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人间世相_放生_是在_鱼儿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世相 放生 人间 放生 是在 鱼儿

一日,到黄河边去散心,离河边尚有二三百米,就听到了僧人的诵经声,“嗡嗡弥弥”地萦耳不绝。

心想,这荒郊野外的黄河岸边,并没有寺院,僧人们在这里设个道场,忙活什么呢?

穿过一片树林,走近一看,河边的空地上不止有穿着袈裟诵经的僧人,还有几十个恭恭敬敬的俗人,围着满地的水盆,水盆里盛满了各色的鱼和鳖。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放生的法会。

僧人诵经完毕,是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之后,人们踏着满地的红色纸屑,走向水边,放生正式开始。

有人虔诚地捧起一条鱼儿,轻轻柔柔地贴了水面,小心翼翼地松开双手。鱼儿脱离了束缚,欢快地摇着尾巴,悠悠自在地向远处游去。

也有两人一组的,抬起水盆,一股脑儿地将盆中的几十条鱼儿倾倒而出。跌到水中的鱼儿,没头没脑地拥挤着,碰撞着,已看不清哪条是在庆幸重获新生,哪条是在慌忙夺路奔逃。

展开全文

只见一辆四轮的农用车倒着开到堤岸的边沿停下, “哼哼”地支起自卸的车斗,只听“哗啦”一声,一车的鱼和鳖,瞬间就被倾泻一空。有几条鱼儿没能挤进水里,而是跌落到了泥地上,无望地摆动起尾巴,“啪啪”地拍打着,泥水四溅而起。

不远处,一个壮汉一条一条拿起鱼儿,一边向着河里高高抛去,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不知道他在念叨些什么,也不知道他是在用心祈愿还是在随心游戏,更不知道那些鱼儿砸到水面的一刻,是否会感到疼痛,是否会晕厥受伤。

这时,身旁一个和我同样看热闹的人低声地咕哝了一句:“这些鱼都是早上才从附近的鱼塘打捞的,就这样放生到黄河里,是死是活,还不好说哩。”

我扭头望向他,他看着我一脸的询问,苦笑了一下,又微微摇摇头。

他的言语和表情,让我想起了明初大儒刘基刘伯温讲的一个故事《邻之富叟疾》。故事是这样的:

邻家有钱的老头病了,让巫师去向天神祷告。天神告诉他说:“你若能救活一万只动物,我就去上天那儿为你求情,祛除你的疾病,恩赐给你长寿。”老头说:“好啊!”

于是乎,老头就派人到山中搜寻,在林中张网,于湖中下网,捉到了无数的鸟啊鱼啊,然后就去告诉神,我把捉到的鸟啊鱼啊都放生了。天神到凡间一看,凡是老头使人张网之处,漫山遍野尽是缺胳膊少腿的生灵,哀鸣阵阵,响彻了平野和山谷。第二天,邻家有钱的老头死了。

老头的儿子找到巫师,哭哭啼啼地质问:“天神也说假话吗?”巫师耐心听他说完经过,无奈地笑笑,说:“是这样啊!这是你们在自欺欺人,不是天神在说假话啊!”

中国人很早就认为生命大于一切,有一种“大德曰生”的思想。《易经》里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意思是天地的最大恩德,是为宇宙提供生生不息的环境,能让世上的生灵都各取所愿各得其所。

放生的本意,就是把别人捕获或者自己无意伤害到的小生命都解救下来,并放归山野,让它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打人一耳光,再赏人一颗糖,还要叫人说声谢谢。

《列子》的《献鸠》一篇也讲了一个放生的故事: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故事中的简子,即赵国的开国之君赵鞅赵简子。简子喜欢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放生仪式,以向国人展示他的恩德。邯郸的百姓们摸准了他的喜好,就争先恐后地去抓捕鸠鸟献给他。简子为此非常高兴,每每对进献鸠鸟的人大加赏赐。有门客劝谏说,百姓知你所好,都去抓鸟,由此就伤害致死了很多鸟。如果你真想让鸟们都无忧无虑地活着,不如禁止百姓去抓鸟。这样把鸟抓起来再放掉,你的恩德就抵不了你的罪过了。听闻这一席话,简子连忙称是。

放生,乃施德行善之事,但君子施德行善,亦应施而有道,善而有情,德不生害,善不害生。故而,放生应以护生而不伤生害生为出发点。乐天居士白居易曾赋诗曰:“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佛教五条戒律的第一条是杀戒,也就是不杀生。佛教传入中国后,“放生”这一美好的道德情操被融入到了教义思想之中,久而久之,成为对佛教不杀生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弘扬,称“诸功德中,放生第一”。佛家信奉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是对其内涵进行了极致的发扬光大。

佛家一向提倡赎取被捕之生灵,放归大自然的池沼山野,在放生法会的仪式上,要依序进行洒净诵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步流程,寺院中还特地修建有“放生池”。《梵网经》教诲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最终,“放生”一词在中国成了一个宗教术语,被赋予放生就是放自己,就是偿还“杀债”,就是救人出“苦海”这等抽象的意义,放生祈福成了隆重的宗教仪式。

人穷的时候,总是逮住什么吃什么,饱腹要紧,管不了那么多,谁还想着放生?有点钱了,肚子饱了,就想占全了福禄寿喜财,福报要紧,放生成了追随的潮流。有人买来长期人工饲养的动物放生,结果这些动物不久就死在了野外;有人买来生性凶猛的外来物种放生,结果外来物种横行闾里,伤人害畜;有人将不明来源的生物放生,结果这些没有天敌的生物就野蛮繁殖,肆意泛滥;有人将大批的鱼儿在上游放生,结果很快就被下游的人捕捞上岸,重又流入市场……

甚者,有人还在放生行善的宗教外衣之下,捕捉到了商机,将放生做成了生意。在网络上搜索“放生”一词,网页上置顶的前几条不是百科词条,而全是广告。广告说你每天都可以来此请人代你免费放生。

当你点开广告,登记信息之后,又无不改头换面地要向你收取不菲的费用。意思嘛,你和他都懂的。只是不知,这样的放生,是在救赎心灵,还是在亵渎崇敬。也不知,透过网络,成交双方彼此看到的,是邻之富叟,是赵简子,是“邯郸之民”,还是数钱的机器,大概总难看到佛祖和天神吧!

历史的车轮前行到今天,放生,已不再仅仅是道德的需要,也不再仅仅是宗教的需要,而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生态和谐的需要,是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需要。这样的需要,不该是扭曲做人的需要,岂能让“放生”变为“杀生”?

面对种种放生的乱象,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于2014年共同发布了《慈悲护生 合理放生倡议书》,呼吁信众践行慈悲为怀的理念,遵守法律法规,以科学知识为指导,正信正行,合理放生,慈悲护生。

2016年5月17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联合下发《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宗教界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动的通知》,对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动作了进一步规范。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指出,要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 万物皆有生命,万物皆有其能,万物皆有所用,君子放生,当美美与共。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