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好心放生却成杀生?放生前的 “基本功课”很重要_放生_鱼类_生地

众所周知,“佛子当行放生德”是佛陀的教戒。放生,是佛弟子必行的善举。

为此,许多佛弟子热衷于组织和参与放生。但是如果没有提前做好放生的“基本功课”,就可能将放生变成“杀生”,好心办坏事了。

比如,有人将淡水甲鱼放到海里,有人放生外来物种,结果却破坏了生态平衡,有的将养殖的放生到野外,结果导致物命大量死亡污染环境等等……

那么,放生前要做哪些“基本功课”呢?就我个人放生鱼类来说,我的基本功课是三个。

第一课:实地考察

由于经常放生的河流做河道改造,逼得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放生点。有同修提议到市郊的水库放生。

由于以前没到过这水库放生,我必须在放生前考察。这是我的习惯,也是我放生的“第一课”

水库离市区不算远,我们驱车20多公里就到了水库坝下。这里也是居民用水的水源地。它被群山包裹着,有种被青山拥在怀里的感觉,弯弯曲曲一眼看不到边际。

展开全文

真的山清水秀啊,宽广的水面泛着微微的波浪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的耀眼,远离城市的喧嚣,空旷的山野分外的静谧,迎面徐徐刮来的微风,带着丝丝的清凉,身心都很舒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路上没走多远就遇到了一个又一个保安,询问才得知,他们日夜守护着水源地,禁止垂钓捕捞,也防止被污染。

我们心里暗喜,难得的一片“净土”,这么好的放生地以前怎么没有注意到呢?

对放生地的提前考察是放生的“第一课”。三个要素最重要:

一是要考察水源情况如何,最忌讳的水源是那种淡水与海水掺杂的水源。二是要调查和观察是否有人垂钓或捕捞,如果经常有人撒网捕鱼,最好不选择。实在要选择,也必须避开渔网。三是要选择好走的线路,避免危险。有的放生地虽好,但如果要放生时有可能给放生善信带来危险,也不是理想的选择。

第二课:了解鱼类习性

为了解适合放生什么鱼类,我拜访了当地的一位渔夫。他以前以捕鱼为生,家门口还有一艘陈旧的铁船,家里面破破烂烂,仿佛都没收拾过,就留下几条走路的道。

渔夫躺在炕上,一脸愁容、憔悴和懊悔。交流才知道,过去捕鱼的艰辛和危险,加上湿气侵袭身体,杀戮污染心灵,他年纪不大就落下一身的病痛。腿、腰,全身关节没有几个不痛。他平时看着挣那么多钱,也不知道怎么了,老出事,干了十多年了也没有过万的存款。现在歇业半年了,打算重新择业,看了很多工作因为身体太差也不合适,就在家呆着,一个劲地叹着气,感觉特别痛苦。

唯一能够让他短暂忘记痛苦的就是讲鱼的情况,鲤鱼,鲫鱼,草鱼,鲢鱼,方鱼,嘎鱼,甲鱼等等,对各种鱼的习性长相特点都非常熟悉。他讲得绘声绘色,我也听得兴致勃勃,这也是我此次拜访的主要目的。

送上了我的礼物,同时也送上了祝福。希望他能早日恢复健康过上幸福的生活。

渔夫叔叔可能也意识到了什么,把他原来用的氧气泵、水泵都送给了我,希望能对放生护生有帮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三课:辨别野生与养殖

我经常会去生鲜市场拜访鱼贩子,了解鱼的价格、品种和来源。市场上真正意义的野生鱼类非常少,大部分都是人工养殖的。各种鱼类根据市场需求,有固定重量规格和品类,形成了完整商品链。

从育苗场出来的鱼苗,常常被放在深度不到一米,大小不一的方塘里饲养,扣上大棚保持合适的温度,不时大量地投喂饲料,很多鱼儿长得非常快,四五十天就能长到2斤左右,基本就可以走入市场。

这样的鱼儿经过运输的颠簸和水温的变化,到了市场上有些就伤痕累累。本就是温室的鱼儿,放到野外,因对水质、水压、温度的不适应,加上本就有伤,所以放生的鱼儿常常在浅水区久久不愿离去,很多不能适应的就在几天后死去。这也就是有些时候大量放生,会出现大面积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科学的放生,需要我们对物命和环境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洞悉,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多多思考,分享自己的放生护生调查。让佛弟子的放生更能如理如法,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祥和与慈悲,也避免本不该有的伤亡

——END——

撰稿:行茶

编辑:西边的彩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