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7日 新华视点_放生_物种_污水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新华 视点 2023 放生 物种 污水

【节目导视】

【同期】如果不科学、不规范地放生,特别是放生外来物种,是很有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包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巨大的损害。

【同期】这是一瓶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前的污水,这是一瓶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的出水。下面我们来跟随镜头了解一下污水是如何“变身”成清水的。

【标题】无序“放生”成“放害” 水域外来物种入侵需警惕

【解说】为给家人“祈福”,2020年12月,徐某花费16万多元购买水产,未向主管部门报告,擅自将2.5万斤原产自非洲尼罗河水系的鲇鱼,放生到江苏常州境内的长荡湖水体。事发冬季,大量鲇鱼因不适应水温死亡。当地渔政部门接报后,共打捞出死亡鲇鱼20208斤。

今年2月,作为国内首例因非法投放外来物种被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该案的公开审理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庭审现场】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庭长 陈迎

(被告人)非法向开放水域投放外来物种革胡子鲇的行为,造成了生物安全风险,危害了生态环境,应当承担生态损害赔偿责任。

【解说】革胡子鲇,又名埃及胡子鲇,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水系,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耐低氧等特点。

【同期】江苏常州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管理处副主任 徐俊华

本案中的革胡子鲇,它是肉食性、偏杂食性的一个鱼类。它的流动性很强,会对本地的生物种群造成影响;它未经检验检疫,身上会带有细菌或者是病毒,很容易在水体中释放,一释放以后就会传染给我们的本地品种。

【庭审现场】南京市森林警察学院博士 刘昌景

在缺乏科学评估和批准的情况下,放而不生,既会将“放生”变成“杀生”,也会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解说】近年来,长江流域受外来物种入侵的潜在威胁加大。以农业农村部部署的第二轮“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为例,2017至2021年,共采集到鱼类323种,其中外来种30种。而在2017年以前,长江历史记录分布鱼类中,外来种为19种。

【电话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陈永进

整体上咱们国家的外来物种,目前,不管是面积还是数量都呈上升趋势。根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已发现了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包括陆生的和水生的。水生物种在水里面传播,隐蔽性更强,更易扩散。因为水系都是连通的,通常比较难以及时监测和有效防控。

【解说】“祈福放生”如何演变为危害自然的“放害”,这对我国物种资源安全又带来何种威胁?日前,新华社记者为此展开调研。

展开全文

在南京市最大的花木鱼虫市场——夫子庙花木鱼虫市场,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商家出售包括巴西龟、六角恐龙鱼(墨西哥钝口螈)在内的一些外来物种,其中也潜藏被售出后野外放生的风险。

【暗访拍摄】夫子庙花木鱼虫市场 商家

中华草龟、珍珠龟和黄喉(拟水龟)是我们国家的品种。放生尽量不放生国外的品种。像巴西龟等,这是国外品种在我们国家繁殖的。

(记者:也有买外国龟放生的?)

对,负责任一点的话一般都会买国产龟。他要买外国龟,我们也要卖给他呀。我们为了赚钱。

【解说】记者发现,市场里有很多不同品种的在售生物,有的商家甚至在出售来自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水生物种供顾客放生。

【暗访拍摄】夫子庙花木鱼虫市场 商家

这些鱼都能放生。还有这个,这些鱼都可以放生。这些都是塘里养的。

(记者:能活吗?)

能活。怎么不能活呢?

