采取评分方法进行评估,确定健康风险级别。
居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自我评估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级别评分表
2、社区分级管理
社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点人群分级分类健康服务
我们了解到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越来越多的各专业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已面临接诊新冠患者的情形。作为基层医生,随着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的发布,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基层首诊负责制已经全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标,依托区域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分级诊疗,着重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社区管理,确保存在重症风险的患者能够得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转化率和死亡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