【解说】不仅在线下公然售卖,放生“业务”也有向网络蔓延的趋势。在某购物平台上,一些商家打出“视频代放生”等标语,吸引顾客下单,由商家代为放生并拍下视频。

【电话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陈永进

因为咱们个人在市场上买的大部分养殖种,就是经济物种、经济品种,它很多都是经过改良过的。它的生长性更好,它作为养殖(物种)来说,它的效益更好。(但是)它是改良品种,已经跟我们自然界的那些品种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了。

【同期】江苏常州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管理处副主任 徐俊华

现在有这种(放生)产业链。放生的(人)和鱼贩子,他们都有建立这种所谓的“放生群”。

【解说】记者在一个放生学佛QQ群发现,群内有大量参与放生人员发布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其中不乏外来入侵物种的身影。在一张水产交易清单上,赫然列出所购360元、45斤用于放生的罗非鱼。经查,罗非鱼为外来物种。其中,齐氏罗非鱼俗称“福寿鱼”,被列入我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同期】江苏常州长荡湖水产管理委员会管理处副主任 徐俊华

其实放生的这些善男信女,他对这些放生的东西他是不懂的。他追求什么?一个是追求高价格,他认为价格高,“福报”大;还有一个是追求数量,数量越多,他认为“福报”越大。所以社会化放生的最大危害是什么?盲从性。

【解说】2022年,全国多地发现入侵物种鳄雀鳝多次登上热搜。其中不乏江苏泰州小区水池内鳄雀鳝咬伤男童3根手指、河南平顶山抽干数十万立方米湖水捕捉鳄雀鳝等新闻。

【电话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陈永进

很多都是通过我们养殖逃逸,或者是放生,还有一些人养了一段时间之后不想养了,弃养形式进入我们水体的。

【解说】“放生”的专业说法是“增殖放流”,我国对“放流”有着严格规定。农业农村部2009年发布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

【同期】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副庭长 姜立

对于社会团体这种组织,包括个人举办规模性的增殖放流活动的时候,是必须要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报备、审批的。

【解说】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影响物种繁育乃至迁徙的人类活动,放生行为需要科学的论证和方案指导。

【同期】南京环境资源法庭副庭长 姜立

因为如果不科学、不规范地放生,特别是放生外来物种,是很有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包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巨大的损害。更为关键的,我们可能往往意识不到的,假如这种外来入侵物种的损害一旦形成,是极有可能对我们国家、对我们地区的这种生物安全造成破坏,这种风险是巨大的。

【电话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陈永进

要建立健全外来物种的管理和执行机制。因为外来物种管理也不是哪一个部门,要多个部门联防联控,对饲养、运输包括餐饮引入都需要严格管理。

【解说】2021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施行,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被纳入到了适用该法的八类活动中。

【电话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陈永进

国家其实在立法和增殖放流方面也做了很多规定。但是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也是个新事物,所以可能大家还要逐步落实,尤其是民众,逐步参与进来。

【标题】污水是这样“变身”的

【字幕】近日,记者来到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探访污水变清水的神奇过程。

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现总处理规模达到130万吨/日,成为在东北地区日处理能力排名第一的污水处理厂。该厂通过对污水的有效处理,极大改善了当地河流的水质。

【同期】沈阳南部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 于菲飞

这是一瓶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前的污水,这是一瓶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达标的出水。下面我们来跟随镜头了解一下污水是如何“变身”成清水的。

污水处理的第一个区域为预处理区域,主要有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和曝气沉砂池。污水首先进入粗格栅,将较大的漂浮物去除掉,然后进入细格栅和曝气沉砂池,将细小的杂物去除,再利用砂水分离器将砂石排出。

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处理的核心环节——生化处理。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处理工艺,通过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原理,使它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在它旁边圆圆的水池就是二沉池。污水经过生化处理后进入到二沉池,通过物理的沉淀作用使泥水得到分离,生化处理就完成了。

第三个区域是深度处理。二沉池出水,通过中途提升泵房进入到高效沉淀池。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使污水中的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体,再通过沉淀去除。剩余的部分颗粒及胶体,再通过微型滤池进一步过滤,最后再通过紫外消毒池进行杀菌处理,就可以直接排放到浑河了。

【字幕】据辽宁省生态环境厅介绍,辽宁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布点将更广、运行更规范。全省还将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进程。

制片人:李杰

编导:李宗胤、时建国

记者:刘宇轩、秦华江、高铭、潘昱龙、方笑(报道员)

统筹:王健、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